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阳性 印尼冻带鱼阳性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阳性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阳性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阳性

据海关总署官方网站18日消息,因从印度尼西亚进口1批冻带鱼1个外包装样本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根据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的规定,全国海关自即日起暂停接受印度尼西亚PT.PUTRI INDAH 注册编号为CR010-02水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进口申报1周,期满后自动恢复。

进口产品再次检测呈阳性,是否会影响其余进口海产品的销量?

进口海产品或者冷冻食品被检1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截止目前,我国大约在1653十余种进口冷冻食品的表面检测出了新冠病毒阳性。那么这些被发现受污染的食品将会被怎么处置?作为每天都要买菜的普通老百姓,怎么样才能将食品风险降到最低?

一般来说,如果有一批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那么这批食物通通会被销毁,并且跟这批食物来源渠道相同的一大批食物都会被封存然后进行检测。不仅如此,售卖这些冷冻食品的商场、商场的工作人员、接触过该食品的顾客,都会安排起来接受核酸检测。这套处理方法是相当有效的,它直接切断了新冠病毒所有的感染渠道,最后只要检测出来大伙儿都是阴性,再将受感染的食物进行销毁处理就没什么事了,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

不过如果有一个地方的进口海产品被检测出阳性,那么其他海产品的销量是肯定会受到影响的。对于群众来说,少吃点海鲜并没有什么损失,万一要是被感染上病毒,那就麻烦大了。因此那些存有受病毒感染的海产品的商场剩余的海产品一般都卖不出去,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转售或者退回。

哪个商场都不想出现这种事情,因为这种事情会严重影响商场的收入。那么出现这种事情之后,作为商场就要在进口食品的时候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查,避免进口没有销售许可证或者检疫证明的产品。作为普通人,我们在这段时间内也要尽量避免有风险的海产品,在家里处理食物的时候也要做好安全措施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处理食物时一定要戴手套,东西一定要煮熟了再吃,做到这两点基本上就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

新冠病毒可在冷链长时间存活

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厄瓜多尔进口的冻虾,还是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其漂洋过海背后都离不开冷链保鲜技术的支持。

冷链是指某些食品原料、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特殊的生物制品和药品,在经过收购、加工、灭活后,用来保证产品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药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为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

那么,在进口生鲜外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是否与其采用冷链技术有关?

“关键问题在于冷冻这个温度。”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冷冻产品在包装后,通过长途运输,再零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温度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8℃左右。在此冷链过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会被冻死也不会生长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状态。“类似于冷冻保藏菌种,冷链产品在解冻到室温后,病毒就能恢复活性。”

姚卫蓉表示,在冷冻食品的包装前后,只要食品加工环境、运输、流通、销售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食品就有可能因为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被污染上新冠病毒。“具体来说,就是食品生产设备、工器具、加工台面、手、手套、空气、食品加工用水、加工区域的害虫等存在新冠病毒,甚至在销售交易的拆箱分销过程,若交易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呼吸中存在的新冠病毒也会随着呼吸或飞沫飘浮在空气中,进而沉积在冷冻食品外包装表面。”

在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冷藏冻结专业委员会主任刘长永看来,冷链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从海外进口食品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进口产品包装被污染了,并不是新冠病毒产生于冷链,也不能说冷链技术助长了新冠病毒。“冷链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和新鲜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本身可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防止食品变质。”

“目前进口食品外包装出现感染,最大的可能性来自产品在生产后的仓储、冷链运输、销售过程中,外包装被感染新冠的人员直接接触到,或者整个过程的空气中飘浮有新冠病毒而造成的。”姚卫蓉说,在整个冷链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原因,上述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接触面只要受到污染,新冠病毒就一直存活。

进口冷冻生鲜外包装为何频频新冠检测呈阳性?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据不完全统计,七月以来,国内已有近10起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事件与进口冷冻生鲜相关。

据新京报报道,业内专家指出,新冠病毒之所以多次“青睐”进口冷冻生鲜包装,可能与国外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生鲜加工业工作环境低温且劳动密集等相关。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食品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源。消费者可在购买时做好防护,在烹饪时应注意关键环节卫生,且将食材煮熟。但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如果个人特别在意,可选择不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称,述污染其实无关是鱼、虾、鸡翅还是包装,关键在于冷链环境,全程-18℃的低温条件下,喜凉怕热的病毒得以存活。而陆陆续续有产品被检出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说明我国疫情防控之严密。

6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曾对病毒的存活环境进行科普,“一般情况下,病毒在冷链上能较长存活。在我们已知并掌握的病毒中,处于4℃左右可以存活3~6个月以上,零下20℃以下可以长期存活达20年左右。不同的病毒存活时间也不一样。”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除加工运输的过程低温封闭外,肉类和海鲜加工场所人员也比较密集、加之国外疫情控制不好,进口冷冻生鲜被污染病毒的概率也就相对较高。

广东湛江回应进口鸡翅外包装核酸阳性 已复核为阴性

据湛江市委宣传部通报,经广东省疾控中心复核,进口冻鸡翅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此前,广东湛江某食品经营部销售的巴西冻鸡翅外包装核酸检测疑似阳性。

前一日有消息称,广东湛江某食品经营部销售的巴西冻鸡翅外包装核酸检测疑阳性,来源广州某公司。运输司机称,其未碰触货物。吴川市委和卫健局人员称,未确定,已送省疾控检测。

有资料显示,该经营部从广州某冻肉公司购入20件巴西冻鸡翅,每件30斤,由司机陈某运输至吴川市,其中19件货品已经销售出去。

对此,“湛江发布”微信公众号8月7日发文称,8月5日晚,湛江市疾控中心从吴川市梅菉长寿市场进口食品环境样本中初筛检出新冠病毒核酸可疑阳性。8月6日晚,经广东省疾控中心复核,该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接下来,湛江市将继续按照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印发的《广东省农贸等各类产品交易市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定期对全市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水产交易市场、花鸟虫鱼交易市场、活禽 畜交易市场的从业人员、产品、环境进行抽检全覆盖,持续保持灵敏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最大程度减少新冠病毒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防止通过农贸、水产等产品交易市场传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宝,喜欢(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阳性 印尼冻带鱼阳性)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