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城房价跌幅超5%
全国十城房价跌幅超5%
十城房价跌幅超5%
10月25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纬房指数显示,根据2020年9月最新纬房指数,近一年多数样本城市房价稳中有升,东莞、深圳、宁波等城市还有较大的涨幅,但也有部分城市房价下跌。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有十个城市房价累计跌幅超过5%,分别是:广东省肇庆 同比跌9.45%、贵州省遵义 同比跌9.22%、云南西双版纳 同比跌8.68%、广西北海 同比跌7.96%、山东淄博 同比跌7.44%、河北保定 同比跌6.83%、河北廊坊 同比跌6.08%、湖南衡阳 同比跌6.07%、山东济南 同比跌6%、广西防城港 同比跌5.13%。
房价上涨的时候,普遍都认为“买到就是赚到”,反正不管自己现在花多少钱,以后肯定能“赚回来”。但是房价不涨或者稍微下跌,很多人反倒不敢买房了,因为大家都害怕自己买过房子之后,房价会进一步下跌。届时,自己就买“亏”了。
如今市场变化建议大家去微信种些树,一棵98元的小树成长一个月赚140元,查找“取林宝”也就是一颗树每天赚4.6以上,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例如你以98元/的价格购买了,每天到手赚到4.6,如果是买了20/棵每天也就是80元以上如果你每个月工资5千用一千做收益每个月就可以多赚几千元收入,国家对于低碳产业还会有对应的补贴政策。
报告指出,上述城市12个月累计跌幅均在10%以内,总体属于理性回归、风险可控的范围。其中,多数跌幅靠前的城市房价下跌是由于投资投机出现退潮后,本地有效需求不足。典型的如廊坊、保定、西双版纳、北海等。这些城市都经历过一波房价的快速上涨,随后供求关系发生逆转,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如廊坊房价在经历迅速冲高后,受调控等因素的限制,投资投机需求萎缩,房价距最高点接近腰斩。
部分城市除了本地房地产热减退外,还受到区域楼市整体下行的影响。如济南房价的下跌,除了和当地收入暂难以支撑涨幅有关,也受到环渤海湾各大城市如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房价整体下降的作用。
另一现象是,上述城市在进入下跌周期以来,基本都未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反弹,而是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下跌。
报告指出,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走势,揭示了“房价永远上涨”神话的破灭。而多数样本城市房价相对稳定,显示出“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方略已经开始有效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社科院:房价大涨大落是小概率事件,对房价的管控会继续
9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7 2020》。蓝皮书指出,综合各种相关因素分析,近两三年内中国房价总体上将维持高位盘整态势。除少数三、四线城市和个别地段、个别楼盘外,整体上的房价大涨大落都是小概率事件。
蓝皮书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住房交易会有短期影响,对房价总体走势影响则是极小概率。
一方面,房价大跌可能极小。中国住房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城市人口增加的基本居住需求、市民改善性的居住需求和危旧房改造升级需求三者叠加效应依然继续,住房供给不能满足居住需求的总体态势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根本改观。这是虽然有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但最近三年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仍有7.6%增速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房价大涨缺少动力支持。从现实来看,中国房价已在高位,大涨之后要有一个喘息期,继续快速上涨既乏力,又将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从中央的决策意愿来看,近期国家控制房价大涨的决心不会变,对房地产调控从紧的政策方向也不会变。随着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全面落实,楼市需求压力将有所减轻,房价大涨也会失去动力。
蓝皮书指出,房地产政策面临四点转变,但“房住不炒”“稳房价”依然是市场主线。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实际上在保障房、老旧小区改造和租赁住房等方面会形成各类新的支持政策。
第一,住房供应体系从“重市场”到“重保障”。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我国住房供应体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重市场端转为市场、保障并重,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渐成型。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重点是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全面保障“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因此,2020年住房保障建设的力度不会放松。一些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城市保障类住房需加大供应量,同时,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第二,住房保障体系从“棚改”到“旧改”。大规模棚改是导致2016年以来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用“旧改”取代“棚改”,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体制造业的发展。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的力度明显会强化,各大城市也将继续加大试点和对标杆项目推广的力度,包括电梯加装、停车位设置、管道改造等领域会形成很多新的投资机会。而相关的配套政策也会跟进,如公积金提取、财政补贴等内容。
