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号巡洋舰
致远号巡洋舰
“致远舰”一般是指“致远号巡洋舰”
致远号巡洋舰,是中国清朝北洋水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订购建造的穹甲防护巡洋舰,为致远级巡洋舰的首舰。致远号排水量2,300吨,航速达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最高的。致远号和姊妹舰靖远号及同时在德国订购的经远、来远号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师后,清政府便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停止北洋水师采购新武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海战中,致远及靖远号是北洋水师最为“新式”的舰只。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战中,致远号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清末书画家高邕(亦有资料认为为光绪帝亲书)为其撰写了著名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1] 2016年9月30日,历经两年的复制与建造后,致远纪念舰正式下水。
历史沿革
李鸿章
北洋大臣 李鸿章在建设北洋水师初期,主要通过中国海关总司英国人赫德向英国阿姆斯特朗购舰。最先购入的是作近岸防御的小吨位炮艇,称作“蚊子船”。后来购入两艘可作远洋作战的 超勇号及 扬威号快速巡洋舰。不过在购买超勇及扬威时,李鸿章对赫德及阿姆斯特朗感到不满意。于是在订购更大型的铁甲舰时,改为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购买,所建二舰即定远及镇远。及后李鸿章以尚余之款项,再向伏尔铿购置一巡洋舰,即为济远。中法战争后福建水师被歼,李鸿章得到批准再向外购买巡洋舰四艘。最初属意由伏尔铿按济远再造四舰。不过此时清政府朝野中对济远传出各种非议。
致远号巡洋舰 相对于英国,德国当时仍属海
致远号巡洋舰军建设后起之辈,济远的型式为“穹甲巡洋舰”,本来是英国海军的新式设计。而济远为伏尔铿首次制造此类战舰,。经过一轮的争议后,最后决定四艘巡洋舰建造合约分别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及德国伏尔铿各得其二。德国伏尔铿改为建造两艘装甲巡洋舰,即经远及来远。而由英国建造的二艘仍为穹甲巡洋舰,即致远及靖远。致远及靖远及分别于1886年9月及12月下水,1887年7月建成。北洋水师派出军官及水兵,到英国船厂所在纽卡素对舰只测试,然后连同在德国完工的经远及来远,于当年9月中一同开回中国。途中由英人总教习琅威理为统领,致远管带为邓世昌,靖远管带为叶祖珪。各舰于12月抵达厦门,正式加入北洋水师。 [2]
结构特点
“致远”舰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45000两。由神机营息借怡和洋行洋款及部拨各省捐款及江海、浙海、闽海三关药税厘款项支付。由于只在炮塔和舰身主要部位采用装甲防护,其余均用铁板覆盖,所以也被北洋水师称为“半铁甲船”。[3]
使用情况参战历程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4][5]
致远号巡洋舰上的官兵沉船疑点
有关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认为是被鱼雷击沉
致远号巡洋舰,实际上当时中日双方参战舰艇中除了 北洋海军“福龙”号头等出海鱼雷艇为攻击日本联合舰队西京丸巡洋代舰发射过3枚 鱼雷,但因当时鱼雷性能太差,均没有命中外(一枚擦西京丸左舷而过,一枚擦西京丸右舷而过,最后一枚打得很正,但因原厂对鱼雷定深过深,结果从西京丸底穿过),均没有发射过鱼雷。致远舰沉没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致远舰被一枚日舰的大口径炮弹击中舷侧鱼雷舱,使存放在里面的“黑头”鱼雷(德国磷铜鱼雷)殉爆,导致致远舰沉没。第二种观点认为致远舰水线处被日军大口径 炮弹击穿,锅炉被击中,导致锅炉爆炸使致远沉没。
世人评价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清末著名文人 高邕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训练舰为 世昌号国防动员舰,以示纪念。 [6][7]
数据编制基本数据
基本数据,排水量2300吨、舰长76.2米、舷宽11.58米、吃水4.57米、航速18.5节。编制人数204-280人、续航力6000海里/10节。动力系统;
2座卧式3缸往复蒸汽机,4座高式燃煤锅炉。
动力;
双轴推进航试时测得功率为6892马力。
采用强压通风时可以达到7500马力。
推重比;3.26马力/吨。
舰载武装
舰载武装,主炮两门210mm克虏伯(Krupp)后膛主炮(舰首双联装,舰尾单装,在半封闭式炮塔中)、副炮,两门6英寸(152.4mm)阿姆斯特朗后膛副炮——八门57mm哈奇开斯(Hotchkiss)速射炮、——两门47mm哈奇开斯速射炮、——六门37mm哈奇开斯机关炮、——六门0.45英寸(11.43mm)6管轮转式格林机炮(回国后拆除舰首2门,余四门)、鱼雷四联装18英寸(457.2mm)鱼雷发射管。
武官编制
职位姓名备注,管带(舰长)邓世昌北洋水师中军中营副将,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帮带(大副)陈金揆留美幼童、天津水师学堂毕业。驾驶(二副)周展阶——。鱼雷大副薛振声天津水师学堂毕业。鱼雷二副黄乃谟天津水师学堂毕业。鱼雷三副杨澄海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枪炮二副费乃谟——。管轮顾问普菲士 (Purvis)英国聘任,轮机工程师。船械三副谭英杰天津水师学堂毕业。船械三副郑纶天津水师学堂毕业,唯一获救军官,后官至民国海军中将。总管轮(轮机长)刘应霖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大管轮(副轮机长)郑文恒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死后予云骑尉世职。枪炮教习沈维雍——。
以上就是(致远号巡洋舰)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