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猛鲨 维内托级战列舰
地中海的猛鲨 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战列舰(英文:Vittorio Veneto class battleship,全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建造的一型战列舰。该级舰又称为利托里奥级战列舰(英文:Littorio class battleship,因为该级舰一二号舰同日下水)。
该级舰满载排水量45000吨,采用适航性较好的长艏楼、球鼻艏、巡洋舰艉构型,装备三座三联装381毫米口径主炮(前二后一)、四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和十二座90毫米单管高炮。装甲为带延伸结构的的盒型装甲舱和普列赛防鱼雷系统,装甲防御和水下防御体系完全独立,在设计上前卫且符合意大利海军特点和需求。
维内托级战列舰首批建造两艘,1937年法意英关系紧张后,意大利决定追加两艘改进型罗马号和帝国号。1934年前两舰开工,1940年竣工。1938年罗马号开工,1942年竣工。四号舰帝国号1938年开工,最后未完工。前两舰成军服役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舰参与了马塔潘角海战、第一、二次锡尔特湾海战等地中海战事,战争末期意大利资源缺乏两舰转而留港充当防空平台,在战争中受到一定损伤后均保存到战后才拆解 [2]。
发展沿革
根据1922年在华盛顿签署的《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意大利获得了177800总吨战列舰的份额。虽然总吨位只有英美的1/3,可意大利人全部的新式无畏舰加在一起也达不到这个数字。最后意海军决定保留182800总吨的战列舰兵力,其中包括6艘无畏舰和4艘老式的前无畏舰:
“安德烈亚·多里亚”级
“安德烈亚·多里亚”号 (Andrea Doria)
卡约·杜伊利奥”号
“加富尔公爵”级
“加富尔公爵”号 (Contedi Cavour)
“朱利奥·凯撒”号(GiulioCesare)
“莱昂那多·达芬奇”号(LeonardoDaVinci)
“阿里盖里·但丁”级
“但丁”号(Dante Alighieri)
“埃琳娜女王”级
“埃琳娜女王”号(Regina Elena)
“维多里奥·埃曼纽尔”号(Vittorio Emanuele)
“那不勒斯”号(Napoli)
“罗马”号(Roma)
其中,“达芬奇”号于1916年8月2日发生弹药库爆炸事故,舰体已经报废 。
研制历程
扩建计划
和当时其他海军强国一样,意大利当时也在进行战列舰扩建计划,他们准备建造4艘装备8门381毫米/L50主炮的“弗朗西斯科·卡拉斯里奥”级战列舰,维内托级首批2艘:维托里奥 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利托里奥号(Littorio);2艘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音译为“因佩罗”号) 。
但是把持华盛顿会议的英美日三大海军强国自己建造了7艘16英寸主炮战列舰,却坚决要求意大利和法国停止一切新战列舰的工程。意大利政府虽然感到愤怒,却也无可奈何:糟糕的国内财政收入根本无法保证完成“卡拉斯里奥”级战列舰。相对的,法国的经济情况实际上也不允许继续建造“诺曼底”(Normandy)级战列舰。作为补偿,《华盛顿条约》允许意大利和法国在1927、1929、1931年间建造新的主力舰,但主炮口径不允许超过406毫米,单舰排水量最大35560吨,在新旧战列舰总吨位不超过177800吨的情况下不限制建造数量。
初期设计
很快,意大利海军装备的军舰就已经明显的老旧和不敷使用了。意海军工程部门于1928年提出了一个23000吨级的战列巡洋舰初步设计方案,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标准排水量:23369吨,长195米,宽29米,吃水8米;3座三联装381毫米主炮塔,4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塔,6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和2架水上飞机;航速28-29节。
