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生频频自杀
为什么研究生频频自杀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上吊自杀
10月13日,一名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遗言,随后上吊自杀,据该校官方通报,该生已经死亡。
通过其生前遗言得知,自杀原因可能是由于科研过程不顺,学习压力太大所致。文中提及该同学耗费一年得到的实验数据,却被导师以没有意义予以否定,但此前却并未给出指导,而其所在的研究小组,除了组会不开,导师一年中只会在年末聚餐和年中出游时主动现身。"除了绝望还是绝望。可能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太懒了。"
我们从这名学生的遗书中了解,他因为在一样的实验条件下,每次得到的不一样的实验结果,导致实验进行不下去,于是开始自我否定。前面他提到实验机器曾有三分之一的坏的,一直影响自己实验进程。虽然今年一月份被修好了,可是自己还是得不出严谨一致的结果。他写到自己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十分绝望。并在遗书中写到,我们组还没有出现过不能按时毕业的,如果因为我破了这个记录,那我消失好了。
遗书中还写道对于这辈对世界、对生活还留有遗憾。最后因为没有听家人的叮嘱,只留下亲人朋友一句:“顺顺利利”。然后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其与他走得近的学弟也表示:因为我平常经常请教学长,和学长走的也比较近,对于发生这种事挺让我吃惊的,最令人难过的是这位学长和我们比起来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导师也没有很苛待,生活也没有特重大的打击,就是平平淡淡的我们,希望大家都能顺顺利利毕业吧,不要再听到这种消息了。
对于这起事件,我只想说虽然每个时代都不同,以前只求能吃饱饭,穿暖衣,就是幸福。等到能吃饱饭穿暖衣后,我们不在单单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我们也需要满足,精神的荒芜的话,也可以成为压垮人的稻草。最后也希望大家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华科大研究生自杀,死前留下万字遗书,悲剧为何发生?
九月二日,一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陈某,在留下万字遗书之后选择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生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来自高等学府的研究生放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们通过对于之前跟陈某身前的朋友聊天,知道陈某对于学习还是非常认真的。虽然陈某有着高度近视但是依然顶着各种压力去认真读书,而且陈某加上患有白化病但是这些都没成为他变得优秀的借口,陈某每年都是院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也都是院里学业排行第一的人。
再度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后,虽然第一次考研失败但是第二次成功考入了华中科技大的研究生,那么这样优秀的人为什么选择轻生呢?
我们可能觉得他性格孤僻,有心理疾病但是根据我们跟之前的他的同学了解到陈某平时与同学之间相处融洽,而且并不孤僻经常参与各种活动,那么排除了心理问题之后,我们再次看到这份万字的遗书,其中两个人对于陈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就是其导师石某和徐某,这两人对于陈某研究生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简单来说石某作为实验室导师对于陈某不愿意在实验室帮忙所以在奖学金评定的时候故意判定为三等奖学金,而徐谋作为导师将陈某介绍到朋友公司中,说是让其学习经验但是却没有给予一定的工作报酬,而且在后期各种学校面试和周围朋友都找到非常好的职位的人,而自己却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巨大的工作压力,让陈某陷入非常纠结的情况,他认为自己的老师官报私仇,在面试的时候依然拿论文来要挟他,让他不能安心面对企业的招聘。所以在种种压力之下,陈某最后选择了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斯人已逝,我们不过多议论陈某是否做得对,是否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毕竟我们不是他,他生活的苦楚我们作为旁人并不能感受的到,但是我们依然能从这份遗书中看到我们大学生现在的一些处境。
研究生作为本科教育的继续,确实是应该实践与学识相结合,但是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并不是作为学生一定要按老师安排的方向去做,所以我们有些时候要学会拒绝,对于自己想去做的要去争取,而对于自己不想做的同样应该选择拒绝,毕竟我们作为学生本分本职是学习,在大学时期我们应该去做的是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而非想太多社会的事情。
还记得香港大学一位孙教授说过一段话,其主要意思就是再说大学生应该去享受大学生活,学好应该学的技术,享受大学的生活,但是现实却是不断贩卖焦虑的商人和不断收割智商税的人,用各种各样的压力来压迫现在的大学生,看似好像在督促大学生进步但是实则却是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陈某不是所有大学生的缩影,但是他身上发生的事情确实是存在于大学生之中的,我们受到如今这个浮躁社会的影响,总是很喜欢把事情提前去想提前去做,但是生活不是在紧绷中度过,有时候应该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神经,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陈某的悲剧确实令人叹息,但是总体来说这个不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很多原因结合到一起,加上如今社会的焦虑让他无处可逃,所以选择这条不归路,所以放松一下自己追求的脚步,去好好享受当下生活的美好。
研究生为何是自杀高发人群?
