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潜伏期也有传染性
新冠病毒潜伏期也有传染性
新冠病毒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该版诊疗方案在总结前期新冠肺炎诊疗经验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诊疗指南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在诊断标准方面,将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作为疑似病例诊断依据之一。
该版诊疗方案,在流行病学特点的描述上,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一步完善,增加“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病理改变上,对肺脏、脾脏、肺门淋巴结和骨髓、心脏和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食管、胃和肠黏膜、睾丸等器官和组织从大体解剖和镜下表现分别进行了描述,并描述了组织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
关于临床特点,在临床表现上,增加“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C”,介绍了MIS-C的临床表现。在实验室检查上,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在发病1周内阳性率较低”和可能导致假阳性的情形,以及何种情况下可通过抗体检测进行诊断等内容。
在诊断标准方面,将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作为疑似病例诊断依据之一。
方案还增加了“早期康复”内容,强调要“重视患者早期康复介入,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恢复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 增加“护理”相关内容,根据患者病情,明确护理重点并做好基础护理。强调对重症/危重症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卧床患者要预防压力性损伤。按护理规范做好各种有创治疗、侵入性操作的护理。
对于出院标准和出院后注意事项中要求,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和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的患者,如核酸仍持续阳性超过4周者,建议“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者传染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出院。”
此外,方案还增加了“预防”相关内容,提出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提高健康素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诊等防控建议。
新冠病毒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
对试用的抗病毒药物做了简要小结。某些药物经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未发现经严格“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建议应在病程早期使用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并重点应用于有重症高危因素及有重症倾向的患者。
不推荐单独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不推荐使用羟氯喹或联合使用阿奇霉素。
-干扰素、利巴韦林 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可继续试用,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以上抗病毒药物。
二补充了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应证 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患者、剂量及疗程。
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1.呼吸支持:根据PaO2/FiO2分级 200~300 mmHg、150~200 mmHg和<150 mmHg分别采取不同的呼吸支持措施,如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强调要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 或低氧血症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应及时更换呼吸支持措施。
接受氧疗的患者,如无禁忌症,建议同时实施俯卧位通气,即清醒俯卧位通气,俯卧位治疗时间应大于12小时。
2.增加“气道管理”相关内容,细化“体外膜肺氧合 ECMO”的启动时机、ECMO指征和ECMO模式选择、推荐初始设置等。
3.增加预防性“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如果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按照相应指南进行抗凝治疗。
4.增加“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如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糖皮质激素及口服阿司匹林等。
四增加“早期康复”
强调要“重视患者早期康复介入,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恢复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
新冠肺炎轻症者可产生强烈T细胞反应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7日报道,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报道称,即使没有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体反应,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也会触发强烈的记忆T细胞反应。作者表示,自然接触或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的记忆T细胞反应,或是预防引发新冠肺炎重症的重要免疫成分。
研究资深作者、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马库斯布格特说:“在没有保护性疫苗的情况下,至关重要的是确定感染者,特别是那些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对新冠病毒产生了强有力的适应性免疫反应。”
迄今为止,此前感染过新冠肺炎的患者再次感染的病例很少。大多数与人体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保护有关的研究都集中在诱导中和抗体上,但抗体应答会不断减弱,并且不能在所有新冠肺炎患者体内检测到,尤其是轻症患者。
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疫苗诱导的记忆T细胞反应可以持续多年,即使没有可检测的抗体,也能抵抗相关病毒。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应答与人的抗体应答或新冠肺炎在人体内的临床进程之间的关系。