与较小的排水量相比,1928型战巡设计具有较强的火力和较高的航速,但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装甲防护性能,续航力也比较差。紧接着,意海军工程监察处于1928年6月份在拉斯佩齐亚(LaSpezia)的试验基地里进行了45367号袖珍战列舰设计的模型试验,该方案的具体情况不详,只知道设计标准排水量26200吨,很可能是1928型战巡的放大改进型。当年,意海军也对35000吨的条约型战列舰进行了初步探索,他们期待在新军舰上安装6门406毫米主炮,航速达到29~30节,并且可以抵御406毫米弹的攻击。意海军还认为排水量更大的舰有利于获得更优良的装甲和水下防御性能,并且热切希望新舰能够达到“塔兰托”级(Trento)重巡洋舰35节的高航速。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意大利并不想抢在法国之前第一个建造战列舰。
1930年的伦敦限制海军军备会议没有打破未来战列舰的模式,英国人提出的将战列舰限制在25000吨和305毫米主炮的建议遭到了与会各方的一致反对。虽然意大利海军在一战中与法国海军并肩作战,但其一直执行着与法国海军在地中海保持均衡的海洋战略。意大利决定放弃建造袖珍战列舰的任何念头,因为他们很明白世界海军格局不可能由他们来决定,只有其他国家也建造类似的军舰,意大利的袖珍战列舰队才可能成为可以与别国海军抗衡的有效力量。但是等到1932年,德国和高卢人法国先后开禁。德国下水了3艘装备两座三联装283毫米主炮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Deutschland),法国开工了2艘更强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Dunkerque),它们装备了2座四联装330毫米主炮塔,航速可达30节。这样,即使意大利海军将老式的“加富尔”和“杜利奥”级彻底翻新改进,也未必是法国人的对手 [5]。
袖珍战舰
意大利海军马上行动起来,热那亚的安莎尔多公司(Ansaldo)应约重新设计了一型袖珍战列舰--18000吨的770型,该舰的设计标准排水量和正常排水量分别为18289和19500吨,长185米、宽26.25米、吃水7.65米、型深13.3米。本来意海军要求新舰的火力必须超过“敦克尔刻”,应安装8门343毫米炮。但是18000吨的排水量无论如何也无法安装如此的重装备。不过意大利人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在设计建造无畏舰时,已经积累了相当多关于三联装炮塔的技术经验。安莎尔多就势其准备了2座三联装343毫米主炮,艏艉各一座,射界范围很大,达300度。副炮是4座双联装152毫米炮,是当时意海军认为的打击敌驱逐舰的最理想武器。为了避免主炮和副炮炮口冲击波的影响,6座100毫米双联高射炮集中布置在舯部上层建筑两侧。设计师们还准备在主副炮之间安装六联装37毫米高射机关炮,以加强防空火力(不过直到意大利投降,六联装机关炮也没有设计定型)。由于770型甲板空间有限,只能将鱼雷管布置在水下,其中舰首6具舰尾4具,发射口位置在深水吃水线上缘。后部鱼雷操作舱仅有25毫米厚装甲板保护,前部鱼雷舱则没有任何装甲防护。中部上层建筑两侧设有机库,有2具回旋弹射器并可以携带4架水上飞机 [5]。
多重方案
由于缺乏经验,安莎尔多为770型设计了2套不同的防御系统供海军选择,标准是可以抵御203毫米炮弹的攻击。第一套方案是一战水平的老式穹甲式防护,侧舷垂直装甲带280毫米、穹甲50毫米,水平防护性能为主装甲甲板50毫米/主炮弹药库水平装甲板75毫米,上部防破片装甲25毫米。第二套方案是参照英国“纳尔逊”级(Nelson)的防御体系改进而来的,侧舷外板敷设有1层70毫米垂直装甲带,内侧是1层210毫米倾斜侧装甲,水平防护与老式设计相当。770型的舰体宽度有限,尽管采用了双锅炉并列的设计,其水下防御系统的宽度还是嫌太小。
安莎尔多一共设计了4种不同类型的动力系统,包括蒸汽轮机-电动/双轴方案、柴油电动/四轴方案、蒸汽轮机-柴油电动/四轴方案和传统的蒸汽轮机/四轴方案。无论使用那套系统,都应达到不小于80000轴马力的输出功率,使军舰获得26节的航速。使用柴油电动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油耗,增加续航力。随着“敦刻尔克”级工程的开展,意大利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关于该舰技术细节方面的情报。经过对比分析,意海军认为770型舰不足以与法国战列舰抗衡,决定重新设计一型与“敦刻尔克”同一级别的26500吨战列巡洋舰。初步设计于1933年完成,基本技术数据为标准排水量26925吨,长200米、宽27.25米,4座双联装343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和4座四联37毫米高射机关炮,航速29节,侧装甲带2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合计50毫米,水平防护相当薄弱;水上飞机4架,但没有机库。