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蕾斯被罚81万
杜蕾斯被罚81万
杜蕾斯被罚81万
杜蕾斯官方微博一直以来都是以图文微文案推广营销,都备受大家关注,它的文案也备受争议,一直在触及社会的边缘。
近日企业app显示,杜蕾斯关联公司上海曼伦商贸有限公司于7月8日新增行政处罚,处罚金额为81万元,处罚事由为发布广告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
发布的广告有违反本法第 七项规定,发布广告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作风。
5G玩家杜蕾斯
iPhone12发布会召开,iPhone12最大的卖点就是支持 5G,而5G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快”,老玩家杜蕾斯自然不会错过蹭热度的好机会。
杜蕾斯一出手就知道,是老文案人了“有的事情,不能太快。”
这个一语双关的内涵大家都理解,更巧的是,今年12的主推色就是海蓝色,看过同色系杜蕾斯借势海报的眼睛该如何重新面对海蓝~
不得不说杜蕾斯才是一家真正5G冲浪的公司,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都能直接上高速。最妙的是,一旦接受了杜蕾斯这一开车设定,再回头看今年苹果的新品海报,就会发现车门早已焊死。
杜蕾斯这波罚款冤不冤
信息被公布后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网友们对该事件的看法不一,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为杜蕾斯“喊冤”的。
对于杜蕾斯的营销文案,网络上有一句比较中肯的评价:“从不让人失望。”
相对来说同类公司在文案上一直是在模仿他们,有一些品牌甚至有涉嫌侮辱女性的广告。所以有部分网友替杜蕾斯喊冤:比较而言,更应该被处罚的是那些公司才对。
网友表示杜蕾斯本身就是卖计生和情趣用品的,本就很特殊,除非不让其打广告,否则无论如何都会涉及到和X相关的内容,这对其品宣工作人员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又要出效果,又要防犯规。
当然,如果其发出了有误导、有侮辱、有歧视、有违法、有严重违背主流道德观念和有科学错误的文案,那就应该被罚,但如果其仅仅是一些正常的情趣类文案,是不应该受到处罚的。
还有一类是调侃性质的,有网友称:我很好奇这类公司的广告要怎么做才不“丑恶”?
第三类是讨论现实问题的,大部分网友认为,这件事折射了现在性教育寸步难行的现状。
就在前不久,一位年轻宝妈的孩子回家问妈妈关于性方面的问题,这位宝妈问清缘由后勃然大怒,直接在家长群里指责:“你们都教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家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老师们在性教育方面不好给孩子深入解读。折射的现状是家长“谈性色变”,老师刻意回避,这是其一。
杜蕾斯事件让我们认识到,原来还是有社会力量在监管,可是这管的方式是不是太武断了些?
有网友直接怼道:“那么多无痛人流的广告怎么就没人管管?某士邦户外广告那么恶俗为何没人管管?平台那么多上带有性暗示的小视频为何没人管管?而且举报多次都没有用。
作为一个小作者,我能感受到平台的监管,而且监管力度不可为不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成了“文字狱”,当然,这有是机器人审核实行“一刀切”的原因。
折射的问题是,社会监管力度不够,“一刀切”或者“视而不见”都有存在,这是其二。
其三,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日前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的12.5岁提前了3.3岁。
当前环境下,不管是什么原因,儿童性早熟已经是既定事实,青少年性犯罪或许还不是很多,可是各类人流广告却大行其道,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这只说明青少年在“性卫生”方面有很大欠缺,这也是性教育缺失对应着性早熟所导致的。
我们呼吁,性教育不能只寄望于未成年人的无师自通,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在“性”这个话题上不要太过拘束,而是大大方方、按部就班地消除“性”在孩子们心中的神秘感。
儿童性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事实上,孩子在3岁左右就有了性别意识,10岁左右就会有性方面的困惑。
首先,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切勿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在孩子面前着装过于暴露。
以美国为例,他们的很多公立学校,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有一周一节的性教育课程,主要讲基础的生理知识,然后循序渐进增加课程内容,包括生理、生殖、青春期、艾滋病等知识。
到了高中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避孕知识,这时候的性教育课程除了生理方面,更多的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
而到了这个时候,美国的家长们一般会侧重于给孩子讲性安全和性卫生,并且会告诉孩子要“节欲”。他们不鼓励婚前性行为,但也会教导孩子不可过早发生性关系。在他们看来,节欲教育跟避孕教育同样重要。
所以,性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在幼儿时期不忽视,以引导为主,再经过中小学的性教育课程形成完整的体系,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性观念。
最后,关于杜蕾斯公司被罚一事,折射的是国内性教育寸步难行的现状,有监管,但明显是监管不力。
监管力度的大小,还是要看小处执行效果,什么时候那些真正低俗、丑恶、性暗示的内容不是随地可见了,才算是真正的有作为。
宝,喜欢(杜蕾斯被罚81万 杜蕾斯这波罚款冤不冤 盘点杜蕾斯广告语)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