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什么朝代

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什么朝代

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什么朝代

春秋时期端午节粽子:用菰叶 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端午节粽子: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端午节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端午节粽子: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端午节吃粽子屈原的故事

唐代端午节粽子: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端午节粽子: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端午节粽子: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端午节粽子: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端午节粽子:出现“火腿粽子”。

亲,喜欢(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什么朝代)记得收藏,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