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深圳学新加坡人人有房住 新加坡住房政策是什么

深圳学习新加坡住房模式

深圳学习新加坡住房模式

深圳学新加坡人人有房住

深圳,又迎来风向标式改革!

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长张学凡公开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榜样,将来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

他解释,深圳提出了一个大规模建房行动,包括商品房和公共住房这两大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这一块,有110万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目标,每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10万套。

房地产学习“新加坡模式”,这一概念在全国首次为官方提出,意义非凡!以后住房市场上,政府提供的住房成为主流,商品房将沦为少数,实现“居者有其屋”,炒房彻底没戏了。

众所周知,中国内地房地产方方面面师从香港,从70年产权到商品房预售制,甚至公摊面积,都一一仿照香港房地产模式。而深圳则是引入香港房地产模式的排头兵。

“香港模式”推动了大众居住环境改善和中国城市化,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财政和高房价的弊端,诞生了中国特色“炒房团”。如今,高房价掣肘大城市经济活力,引发社会大众不满,政府调控花样百出,却难拉住社会对房价永远涨的预期。根本原因是——大家认为政府不会放弃土地财政!

房地产“香港模式”已经不符合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亟需一种新的模式来实现住有所居目标。此刻,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新加坡模式,成为了学习榜样。深圳宣布告别“香港模式”后,又成为第一个引入新加坡模式的城市!

深圳如何学习新加坡住房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人口和经济呈爆发式增长,外地人口不断涌入深圳这个小地方,用地受到很大限制,于是,深圳成为中国诸多城市中,新房供应和人口增长最为尖锐的城市之一。

过去20年,深圳住房方面更多的是市场化模式,在大大促进房地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病,比如,房价不断高涨、供需结构性失衡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深圳在不断尝试解决途径。

加大供应是途径之一。2019年,深圳房地产投资额达到3059亿元,是2014年1069亿元的2.86倍。2019年全年深圳房地产增加值达到2285亿元,比2014年的1324亿元增长73%。

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张学凡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在“十四五”期间,深圳在用地供应上会做一些调整,住宅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从“十四五”开始提高到25%,甚至在“十四五”的前两三年提高到30%。

大力发展公共住房。用地比例提升之后,接下来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住房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稳定住房供应体系,让将来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使住房回归民生属性。

但同时,学习“新加坡模式”并不意味着照搬,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我们导入新加坡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深圳的这个不均衡发展问题。”

但新加坡模式需要试验,要尽可能解决这个新模式带来的新问题,减少新问题带给市场的震动。

未来如何发展,可能还要因具体城市的发展而定。

先利用好城中村,确保体面的租住

如果说深圳要实现“6:4”的比例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就目前情况而言,要增加住房供应,城中村或许是“最现实的答案”。

8月31日下午,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下班时间,张鑫和很多普通的上班族一样,站在翠竹北的公交站台等车。“我以前租住在水贝村,后来水贝村城市更新拆除后,搬到附近老旧的田苑小区。”从事珠宝行业的张鑫,在水贝工作近8年的时间,“深圳房价不断上涨,房租也是水涨船高,田苑小区虽是老,但房租也让人负担不起,后来我和同事就搬到龙岗的南岭村,很多在水贝上班的年轻人都像我一样,原关内租金太高了只好搬到原关外的城中村,越搬越远,那边3000元还能租到一个大两房。”

正如张鑫所说,由于城中村的城市更新,他不得不多次“搬家”。有许多租住在城中村的租客也担心,综合整治后的城中村租金上涨,低成本的居住空间会越来越少。

另一边, 城市更新和棚改在深圳可谓“多点开花”。合一城市更新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城市更新计划立项52项,同比上升79.3%,规模330.6公顷,同比上升146.7%。此外,深圳城市更新平均移交率已连续三年走高,今年上半年规划公告项目的平均移交率为38.9%,同比提升2.1%。据悉,平均移交率为城市更新单元范围用地面积减去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之后,与更新单元范围用地面积的比例,即移交给政府的公共配套面积的占比。

可以说,城中村并非深圳独有,但却是深圳的一道独特风景。李宇嘉提醒称,“深圳继续城市更新,房价和租金会越来越高。房价短期难降的情况下,能将住房需求疏导至低成本的外围,这是突破的唯一路径,但前提是轨道和配套要跟得上。就目前深圳的开发空间、改造成本、财政实力,靠新增建设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现实的路径就是用好这500多万套的城中村住房,让新市民、无房户能享受体面的租住,然后再慢慢实现目标。”

新加坡的成功秘诀

许多人都知道在新加坡居者有其屋,在本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想买套房子很容易。那新加坡拥有成功住房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呢?

政府拥有大量土地

1955年颁布的《新加坡土地收购法》规定,只要基于公共利益需求,就可以征用住宅、商业或工业区用地。

这一法律使政府能够很好的协调和控制土地价格,不被市场左右。到2001年,政府拥有了新加坡总土地面积的90%。按照人口需求比例,部分土地以十分低廉的价格由新加坡建屋局 HDB开发,最终变成几乎所有公民都能负担的组屋。

政府对房价的控制

一是新加坡组屋的售价与人均收入严格挂钩。90%的人能够买得起三房户型 中国称为两室一厅,70%的人能买得起四房户型 中国称为三室一厅。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工作几年时间,靠积蓄就能付得起一套房的首付。而且,政府会在卖房给你前,替你考虑好你的购买能力。贷款对你来说肯定是没有生活压力的。

通常购房支出 刚需房只占新加坡人收入的25%不到。而且,新加坡组屋的户型设计基本以刚需为主。

购房贷款

首先,政府怕你在付首付的时候压力太大,买组屋时政府会直接借给你2~5万新元也就是10~25万人民币 根据房子总价决定。这笔钱,如果在你卖掉组屋换公寓的时候是要还的。不过一般能换公寓的人,也不会在乎这个“零头”。

再来就是首付之后的贷款了,一是政府定息利率贷款,二是银行贷款。另外,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也是比较完备的。以2008年为例,员工缴纳20%,企业缴纳14.5%。公积金贷款利率也非常低。

转售住房也受管控

新加坡组屋的价格一直收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管控。即便是二手房买卖交易,都需要将最新的购买价格提交给新加坡建屋局 HDB。他们评估完,觉得价格合理之后,房屋才能进行买卖。

换句话说,组屋只会有很小幅度的涨幅,想考买组屋赚钱投资是不可能的。这样就能保证无论公寓如何暴涨,但新加坡组屋还是人人都能负担的。就是由于这四个方向的严格把控,新加坡目前有超过80%的人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加上私人住宅,新加坡超过90%的人拥有自住房,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米。

而且年轻人进入职场后,2-3年就能承担组屋的首付,买房很容易。不过由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许多人开始购买公寓改善居住条件,组屋居民的占比因此有所下降。

宝,喜欢(深圳学新加坡人人有房住 新加坡住房政策是什么)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