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罕见老照片 小脚鞋长度仅10厘米,皇妃穿得 花盆底 很精美
晚清罕见老照片 小脚鞋长度仅10厘米,皇妃穿得 花盆底 很精美
如今清朝已经灭亡一百多年的时间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裹脚的女性,但在民国时期还很常见,因为清朝是裹脚的恶习非常盛行,甚至可以说依旧是保持在顶点的一段时期时期。
而裹脚的恶习是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呢?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远远早于清朝入关之前。那么为什么会盛行“裹脚”之分呢?
在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上,对女性的要求是体现出“柔美”,甚至可以说是“弱小”的一面,或许也便能够以此体现男权独一无二的地位。
“小”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标准,比如说樱桃小嘴、瓜子脸、杨柳细腰等等。很自然的脚也被列入了其中,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便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样的溢美之词,来赞颂女性“小脚”之美。
据悉,在南唐后主有宫女嫔娘便在脚上裹之以布袋,来限制脚的生长,达到符合畸形审美的要求。到了宋朝,这种缠足的方法便推广到了民间,甚至到了宋朝末年的时候,女子都已“足大”为耻了。
到了明代,几乎裹脚已经成为一种风俗,要是女子有不裹脚的恐怕都嫁不出去,长得再漂亮也没用。
到了清朝,满族的统治者认为这是一种陋习,虽屡禁而不止。不得已又在康熙七年(1668年)放松了对裹脚的限制,不过却明令满族女子,尤其是宫廷里的女子不得裹脚。
但满族女子进入中原后,渐渐地也融入了这种审美观。她们也认为有“三寸金莲”的女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很美,可是却又有禁令不得裹脚,哪怎么办呢?他们发明出了一种鞋,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看上去“楚楚可怜”的鞋。
从以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小裹脚的女子,她们穿的鞋也是特制的。其中一些比较小的还不到三寸,还没有巴掌那么大。
而满族女子为了模仿“三寸金莲”而设计的鞋就比较有意思了,要比正常的鞋看上去都要大很多,简直就像是一个花盆。
一个很大的鞋地,然后又是纤细的鞋腰,看上去就像是在踩高跷一样,这样走路真的不会摔跤吗?
其实这种看上去像“花盆”一样的鞋,就叫“花盆底鞋”,一般正常的鞋跟高度是5到10厘米,而比较离谱的可以达到25厘米。一般来说,这种鞋都是宫廷里的女子,或者是满清一些贵妇穿的。她们一般来说是不用在下地干活的,因此不用担心摔跤,只是为了“好看”而已。到了民国时期禁止缠足后,这种“衍生品”自然也就成为了历史。
以上就是(晚清罕见老照片 小脚鞋长度仅10厘米,皇妃穿得 花盆底 很精美)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