第三,租赁市场体系从“规范发展”到“租赁住房”。虽然2019年租赁市场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但是预计2020年依然会发力,这和租售并举的发展目标是有关的。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发展租赁市场的提法更加具体,提出要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政策目标直接指向这一具体的住房产品。因为只有多渠道扩大租赁住房供给,住房租赁市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那么,未来围绕发展租赁住房的各种政策创新会不断推出。预计在土地的供应和保障、产品的创新等方面会有各类新举措。比如在产品创新领域,包括人才租赁住房、蓝领公寓住房等,会成为供给端发力的重点。
第四,土地市场体系从“改革试点”到“全面推开”。
蓝皮书指出,2020年对于房价的管控依然会继续,“房住不炒”定位不会改变,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底线思维是“三稳”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既不会放水刺激也不会过度收紧。但是“一城一策”作用有可能会被强化。各地将延续2019年中央“因城施策”号召,政策继续“双向调节”操作趋势。部分热点城市持续推进限购限售限价政策,维稳房价;部分存在去库存压力的城市,则以放宽落户政策、降低人才购房门槛或提供购房、住房补贴为主,进而达到定向放松的目的。
按照蓝皮书中的观点,由于2019年大湾区内地城市经济增速较好,人口流入也十分可观,因此2020年的住宅房地产市场需求总体上将保持旺盛。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经济基础好、人口流动性好、产业基础扎实、交通便利等优势,未来房地产市场适应一体化的开发将更加可能。
房价跌幅最大的城市
21世纪有三大谎言,其中之一就是房价会跌!因为众所周知,过去十年中间,房价一直在涨,堪称“房地产的黄金十年”。
10年前的房价冠军
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城市的房价的确是跌了,那么它是谁呢?它就是温州!
据数据显示,2010年城市房价排名,温州是当时的冠军,每平方米的价格达到32333元。上海、北京、杭州、三亚排名第二到第五,深圳只排名第六。
那么,到了2020年9月,深圳已经成了冠军,而温州则跌到了第14名,均价为22337元/平方米,10年间房价下跌了31%。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份,温州新房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3.3%,二手房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2.9%。
房价涨幅不及房贷利率,如果在当地炒房的话,我想应该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现在的问题是,温州这个10年前的房价冠军,怎么会出现房价负增长呢?这个就不得不从当年赫赫有名的“温州炒房团”说起了。
像买菜一样买房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从1998年起,温州人就开始投资房地产。最开始只是在温州市区炒,他们仅用了3年时间,就将市区房价由每平方米2000元飙涨到7000元以上。同一时期,北京楼盘才4716元/平方米,上海楼盘才3658元/平方米。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温州的房价就已经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是,那个时候还不是“温州炒房团”最辉煌的时候。
他们真正辉煌的时候,是在2001年之后,温州资本开始走向全国,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买房投资,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
2004年的时候,干脆就在温州举办了一场全国房展会,为期4天,吸引了10万人,最终成交额逼近15亿,这是人们第一次见识温州人像买菜一样买房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温州炒房团”不仅推高了外地的房价,也直接导致温州房价偏高。2011年前后,温州3万元-4万元/平方米的楼盘比比皆是,有的项目甚至疯狂炒到了8万元—9万元/平方米。
不过,过快上涨的房价引起了政府的注意。2010到2012年,各地限购令等政策的出台,就牢牢套住了“温州炒房团”。
民间金融借贷危机
这个套牢对于“温州炒房团”而言,是非常致命的。因为温州人的炒房资金来源中,民间借贷是大头。
据央行数据显示,2010年前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了1100亿元,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总额的1/5。
这些民间借贷的资金,只有35%的资金投入了实业之中,剩余的资金都被用于资金借贷和炒房。一旦房子被套牢,资金链就必然断裂。
所以,很快就出现了企业破产,之后的连锁反应就导致温州爆发了著名的“民间金融借贷危机”。
那么,在这个危机之下,温州的房价开始飞流直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价下跌30%-40%是非常正常的,有些楼盘就直接腰斩。
从此之后,温州就陷入了长达4年的房价下跌之路,一直到2016年初才止住。而曾经风头无二的“温州炒房团”也随着温州房价的下跌,开始退居幕后。
宝,喜欢(十城房价跌幅超5% 房价跌幅最大的城市)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