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多起研究生自杀的新闻,人们都会认为这些学生太过于脆弱,然而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学生为何会这么的脆弱?越是名校的研究生,越是学霸级别的研究生,越容易成为自杀的高发人群,例如最近2019年2月自杀的中科大博士生,2019年6月自杀的南京大学博士生,他们从小都是各种的学霸,在本科阶段都是优秀学子,同样是保送直博的学生,然而却同样因为毕业延期而选择自杀。
让他们陷入绝境的不仅是来自导师的压力,而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在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的今天,社会对于高校的认知为:只要上大学就可以顺利毕业,如果毕不了业就是没有好好学习。然而不同的高校对于毕业生的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名校的学生们感觉到大学生活比高中还辛苦,然而普通高校的学生们感受到大学生活对比高中生活,就是天堂。
名校的学子们在本科阶段一直没有放松神经,从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是高强度学习,因此当到了研究生阶段时,科研并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当一直努力优秀的学生遇到实验难题时,他们会自我暗示,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如果加上导师们的抱怨,那么他们就会陷入情绪的恐慌,越恐慌越觉得自己很差,最后只能选择自杀,因为他们觉得毕业延期是耻辱,从小一直优秀的学生,居然无法毕业,这样的言论可以让从小严格律己紧绷神经的学生们接近崩溃!
因此有网友声称:自己接到导师电话,有时候会手抖,因为自己的实验数据并不好,这是严重缺乏自信的表现,已经决定了这名学生不适合做科研工作。
研究生并不容易
一位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读研经历,虽然他没有攻读博士学位,但是相对容易的硕士生涯也让他陷入过极度的焦虑。每一位真正自己写过论文的研究生,其实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论文的前言综述是最难的部分,有时候一天才能憋出一句合适的段落,网络上真正攻读研究生的人并不多,因此很少人会切身体会到这样的痛苦。当然靠着抄袭混毕业的翟式研究生除外。2019年教育部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其实就是就业市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控诉,大量混毕业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根本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导师的苦衷
目前网络上很多研究生们对教授们有很多的吐槽,然而教授们也有很多的苦衷,复旦大学的某位教授网络发表一篇文章,面对大量只想找工作和混学历的研究生,教授们也充满着焦虑感,毕竟名校对于教授们的考核任务也很重,而且目前国内高校呈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985名校教授们的研究生招生名额非常少,中山大学尤其严重,很多教授都不能保证每年能招收一名研究生,反而普通高校的教授可以招多名研究生。因此这些名校的教授们会push自己的研究生,因为他们不出成果毕不了业,直接就会影响到未来几年该名教授的招生名额,因此不少名校的教授甚至会为了让学生毕业,直接帮学生写论文,帮助自己的研究生毕业!
科研并不适合每一位人,毕竟可以成为科学家的人还是少数,中国目前唯学历的社会,让很多不适合做科研的人选择攻读研究生,如果高校放水,那么研究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如果高校不放水,那么自杀的研究生还会有很多!