尽管1933型战巡性能已经比770型提高不少,但在防空火力、装甲防护和航速上仍然没有达到“敦刻尔克”的水平。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英国人在未来几年内获得新式战列舰后,很可能会将部分老式战列舰部署到地中海基地。在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后,意大利海军终于认识到只有建造昂贵却真正有效的条约型战列舰,才能够保证其在地中海的均衡地位 [5]。
技术更新
1933年年底,意海军提出了战列舰的新的技术要求,标准排水量为35562吨,应装备排水量允许的最大数量的406或381毫米主炮,装甲可以在18500~27500米距离以内抵御相当于本舰主炮穿甲弹的攻击,水下防御系统防御水平350公斤TNT,航速30节,续航力应保证军舰从主要基地出发至地中海任意海域做往返航行,同时应有适度的战斗续航储备(军舰的战斗航速比经济航速的油耗率大的多)。
新式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工作由意大利海军工程监察长乌蒙贝托·普列赛(Umberto Pugliese)总负责。1934年初,已经有几个不同的舰体设计入围,并在拉斯佩齐亚研究基地里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其中包括:海军工程处2月份设计的54265号方案,排水量37000吨;研究基地自己设计的方案,排水量35900吨;B191、B192和B193(B194的初步设计)方案,40000吨,航速34节;的里雅斯特(Trieste)的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Cantieri Riunitidell Adriatico)和安莎尔多联合设计的B194号,排水量36363~48000吨。由于新舰的排水量比意大利以前建造的最大军舰都要大50%,对缺乏经验的意大利设计队伍来讲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考验。但是由于没有太多老旧思想的桎梏,意大利工程师们到最后反而设计出了一型在不少方面具有开创意义的战列舰。1935年6月21日,“维托里奥·维内托”级(Vittorio Veneto)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及工程完成,并报海军工程处审查存档备案。当该级前两艘舰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在建时,意大利海军认为还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对抗英、法海军在地中海的联盟。因此决定,再建造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的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因佩罗) 。
列装入役
维内托级战列舰首批建造2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 [3];当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在建时,1937年意大利退出国际联盟。1934年首舰“维内托”号与2号舰“利托里奥”号同日开工建造,1940年两舰先后竣工。
1934年10月28日,首舰“维内托”号在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开工,1937年7月25日,“维内托”号舰壳下水,1940年4月28日,“维内托”号竣工。她成为自1916年以来,意大利建成的第1艘战列舰。1940年5月1日,“维内托”号正式加入意大利海军现役。此时距意大利正式加入战争只有40天的时间。
1934年10月28日,该级2号舰“利托里奥”号在安莎尔多位于热那亚的船厂开工,1937年8月22日,“利托里奥”号下水,并于1940年5月6日竣工。1940年6月24日,“利托里奥”号正式加入意大利海军战斗序列,她被编入驻泊塔兰托港的第一分队,并成为卡罗·伯刚明尼上将(Carlo Bergamini)的旗舰。
1938年该级3号舰“罗马”号开工,1942年6月竣工。
1938年该级4号舰“帝国”号开工,最后未完工 .
