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共6.37亿人次出游
双节假期共6.37亿人次出游
双节假期共6.37亿人次出游
据文旅部统计,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
同时,餐饮消费跑出了加速度,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9%。
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铁路已经连续8天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铁路部门继续加大运力投放,提升站车服务质量,保障旅客顺利返程。
出行全国铁路已连续8天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
假期,全国交通运输运行总体平稳有序。10月1日至8日,全国公路网交通流量处于持续高位状态。全国道路预计发送旅客3.79亿人次,日均客运量4737万人次,与去年国庆假期日均客运量 6858万人次同比下降30.93%;全国水路发送旅客736.3万人次,同比去年1468.23万人次下降49.85%。日均发送旅客92万人次,同比去年长假日均下降53.28%。
10月8日,全国道路预计发送旅客4850万人次,环比上升0.79%,同比去年国庆假期日均客运量 6858万人次下降29.28%;全国水路预计发送旅客69.58万人次,环比下降22.84%,同比去年93.32万人次下降25.44%。
记者8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长假最后一天,全国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当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00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1234列。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铁路已连续8天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各地铁路部门精准增加运力,加强站车服务,全力保障旅客安全顺利返程。
游玩 “逛博物馆”成新时尚
8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7日当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208.9万人次,同比恢复8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8.4亿元,同比恢复78.1%。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
这个假期,主题乐园、生态旅游、夜游经济、水果宴……各地旅游有“妙招”;周边游、私家团、在线预订……新观念重塑旅游市场强劲复苏。
假期,众多游客选择参观博物馆,各地博物馆出现排队长龙。“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平均2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也节节攀升,“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长假期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热”不可挡,前5日平均每天吸金过亿元,免税购物游已逐渐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一大亮点。10月1日至5日,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5.3亿元、旅客8.2万人次、件数54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36.9%、34.8%、86.2%。
消费长假前7天银联网络交易额达2.16万亿元
记者8日从中国银联了解到,国庆长假前7天银联网络的交易金额达2.16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3%;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合一,当天交易金额超过3300亿元,同比增长15.5%。
从消费热点来看,今年“十一”假期西部游、长途游受到追捧,西藏、新疆和宁夏是国庆前7天消费金额同比增长最快的地区。
具体来看,旅游、出行、购物、餐饮等是假期消费主力。航空、铁路、公路和加油等出行相关的消费方面,湖南、新疆和陕西地区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速位居全国前三。
宾馆住宿、旅行社和景区售票等旅游相关的消费方面,西藏、青海和内蒙古地区同比增长最快,增速普遍在一成以上。江苏、山西和甘肃地区则是国庆期间购物相关消费金额同比增速最快的地区,同比增长均超过13%。
全国四面八方的旅游爱好者长假期间前往西部,也带动了当地餐饮消费增长,其中西藏、新疆和青海地区餐饮行业消费金额同比增长最快,普遍在两成以上。
观影国庆档票房近37亿元
据“猫眼”电影票房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日下午3点,今年国庆档,已经有四部电影的票房迈过亿元大关,其中,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依靠良好的口碑目前领跑票房榜,票房已经超过16亿元,国产动漫电影《姜子牙》以12.9亿元的票房位居第二,讲述中国女排故事的电影《夺冠》和演员成龙主演的动作片《急先锋》分列票房榜的第三、四位。
国家电影专资办8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我国电影票房约为36.96亿元,取得中国影史国庆档票房第二的成绩。这一成绩仅次于去年同期,对比2018年国庆档19.1亿元的总票房,整整超过了10亿有余。其中档期首日票房达到7亿元,成为今年电影市场单日票房的高峰。
夜游、生态游、文博游热度高
双节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出一批夜间惠民消费活动,丰富夜游产品供给,景区延长开放时间,各地夜游人气持续上升。
在重庆江北区九街、江北嘴、观音桥等商圈,夜景、夜游、夜秀、夜市等七大主题的30余场活动,使这里成为必去“打卡地”。仅10月1日至4日,江北区接待游客已达69.86万人次,同比增长2.89%,旅游收入达9217万元,其中夜间消费占比达30%以上。
到周边乡村感受自然闲适的田园生活,体验蔬果采摘,感受乡土民俗……双节期间,生态旅游也受到许多游客欢迎。上海崇明区举办的生态旅游文化节,海南澄迈福山镇保良村的古村市集、稻田音乐节,内蒙古额济纳旗色彩绚烂的胡杨林等生态旅游项目,为游客带来轻松休闲的旅游体验。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甘肃定西渭河源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县内推出的乡村生态游、短线自驾游、周边游等成为国庆中秋假期的旅游热点。据介绍,10月1日至4日,渭源县旅游接待人数达6.64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2.28万人,预计旅游收入3098.3万元。“随着河道、岸堤的综合整治,现在的渭河源村头、河道处处是美景。”渭河源景区负责人王宏介绍,“村里还开办了多家农家乐、民宿等,村民依靠着青山绿水,过上了好生活。”
双节期间,博物馆等文化类景点也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在江西南昌,开园不久的汉代海昏侯遗址公园也人气十足,每天参观人数均达当日预约上限。VR、3D打印等新技术,让游客可以与展品实现互动,体验“西汉海昏侯刘贺的一天”。
旅游消费规模大幅增长
双节期间,国内交通、酒店、景区、度假产品等迎来全线复苏。携程发布的《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假日期间旅游消费规模相比节前大幅增长,国内出游人数、旅行消费规模都达到今年以来最高峰,国内旅游市场已逐渐走出疫情阴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报告显示,从热度上看,上海、北京、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广东、陕西、贵州、湖南十省市景区的预约人数最多,成为今年“十一”期间景区旅游的热点省市。其中,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武汉黄鹤楼、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线上预订的人气景区。
在本地游、周边游热度带动下,携程平台租车同比增长超50%,私家团同比增长100%。甘肃、新疆等西部长线目的地备受欢迎,自驾游、无人机航拍等新玩法热度猛增。
定制游订单占比有显著升高。有关数据显示,双节假期,定制游订单较去年同期上涨24%,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往甘孜、丽江、三亚、桂林、拉萨等城市体验高品质的定制游。
线上预约保障安全出行
国庆中秋假期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出通知,景区接待游客量可上调至最大承载量的75%,同时要求各地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推动全国5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4A级旅游景区严格落实分时预约制度。
为保障景区安全有序开放,游客健康安全出游,各地景区认真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推出各类安全防护举措。
在江苏,游客通过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的“苏心游”,就可以在线预约江苏省内大部分的4A级以上旅游景区,并无缝对接“苏康码”,实现“一键入园”,景区实现了实时监测、智慧监管。目前,江苏已有197家4A级以上景区实现分时段预约入园功能,占全省高等级景区数量的87%。
在安徽,旅游景区门票网络预约管理平台可对全省旅游景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科学调度和有效管理,提升了全省旅游景区拥堵治理能力。通过“游安徽”App,游客可以实时了解景区当日最大承载量和预约情况。景区可以通过管理后台,在线分时段预约管理,实时掌握预约人数,调整时段分配。目前,通过预约平台已实现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线预约。
在全国景区按要求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等措施的趋势下,各景区预约服务逐渐成熟。
宝,喜欢(双节假期共6.37亿人次出游 十一假期出游人数多少人)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