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据央视网报道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强中国芯”的心脏是国产自主研发的,而这个铷原子钟 决定着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目前可以精度做到每三百万年差1秒的水平,绝对是全球领先水平,而在这之前,进口铷原子钟不但性能不领先,而且交付时间太长,严重影响了发射速度。
据了解,“北斗”指北斗七星,七颗亮星分贝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它们在天空排列成斗 或勺形,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故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取名“北斗”。
资料显示,为提高卫星在轨服务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卫星设计寿命达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
此外,北斗系统的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实测均优于5米,通过遍布全国2600个地基增强站组成的地基增强系统,可提供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等增强定位精度服务。
根据目前的测试结果,测试车辆实时动态定位精度最高可达2厘米,能够很好满足L3级以上智能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广泛需求,实现车道级导航。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于7月3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意味着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组装完成,正式完成全球组网。
中航证券指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全世界仅有的能够提供全球导航定位的四大卫星系统之一,其余三家是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洲Galileo。
作为是中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从90年代开始通过三阶段部署,从服务中国区域、服务亚太区域到今年年底前发射35颗卫星实现全球服务。北斗三号系统所有部件和核心器件实现全部自主研发,已形成由北斗基础构件、终端集成、系统集成以及下游应用服务构成的全产业链。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物联网与消费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机构表示,未来,“北斗+5G”的产业应用将全面铺开,结合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与普及,相关政策利好与科技迭代需求等众多因素推动下,下游市场将进一步打开,加速北斗导航民用化市场进程。北斗产业链未来将带动高精度测量测绘、无人机和授时、智能汽车、手机物联网导航四个“十百千万”市场联动,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可期。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据报道,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飞向太空。至此,30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全部到位,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
北斗正是开通意义非凡,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标志和大国竞争的科技制高点。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集芯片,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北斗产业链,并作为国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标准,在大众消费大规模应用。
26年奋斗,终成北斗。从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到如今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完成,中国北斗人用26年的时间实现了55颗卫星的研制发射。项目启动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动员了400多个单位和30多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发。
伴随着5G移动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与北斗系统的进一步融合,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如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曾说的那样,“北斗的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北斗未来的应用价值,完全不可估量!
为什么时间精度如此重要
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指的是卫星导航系统关于计时的精准度。导航系统的本质是一个时间测量系统,若卫星存在十亿分之一秒 1纳秒的时间误差,则会产生0.3米的测距误差。只有通过在卫星上配置高精度原子钟,才能实现卫星直接播发出高精度导航定位信号。
在北斗卫星众多必要的零部件中,铷原子钟可以说是北斗卫星的“心脏”,其决定着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
据航天集团专家介绍,当年进口一台铷钟要18个月才能交付,当时我国的科研团队把研究所当家,没日没夜干了 8 个月,最后成功交付星载铷钟,北斗二号首发星得以如期升空。此后,国产化铷钟逐渐全面取代进口铷钟,精度达每三百万年差一秒。
作为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三项关键技术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制的被动型星载氢原子钟,约合数百万年甚至1千万年才有1秒误差,日前获得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国外仅欧洲伽利略卫星配置了星载氢钟,与我国星载氢钟相比,两者地面测试性能相当,但从在轨综合表现来看,我国星载氢钟实现的用户测距误差更小。“氢钟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与GPS、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我国航天工程领域一位院士评价。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等自研技术挑起珠峰测高大梁
5月27日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成功从北坡登上珠峰峰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这是中国第三次进行珠峰高程测量。
据了解,测量登山队员登顶后,在峰顶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
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峰顶测量完成后,将对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才能获得珠峰高程最终数据。
据央视报, 这次珠峰高程测量,中国自主研发的科技产品挑起了大梁。
精准测定珠峰高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卫星测量是重要一环。在峰顶,GNSS接收机能通过卫星获取平面位置、峰顶雪面大地高等信息,从而换算海拔高度。
此前测量珠峰主要依赖美国的GPS系统,而今年,主要使用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配合北斗系统使用的GNSS接收机也都是国产。
由于珠峰高程测量在极端环境下进行,很多测量装备都需特别改装研制,为此,多家国内生产厂商与国测一大队共同研制了多类特殊测量设备。
据悉,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其中被竖立在珠峰顶端的觇标,科技含量都大幅提升。
除了测高技术设备的国产化,5G信号的铺设同样为此次珠峰测高提供了保障。移动5G信号已经覆盖到珠峰峰顶位置。在这次任务过程中,这套5G设备不仅技术领先,还经受住了严酷低温环境的考验,并且实现了首次手机直播登顶珠峰。
据了解,登顶测量结束后,科学家们还要在对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才能确定珠峰精确高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大概需要2到3个月时间。
此前报道
北斗系统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交部:服务中国更服务世界
在7月3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今天上午,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有媒体认为这是北京增强对海外高科技影响力行动的一部分,你对此怎么看?
汪文斌表示,今天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深感骄傲和振奋的日子。习近平主席今天上午出席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暨开通仪式,宣布这一中方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掀开了北斗系统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篇章。
我们常说,北斗不仅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不仅服务中国,更服务世界。北斗系统建成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目前,北斗系统服务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突破一亿,日服务达两亿次,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已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宝,喜欢(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北斗心脏精度)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