让研究生自杀的悲剧不再重演,研究生如何释放压力
1、亲朋好友友宣泄法
这个方式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往往能够成为你考研路上最主要的精神支柱。有些考研的朋友在大学时候谈的有对象或者有玩的好的朋友,这个时候如果你考研的压力很大,很难以自己一个人承受下来,那么朋友将会是你最好的倾诉对象。适当的抽取一些时间和朋友聊天,在一起坐坐将自己的压力说出来,心里有什么想不通的,让他们给你提意见,想必一般的朋友都会帮你的,只要你不是那么罗嗦。还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自己的亲戚或者父母,亲戚或父母知道你在考研也会遇到你的压力很大,会全面支持你的,所以你有什么压力尽管说出来他们会尽全力让你恢复到最佳状态。
2、校外散心法
很多女孩子喜欢逛街,很多男孩子喜欢出去户外运动等等,这个时候你还是有一点这个爱好保持下去。你要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定期出去到校外调节下自己的心情,适当即可。比如每周抽个半天时间去到商场去购物,即使你没有买东西,去感受下那样的环境给自己换个环境和心情。男生的可以出去骑车到户外走走,抽个半天时间出去看看风景等等,这些都行。或者抽空到一些比较高的山,登山看高,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尤其你到了最高处时候你的视觉就会很高,这个时候你想想那些压力你会觉得没有什么,你的内心就会完全释放压力了。总之你要找到一个好的校外方法,实在不行就一个人在学校的周边一个人去散心静下来好好想想美好的事,这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3、自我写日记法
写自己法就是将是虚拟一个人物或者宣泄的对象,通过将自己的内容通过写成一些文字语言,通过文字的阐述在字里行间去散发自己内心的苦闷或者压力。你可以在考研的开始就建立一个网络博客,定期将自己的内心东西不论是开心还是不开心的东西写上去,总结自己每一段时期的收获。另外一纵写日志方法就是最原始的,用自己的纸质的笔记本记录,不过像这样的笔记本一定要保存好,如果是隐私最好放到比较隐蔽的地方。纸张的笔记本不仅可以宣泄心情,而且还能够练习你写字,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4、运动宣泄法
运动可以说是很多考研者会选择的一种方法,因为这个不仅可以锻炼体质,又可以宣泄自己内心的压抑与苦闷。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常见的比如跑步、打球等,男生最喜欢的就是打篮球或者踢足球,这样的运动比较激烈,能够完全释放内心的环境。跑步可以适合男生,也是和女生,很多时候慢跑能够舒缓心情,能够使自己内心的不平静的到平静。或者可以的话组织自己的朋友或者考研的同学组织一些运动,比如球赛等等都可以。
5、极端独特法
为何说这里极端独特呢,因为这样做会有一定的风险。我们所要说的这种方法就是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放开复习,抛开身边的所有事让自己冷静冷静,一直不去思考考研的事情,随意的去玩去放松自己,放松到一定程度后你会自然觉得你的努力这么久了,不能放弃。或者你发现其实有事情做,尤其是考研对自己是有点好处的,需要努力啦,这个时候你再回心转意去学习,这个时候你的学习动力会大大提高。因为你想通了为何考研,到底值不值得去做这样的决定。或者你就直接回家到家里帮助家里做事,如果你家是农村的或者有朋友是农村的,回家帮家里做农活体验下辛苦,那个时候你会体验到你学习并不是辛苦的,世界上下辛苦的事情还很多,你是很幸福的,最后你还是会选择回去好好的学习准备考研。
研究生自杀的背后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首先,硕博士从选导师开始,只要进了硕博的门,不管课题组的环境如何,基本只能认命。曾经在知乎也有人问过我这样的导师和那样的导师应该选哪个?我给出的答案是选人品好的那个。
社会上你可以选择辞职,但是考上的研究生和博士如果退学,你就没有学历了,前期的努力也全部白费,如果换导师,还可能面临原来的老板很牛,会在以后的新老板那里给你使绊子,或者老板不放你走的情况。如果选择退学重新考一所学校,第一年退学还好,一旦你犹豫了,想要坚持一下,到最后就越来越难放手,毕竟付出的太多。像西安交大的杨宝德这种硕博连读的情况会更惨,一旦他选择退学,他连硕士学位都不能拿到,几年的辛苦实验最终还是以本科学位收场,这种情况即使去工作也很难被接受,因为与你同期的本科生比你没有工作经验,与硕士生比你又没有学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很多理科和工科的研究生会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因为很多老师真的有自己的产业。所以,如果你轻易选择换导师,对于斤斤计较的导师而言,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学习可能还会影响你的工作,毕竟同一行业领域其实并不大,大佬在界内的话语权比你想象的要重要。
