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小学知识好不好

幼儿园不能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不能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教育部今天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征求意见稿》包括9章75条,内容涉及幼儿园的规划与举办、保育与教育、学前儿童、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管理与监督、投入与保障等多个方面。包括学前儿童入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者测试,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加商业性活动、竞赛性活动,幼儿园不得使用教科书,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校外培训机构等其他教育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训等等。

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办 邮编:100816。

来信请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字样。

2.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fzb@moe.edu.cn。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7日。

教育部出台“不许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规定的目的和意义

1. 不遵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超前教育是拔苗助长

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有其内在规律,超前教育将造成孩子心里的压力和身体的疲惫。

3-6岁的幼儿,大脑的抽象思维还未形成,对于数的概念比较弱,这时候勉为其难地让孩子开始抽象的概念学习,对孩子来说是强人所难,因为孩子到了7岁,脑神经发育充分后,很容易就学会。这种抢跑得不偿失,完全没有意义。有些家长用书本将孩子束缚在课桌上,用沉重的学习来替代孩子的兴趣和游戏,这无疑是对孩子未来的学习阻抗埋下了种子。

孩子过早的接受本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知识内容,对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心智也是个巨大的考验。家长们的焦虑造成了恐慌性的抢跑,受苦的是孩子。教育部正是看到了这些,才出台规定。

2. 超前教育使孩子缺乏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等重要能力

3-6岁的幼儿本是自由生长的时期,一边玩耍一边锻炼身体素质,学会一些生活常识和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锻炼生活能力的大课堂,让孩子在这个阶段超前教育,为了提前学一点拼音、认字、数数,而错过了宝贵的人生基本能力的学习,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古代有拔苗助长过早透支孩子天赋的《伤仲永》,现在有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科学院劝退的神童魏永康。许多超前教育的天才儿童,最后都落得徒有知识却无生活能力,只能落得平庸一生,甚至在家啃老的下场,其原因都是家长注重超前教育反而忽视了孩子基础生活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的一纸规定正是看到了不少家长的这种焦虑下的短视和偏颇,为孩子长远发展考虑,对超前教育及时刹车。可见教育部的规定更加冷静与理性,是对家长焦灼心态的一幅镇静剂。

3. 超前教育反而容易损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3-6岁的孩子是想象力与创造力开始发展的时期。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索,给孩子多读故事,是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最佳途径,虽然这种探索并不会马上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结果。而创造力又会推动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禁锢了孩子天然探索的好奇心,固定的学习小学课程,犹如工厂生产产品一样,不利于孩子性格、兴趣的养成。

4. 家长的心态焦虑而盲目,需要幼儿园正确的引导

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希望孩子不落后于他人的心情都能理解,但是这就好比种田一样,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只能带来短期效果,却毁坏了孩子的根基。

俗话说“关心则乱”,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心,以及把自己在成人世界里感受到的焦虑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会对孩子造成压力。幼儿园运营需要招生,需要家长的支持,但是也不能因此而一味地迎合家长,家长要求超前学习,幼儿园就提供小学内容的学习。

很多人听到了这个通知之后都表示非常不能理解

有网友表示质疑:可为什么小学入学的考试却要考加减法?考根本没学过的知识?托儿所不学,怎么上小学??也有网友表示支持:托儿所指南里面的目标都是根据儿童每个年龄的特征特点,身心的发展周期规律进行设计的,不允许小学化教育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有些是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所以肯定是要杜绝小学化教育的。

另有网友说:家长反对的不是托儿所不学小学课程,而是反对教育部对托儿所和小学的规定严重冲突!托儿所不让教不让学,小学一年级却非常难!上海前几年一年级第一课是“我的校园真美丽!”,拼音课时只有20天的样子,根本没有一个从0开始,阶梯性的过程!算术需要自己念题,如此的课本真的是让没有一点基础的孩子学的吗?

在小编看来,还是是对相关组织的这样的政策表示支持的。儿童的心智和生理有着其自然规律,强行的拔苗助长、不顾孩子的实际状况,最终只会造成更坏的结果的。

生活中,很多父母就是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了,怕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托儿所提前学点上了小学之后才学的课程,这应该也算是先学了个基础,这样孩子上小学后就会轻松些。而更多的家长可能就是在跟风,看见别人孩子有在学,也就让自家的孩子去学了。

其实,过早教幼儿小学知识,是不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的,对孩子的伤害是很明显的:

一、幼儿的天性就是玩乐,他们还处于一个长身体的时间段,身体还有各方面系统都还比较虚弱,过度超前的学习任务只会剥夺他们的天真,对孩子身体的生长有很不好的影响。

二、过早的强行给小孩灌输知识、强制幼儿学习,只会扼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会让小孩子有厌学的情绪;另外,由于抢先学了知识,上小学后会因自己早已懂了,而不喜欢听讲,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更没有好处。

幼儿园教小学知识真的好吗?看下专家怎么说

孩子上幼儿园中班,一到晚上写作业就抵触,不愿意写,应该怎么办?

前几天看到一个家长的提问,孩子上幼儿园中班,就要写作业,孩子不乐意,家长逼也不是,不逼也不是,不知该如何辅导了。

其实早在几年前,教育部门就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幼儿阶段提前讲授小学的知识:

1、不允许教拼音读写。

2、不允许教数学计算的知识。

3、不允许系统性的教生字和文化知识的学习。

4、不允许布置书面的作业。

之所以出台相关规定,我认为是考虑幼儿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和身心发育的规律的,幼儿园超前教育,是弊大于利的!

有专家指出: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的产生。

北京师范的一位教授指出: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真的不要操之过急,很多时候,幼儿园的做法,多半也是迎合家长的需求,因为家长担心孩子不学,到时上小学时跟不上别人的孩子,幼儿园不教,又会责怪幼儿园不负责任,或者觉得幼儿园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知识。却不知道这样其实是事与愿违,最后带来的恶果,只能由家长和孩子承受了。

宝,喜欢(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小学知识好不好)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