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东北7年超164万人外流 东北人口总人数口 东北人口流失原因

东北7年超164万人外流

东北7年超164万人外流

东北7年超164万人外流

近日,新华社旗下媒体《半月谈》援引数据称,2014-2018年,黑龙江省高校到省外创业和工作的生源毕业生数量约为25.17万人,年均流出5.03万人。考入省外高校的,仅有14%回省就业。

高端人才流失,只是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一个侧面。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常住人口持续7年净流出,人口净流出规模从2013年的0.79万扩大到2019年的33.17万,相当于7年间合计净流出了164万人。

仅少数城市人口净流入

东北人口减少一直是不争的事实。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共1.079亿人,短短几年时间,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2014年的8.0%下降到2019年的7.7%。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东北人口不断外流?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前者是由人口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变动,后者则是由人口迁入、迁出而引起的变动。

东北地区呈现出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双双下滑的现象,且从2013年开始,由人口迁出导致的机械负增长成为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主因。

2013年,东北地区常住人口为1.097亿人,较上年增加2.88万,剔除人口自然正增长的3.67万人外,当年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0.79万人,开始由升转降。

自此后,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现象开始明显加速,并在2016年达到一个小高峰。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2013-2019年间,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规模分别为0.79万、5.22万、25.89万、34.9万、32.23万、32.54万、33.17万,相当于7年间合计净流出了164万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崛起的东南沿海地区,吸引着很多东北人往‘东南飞’。但随着本世纪初东北振兴战略的提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人口外流的速度,但现在看这一现象仍在加剧。”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因2014年煤炭价格的下行,东北多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人口外流速度明显加快。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东三省内部开始出现明显分化,辽宁、吉林人口外流现象有所好转,而黑龙江的人口外流则继续。

2019年,黑龙江常住人口为3751.3万,其中剔除人口自然负增长因素外,当年全省净流出人口在东三省中最多,达到18.02万。也就是说,黑龙江当年净流出人口就占到了全省总人口的4.8‰,相当于1个1000人口的社区,每年有1-2个家庭举家迁出。

用衣保中的话来说,越往北人口外流现象就越明显,尤其是资源型城市。目前,东北地区只有沈阳、大连、长春等少数几个重点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入状态。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是黑龙江多数人口外流城市的典型画像。鸡西市政府网站发布的“人口流失情况分析”显示,在这座总人口不到180万人的边陲小城,近几年来每年人口净迁出规模保持在1万-2万人,其中迁往省外人口约占净迁出人口的60.7%。

就连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哈尔滨也难以独善其身。2019年年末,哈尔滨常住人口1076.3万人,比上年减少9.5万人,其中剔除人口自然增长0.2万人外,去年哈尔滨人口净流出规模高达9.7万人。

人口流出的连锁反应

“为什么要离开东北?”面对这个问题,在西安上大学并在当地安家就业的90后王薇 化名直言,自己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如果回吉林老家,大概只能进国企,每月拿四五千元的工资吧,工作机会太少,而且干啥事都得靠关系。”在毕业四年后,王薇把爸妈接到西安同住,全家人都成为了西安“新移民”。

像王薇这样,一人迁出、全家投奔的情况并非个例。家住长春的衣保中粗略数了数,在他的同学朋友圈中,有一半的父母都跟随在外上学、工作的子女,离开了东北老家。

“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好的发展机会,多数本地生源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较大的发达城市就业生活,导致优质人口资源流失。同时,由于传统因素,父母一般都跟随子女共同生活,产生人口流失的连锁反应,也会因此在其他城市购房等,导致资产随着人口而转移。”黑龙江统计局发布的《应对黑河市人口流失的思考和建议》一文如是分析。

房地产市场,是人口外流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中最直观的一环。以大庆为例,自2014年开始,当地人口一直处于净流出状态,2019年全市净迁出人口8923人。据当地官方预测,人口外流导致刚需缺乏,“若按人均30平方米住房计算,直接影响了26.8万平方米住房销售。”