科研本身就有压力
作为生物学的博士,真的想说在实验室通宵做实验真的挺正常的,科研实验除了老板给的压力,还要面临实验本身的压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想要研究治疗某个疾病的药物,就好像现在的COVID-19,这个药物可能在细胞实验中发现有用,等到小鼠或大鼠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它没有效果了,那么恭喜你,你的实验基本废掉了。不说实验中花掉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实验本身的失败给你带来的挫败感也是很难一时消化的。
但是很多时候大佬们对自己的课题都有一种旁观者难以理解的信心,这也是我选择博士退学的原因。举个夸张但是容易理解的例子,老板让我拿砒霜治癌症,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假设,说这个东西有用,然后我翻看了一下之前这个老板实验室学生的文章,砒霜一下去老鼠全死了,每个人毕业都延期,并且没有成果。但是老板一定要做,给我留下的选择就只有做或者走,于是我选了走。
但不得不说,放弃已经考上的博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家庭和经济压力
除去这些,学生还面临着经济压力。博士生多少还有些补助,北方多数学校的硕士生实际上除了减免学费,是没有其他补助的。有些课题组可能根据导师项目会有一定的补助,但基本不够日常花销。
同时,与文科专业不同,理科专业还面临作息时间不规律,实验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在我个人申请日本博士的时候,教务处和教授也不断向我说明,医学生实验压力很大,如果做兼职可能影响实验工作,所以做兼职必须要得到老板的认可。
虽然中国校方并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上我读硕士以来真的没听过哪个学生还在外面做着兼职,因为实验工作真的已经很辛苦了。
所以你读书这几年是完全被父母资助的,虽然这很正常,但有时考虑到那些你同期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已经能够补贴家用,而自己仍在花父母的钱,有时候本身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想要做的更好,要对的起这几年的时间和父母的培养。压力一旦加到自己身上,就很难拿得下来。
更何况像陶崇园的导师,会要求学生将部分个人所获奖学金捐给研究院,甚至阻扰学生找工作,在这样的压力下就更容易让人崩溃了。
同时,很多本科毕业的同学,包括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时都会对研究生有一些奇怪的误解,我也曾听过我一个朋友问我“你一个硕士学历工资还没有我一个本科生高?”,这种比较的压力其实在你想不开的时候也很让人不舒服。
觉得自己一旦放弃就会被人说是懦弱,为什么一点小的困难都坚持不下来。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这样的学历,经历了这些毕业后就一定要比其他人强,不要让父母失望,如果这时候家人和朋友并不理解他们的困境,一直对他说“再坚持一下”,而不是“我们可以休息一下”,可能才会真正让他们觉得人生只有一条道路可走了。
我其实在这里并不想对导师的行为有什么评判,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对待这些已经离开的孩子更宽容,更理解一些。
在研究生期间,其实最应该学会的是对自我情绪的感知和求助。
多关注对自己的心态,关心自己,在感觉自己情绪不太对,状态不太好,出现失眠,总感到自己很绝望的时候抓紧时间进行调整。
《奇葩说》辩手柏邦妮在谈自己曾经的抑郁症经历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自己是对自己误解最深的。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觉得自己很坚强或是很乐观,但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包含了我们对自己的期望的。
所以用于即使发现自己情绪的不对,勇于承认自己的心可能像身体一样生了病,然后即使寻去朋友和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有时候你把人生停在那里你的人生就只是停在那里了,但是活下去才能更好地反抗。
宝,喜欢(让研究生自杀的悲剧不再重演 为什么研究生频频自杀 研究生自杀背后的压力)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