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出浮云(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西岳出浮云(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华山,以其神奥的雄姿灵气,吸引了古今数千年的文人墨客。他们登览天下壮观,情溢于山,抃舞狂歌,神游物外,思绪联翩,展纸挥毫,华章盈箱,句迭出,如繁星丽天,似五彩纷呈,从而构成了绚丽壮阔的华山文学。
据全唐诗载,唐代存留至今化山诗有180多首,超过了以往总和的数倍。唐代在华岳庙刻石题名的的文人有531名,写有咏华山诗者110人。其中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又有著名诗人王昌龄、崔颢、岑参、李益、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孟郊、李商隐、司空图、郑谷、马戴等。从隋唐以来,诗人们赞美华山的自然最观两人文景观,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
形胜总体的赞咏
盛唐诗人崔颢行经华阴神游太虚,从山外看山,构思奇特。诗云: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华岳》诗云:
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祇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此诗极写华山的高峻雄阔,且融合了河神巨灵劈后六句,歌赞玄宗皇帝的恩德,劝其顺应苍生和神灵的心愿,封禅华岳。
盛唐时期还有崔颢、王昌龄、李白、杜市、岑参等,都有华山游览诗,李白有《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以及夸张、比喻、排比等手法将美丽的的神话传说与雄伟的华山景观融为一体,谱写了千古传颂的华山赞歌。
诗圣杜甫有七言《望岳》诗写华山: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 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杜甫赴华州司功参军任经华山时。这是一首失意之作。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一朝不慎获罪被贬,因此诗中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这首诗首联点明仰望华山之意,写出了华山的崇高和尊严;颔联写诗人极想攀登华山,营造了神话境界;颈联写华山险峻难登;尾联以景抒情,写欲到华山绝顶求仙问道,以排遣内心苦闷,发出心灵深处的深沉感慨。
这首诗想象奇特,融入神话,创造了一种神奇的艺术境界。全诗语言朴实,笔力老成,风格自然。
华 山
张乔
谁将倚天剑。
削出倚天峰。
众水背流急。
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
崖夹白云浓。
一夜盆倾雨。
前湫起毒龙。
张乔的《华山》用剑削山峰的意象描绘了华山的雄奇峻峭。
卫光一的《经太华》抟实为虚,化有为无,直摄华山精神:
太华五千寻,重岩合沓起。
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
上有千莲叶,服之久不死。
山高采难得,叹息徒仰止。
宋代寇准的《华山诗夸张渲染了华山的高竣,简洁明快地勾画了“西岳独尊,众山低矮”的壮观景象,全诗气势磅硼,为华山诗中脍炙人口之作: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华 山
王特起
三峰盘地轴。
一水落天绅。
造化无遗巧。
丹青总失真。
金代王特起有《华山》小诗,赞颂了天地杰构和造化的奥秘。
明代袁宏道以典试取道华阴.留下五言诗 经太华二首,其中一首景中蕴理:
天地如文人,精华不可刊。
而其秀杰气,常在水与山。
华山翠天表,五岳让高寒。
当其匠意时,百灵穷肺肝。
琢以月天斤,洗以银浦澜。
持以洪潆烟,照以日月九。
十二楼五城,处处映青鬟。
尝恐诸先人,鹤辔憩此间。
天风刷毛羽,千里佩珊珊。
清代袁枚的《和沈观察游华山韵》,又使华山诸景联翩奔会,美不胜收:
仙人掌上驭风行。
玉女头盆挂杖声。
两角孤云天一握。
千寻飞瀑月三更。
近招白雁烟中语。
远望黄河树顶生。
拟把绿章奏阊阖。
满腔心事沈初明。
中华民国时期,康有为的《癸亥秋九月登华山欢作》、吴宓的《太华诗、张大千的西江月一一华山云海词》、石磊园的《天外山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朱德的《华山二首、汪锋的《登华山》、寓居台湾思念家乡的于右任的《太华》、石鲁的《登华山》、陈贻妣的《华山歌》、周南的《登太华山》对华山在20世纪的风貌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以上就是(西岳出浮云(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