“目前东北外流的人口,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和产业转型中被淘汰的员工。”衣保中分析说,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壮年人口,他们的离开势必会加重东北当地劳动力短缺现象和社会抚养负担,进而制约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如何留住人口、吸纳人口?是东北地区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天前,吉林省公安厅等联合发布《吉林省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全省范围内租房即可落户,揽才之心可见一斑。

衣保中建议,人随产业走,归根到底还是要提振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改变二产过大的现状,进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东北人想回、能回。同时,要狠抓营商环境改革,通过提高政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吸引新兴产业进入东北。

东北人口减少原因

一:东北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经济增长缓慢,过度依赖国企,民营经济不发达。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下,年轻人纷纷开始往京津唐,长三角,山东半岛,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那里的就业机会远比在东北地区的多,东北的民营经济一直比较薄弱,制造业不发达,在过去大型国企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但目前东北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高能耗企业被淘汰,这就加重了东北目前的就业压力,促使年轻人纷纷离开东北南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寻找机会。

二:气候原因,东北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在中国,除了内陆高原地区,就属东北入冬最早,入春最晚,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寒冷的冬天限制了人们在户外的活动时间,这也是促使东北人口往更温暖的南方迁移的主要原因,比如近几年出现的海南岛的“候鸟现象”,东北人大量的涌入温暖的海南人过冬,没啥条件的住个三,四个月就回去,有条件的直接买了房常住下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东北人口流出的一个现状。

三:南方的薪资水平比东北高,发展机会和前景更好。不管是京津唐地区还是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区都素来以工资待遇好,薪资高,就业环境和发展空间好而闻名,人口高度聚集的城市群,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基础雄厚,配套设施完善,交通出行便利的都市圈,在这里发展一般会比在家乡发展更具发展前景。

四:东北大城市少,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都市圈,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不够高。东北能够数的出来的大城市也就几个,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其中三座是省会一座是副省级,这些城市无一城GDP过万亿,人口也仅有哈尔滨过千万,而且城市之间相距都较远,无法形成一个大的都市圈,人口的吸附效应就自然比较有限,对于人口超过一亿的东北三省来说,南方发达的都市圈显然更具吸引力。

东北人口流失怎么解决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是培育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第一,要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切實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市场环境,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人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第二,优化党政机构职能配置,加快放管服改革,为东北地区吸引人才、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环境;第三,打造“人才特区”,加快科技人才集聚载体建设,为东北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第四,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形式,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让更多的人才获得更好的培训机会,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第五,学习深圳吸引人才政策,借助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推进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

二针对东北各大城市发展定位,先做好人才存量,再求人才增量

当前,东北几大城市的发展定位较为清晰:哈尔滨以装备制造、医药、石化和食品为主导,长春是汽车产业为主导,沈阳以装备制造为核心的重工业和科教为主导,大连则根据区位优势不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这几大“增长极”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所在,吸引人才战略也应该针对这些城市的定位,有针对性地先留住本地人才,再吸引外来人才流入。

同时,要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聚焦新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体现东北优势的重点领域、聚焦最为短缺的三类人才 即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和高级蓝领,紧紧盯住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人才,实施分类引导策略,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通过提高薪酬、改善内部文化建设、增加培训机会等方式重点盘活人才存量,通过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环境等方式积极吸引人才增量。

三不断优化人才软环境,为“孔雀归巢”提供最合适的土壤

人才流入不仅仅靠城市管理者给予的补贴或是户口,若非京沪广深,他们迁徙到某地考量的不仅仅是短期的城市福利,更注重当地的软环境,这包括创新氛围、对人才的尊重程度、市场化程度、法制化程度以及服务业水平等。

因此,要营造良好的人才软环境,才能迎来“孔雀归巢”。第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人才都会考量当地的软硬环境,对于东北本地人才来说,可能有着故土情结,因此更有可能留下来就业与创业。一方面要增强人性化管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要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重视人才生态链的形成与发展,为人才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第二,要完善人才发展的软环境。要完善法制环境,保护知识、保护劳动、保护创造、保护人才,为人才发展扫清不必要的障碍。第三,要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方针政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才的关注点,采取不同策略。加大对高层次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在职务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年轻人才在薪酬福利、工作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第四,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为留住企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宝,喜欢(东北7年超164万人外流 东北人口总人数口 东北人口流失原因)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