为获得更多信息,布格特团队评估了200多名瑞典人在暴露、感染和罹患新冠肺炎整个过程中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和抗体反应。
结果表明,所有23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恢复后,都产生了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反应。但令人惊讶的是,感染后数月,在接触了新冠病毒的家庭成员和大多数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新冠病毒特异性记忆T细胞反应。此外,在28名接触了病毒的家族成员中,只有17个 一半以上具有可检测的抗体反应,而几乎所有人 26/28显示出T细胞反应。而31名新冠肺炎轻症恢复患者中,有27个人检测到抗体应答,有30人发展出T细胞应答。
延伸阅读:灭活疫苗预计12月底上市 年产量超2亿剂
“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实际上有5个路线,即全病毒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核酸疫苗。其中,核酸疫苗即mRNA和DNA疫苗。”刘敬桢介绍,疫情发生后,国药集团集中精力在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两条路线上进行重点突破。
其中,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两个单位在灭活疫苗路线上并行研究,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则是在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方面进行研究。刘敬桢表示,灭活疫苗,简单说就是先把病毒毒株分离出来,就像选“种子”似的,得选一个好“种子”;之后再进行繁殖培养,比如放大几十倍、几百倍等;然后再把这些活病毒杀死,使其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同时保留它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部分功能,最后经过纯化等工艺变成疫苗。相较而言,灭活疫苗研发速度快,但投入巨大。
目前,国药集团已投入资金约20亿元,建设了两个P3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生产车间。“2月16日起,我们遵守国际惯例在大鼠、小鼠、豚鼠、恒河猴、食蟹猴、兔子等7种试验动物身上开展疫苗免疫原性研究,以验证疫苗的有效性。接着,我们开始进行小规模人体测试,之后进入了临床研究。”刘敬桢说,临床研究通常分为三期。
其中,一期主要评价疫苗安全性;二期主要评价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时探索免疫程序;三期主要在更大人群范围内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月12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进入一、二期临床研究,6月16日公布了临床试验阶段性揭盲结果,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4月27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灭活疫苗进入临床研究,6月28日公布了临床一、二期阶段性成果。6月23日,国药集团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启动国际临床三期试验。
这意味着我国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刘敬桢表示,国际临床三期试验结束后,灭活疫苗就可以进入审批环节,预计今年12月底能够上市。预计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灭活疫苗年产量能达1.2亿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灭活疫苗年产量能达1亿剂。另外,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预计今年10月份能进入临床研究,一旦研发成功后就能快速大规模量产。
谭德塞:结束新冠大流行应从保护风险最高人群开始
新华社日内瓦8月18日电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8日表示,结束新冠大流行和重新开放经济的最快方法是从保护世界各地风险最高的人群开始,而不是仅仅保护某些国家的全部人口。他再次重申应避免抗疫物资供应尤其是疫苗方面的“民族主义”。
谭德塞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从后勤和物资供应角度看,新冠大流行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虽然各国领导人都希望首先保护本国人民,但应对新冠大流行必须采取集体行动。“我们从惨痛的教训中认识到,结束这一流行病和重新开放经济的最快方法是从保护世界各地风险最高的人群开始,而不是仅仅保护某些国家的全部人口。”
以新冠疫苗为例,世卫组织一直在通过广泛磋商以制订一个新的框架,为所有国家公平、公正地获得疫苗及其他应对工具提供指导。国际社会需防止出现“疫苗民族主义”。谭德塞表示,一旦确定一种成功的疫苗,世卫组织将提供适当和合理使用疫苗的建议,并建议分两个阶段分配疫苗。在第一阶段,疫苗将按比例同时分配给所有“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的参与国,以降低总体风险;在第二阶段,将考虑各国面临的威胁和脆弱性。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第一阶段分配的人口比例为20%,将覆盖大多数高危群体。
谭德塞指出,卫生和社会护理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应受到优先重视,因为他们对治疗新冠患者、保护大众至关重要,且常与新冠高病亡率的风险群体密切接触。
他强调,在战略上和全球范围内共享有限的物资供应实际上符合每个国家的利益。面对新冠,“在所有人都获得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获得所有基本药物和材料的研发、制造和所有供应链”。他呼吁大家共同努力,确保所有重要工作人员都受到保护,并确保有需要的人能得到地塞米松等已被证实有效的新冠治疗药品。
警惕!多国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据日媒最新报道,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3月起日本疫情扩大主要是由欧洲相关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导致,但6月中旬起,以东京为中心出现了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并向全国扩散。 目前 ,日本大量增加的确诊患者,大都属于这种变异后新冠病毒的感染者。
印度报业托拉斯15日报道,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研究团队对1536个样本进行了测序,最终首次在印度报告了两个新的病毒谱系,发现了73个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变种。
马来西亚卫生部总监努尔16日也称,该国现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确认了4例D614G变异毒株。并且,这一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
相关研究显示,从全球来看自2019年年末至今年7月,新冠病毒基因组平均随机发生了大约15个碱基变异,有专家 称这意味着病毒病原性减弱、感染性增强。
宝,喜欢(新冠病毒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多国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