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是什么心态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为何丧心病狂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是什么心态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是什么心态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是什么心态

之前有网友分析该名男子应该是有暴力倾向,对于杀人有一种特别的兴奋感觉。否则的话一般人面对这种致人死亡的情况都会手足无措,心中产生一种极大的恐惧心理,即便四处逃窜,但是绝不敢再次犯案。

然而这名男子非但没有收手,还在到处行凶,说明该男子心理素质比较强。他对于杀人有一种独特的理解,其他人可能无法想象得到他内心深处究竟在想些什么。

所以该名男子在外流窜的时间是非常之危险的,如果遇到一些落单的人,可能他会抱着一种杀一个赚一个的心态。该名入室杀人的男子在开始的时候是以盗窃案被抓过几次,但后续被放出来之后,非但没有收手,反而抱起了杀人的心态。这种报复心理极其强烈,一定要置对方于死地的心理,本身就是正常的。

他不是一种过失致人死亡,而是早有预谋,并且在杀人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年纪最小的儿童,都能下杀手。他已经是一个恶魔,对他而言,杀人或许是一种获得自己存在感和价值感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人往往会有偏执性心理,他们内心深处是认为自己所做的所有的事情永远都是正确的,不存在错误的可能。所以即便是杀人,在他内心深处也会认为是替天行道。

这种人从第一次开始犯罪的时候,对于犯罪就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但他非但没有收手,反而在继续做着,就说明他是不可控的。在他的意识里面,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达成目的而做的。无论外界的律法对他有什么样的要求,他始终只听取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为何丧心病狂

这就是传说中的反社会人格变态杀人狂了。

心理学家克莱克利在他的著作《正常的假面具》,系统地阐述了“无共情能力、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漠视他人、为了私欲不择手段等16条反社会人格特征,其中诊断考虑的关键点为:当事人对实施反社会行为的反应,反社会人群通常没什么反应,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

本案的嫌犯在第一次入室盗窃行凶,到入室虐杀村民一家,再到潜逃杀死村干部的过程中,对遇难者毫无同情怜悯之心,更不要提负疚感和责任感了。

而他此前多次盗窃入狱的案底来看,还有长期的暴力倾向。一个反社会人格制造的恶性犯罪的可怕程度,往往会超过几十普通罪犯的程度。

江西乐安杀人嫌犯曾春亮落网面带微笑

首先,曾春亮经过几天连续的潜逃,已经厌倦了东躲西藏的生活,内心很可能已经做好了落网的心理准备。因为曾春亮是在骑摩托车闯关卡时被民警抓获的,这很大程度上有“自投罗网”的意味。

如果曾春亮想要继续隐藏保命,他在两万余亩山林中完全可以继续坚持几天,但是他主动放弃了。曾春亮之所以放弃继续隐藏,主要原因很可能还是他受不了山里的恶劣条件,因为现在天气炎热,山里蚊虫众多,又没有食物,在长期坐牢的曾春亮看来,条件远不如牢房。

其次,曾春亮在两次杀人作案之前很可能已经抱定了自暴自弃、自我毁灭的想法。因为他已经四十多岁,在老家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媳妇孩子,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据案发后厚坊村村民介绍,曾春亮在出狱后,摩托车加油以及吃早点的钱,都是别人帮他垫付的。

另外,从曾春亮7月22日去山砀村行窃被发现一事来看,他虽然没有得手,但是也没有吃亏,按理说不存在“报仇”一说。但是曾春亮8月8日为什么要再次去山砀村连杀两人呢?其心理动机不过是迁怒于人,为自己的毁灭制造一个“由头”。

曾春亮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坐牢十几年,对于“杀人偿命”这一法律常识他应该是非常明白的。所以,由此推测曾春亮在8月8日行凶杀人之前,其实已经做出了自我毁灭的打算。所以,两次行凶后他既不一味潜逃,落网后也不惊慌失措,反而露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微笑。也许,在他看来落网不过是他距离“毁灭计划”更进一步而已。只是,他的心理实在过于阴暗和卑劣,自己对人生失去了信念,却偏偏要伤害无辜者的性命。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案件留下的经验教训

1.继续完善和加强心理学科的建设,像公交公司等一些企业机构和部门加强跟他们的合作。

行为心理学无论是在情报还是侦破案件都举足轻重,屡建奇功。但我国的心理学起步比较晚,这些年警方一直在加强行为心理学的学习,很多地方就经常专门请心理学者做讲座,比如广西的警方就曾经专门请首都医科大学的心理学专家杨凤池教授做讲座。

2.建议完善行为分析师制度,对一些惯犯常规做心理评估和侧写,档案里增加心理评估资料,对于出狱的反社会人格者应该加强监控。

宝,喜欢(江西入室杀人嫌犯是什么心态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为何丧心病狂)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