舰型结构
维内托级战列舰两视图
“维内托”级战列舰在意大利战列舰系列中,是攻击力和防御力相对比较平衡的一级。该舰舰型上采用长艏楼,前部呈阶梯式布置着381毫米三联装炮塔2座,后部布置着1座。艏楼较长,一直延伸到后部炮塔。4座152毫米三联装副炮分别布置在2号和3号主炮塔的左右两舷。1号甲板下的后甲板是舰载机甲板,在中心线位置布置有起飞弹射装置1座及起重机1台,但该舰未设机库。剪式舰首并不利于高速航行、最初在海上试航时发现耐波性能较差且有振动等问题,不久得到了改进 [3]。
“维内托”级战列舰水线以下的“皮里埃维”式水下防御系统是圆筒结构,筒的内径3.8米,外径7.2米,内筒内是空的,外侧可装载燃料等液体物资。在近“皮里埃维”式水下防御结构的内侧和船体中心线处设有纵舱壁,纵舱壁将机舱区域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机舱区域由4个机舱室、8个锅炉舱室组成,机舱区域及主炮塔下的船底则采用三层底结构。在三层底内的船底中心布置电缆管道。在1号主炮塔的前部及3号主炮塔的后部船底布置有应急柴油机发电机舱室。前部桅杆为圆杆式,后部桅杆系在塔状结构底座上安装圆杆。该舰前后2个烟囱布置得比较接近,其间安装了射击指挥仪,“卡约·杜里奥”级在进行改装时也采取了这一方案 [3]。
装甲防护
维内托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示意图
“维内托”级战列舰机舱分为前机舱和后机舱,二舱之间是锅炉舱,这种布置形式也是意大利战列舰惯用的方式,这有利于提高舰艇的生命力。因为某个机舱被炸后,另一个机舱的动力系统仍可发挥作用。但这样的设计增大了主炮塔及机舱区域的范围,被打击的机率也相应增大。
“维内托”级舰,舷侧水线部的装甲带成8度角安装,厚度为250毫米板或280毫米板与70毫米板或10毫米板形成组合装甲板,最厚处组合装甲达360毫米。甲板防御上,上甲板厚度36毫米+9毫米、2号甲板12毫米、3号甲板100毫米+12毫米。主炮塔装甲由前面装甲380毫米、前部侧面200毫米,炮塔顶棚为200毫米板组成。炮塔座板厚度在350~280毫米之间。指挥台前部顶棚为120+10毫米;侧面水平甲板为250-90毫米+25毫米或10毫米的组合板 [3]。
动力系统
维内托级战列舰动力系统布局
“维内托”级战列舰采用13万马力的蒸汽轮机驱动,锅炉蒸汽压力25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温度325℃。主机为“布鲁佐”齿轮传动涡轮机,转速238转/分。主发电机组为450千瓦涡轮发电机4台,应急发电机组为800千瓦柴油机发电机4台。4个螺旋桨均为3叶,直径4.8米。
涡轮机组
“维内托”级舰的重量分布情况是船壳重量10569吨、防护装甲13545吨、武器装备6569吨。全舰总计30683吨 。
“维内托”级是的一型设计航速31节的战列舰。由于意大利海军认为其只在地中海活动,对续航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们为“维内托”级准备了比较强大的动力装置,而未重视油耗量过高的问题。
“维内托”级使用了高温高压蒸汽轮机机组,8座亚罗式(Yarrow)带过热器三锅筒水管燃油主锅炉,两两并列布置在4个分割开来的水密隔舱内,但锅炉舱内没有纵隔墙,这样可以减少一侧舱室进水后引起的横倾,但是一个锅炉舱进水,就可能造成2座锅炉全部熄火。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温度325℃,压力25个大气压,工作参数与“大和”级相当,但比德英法等欧洲国家同类产品为低。4台贝里佐(Belluzzo)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轮机舱和锅炉舱交错布置,即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前,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后。交错布局对动力系统的生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各种管线和控制装置布置比较复杂。每台汽轮机包括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低压涡轮机和高压巡航涡轮机各1台,高压和巡航机组在前,中、低压机组在后。每台主机驱动一只直径4.8米的亚平宁式(Scaglia)三叶螺旋桨。主机总功率130000轴马力,短时过载功率140000马力,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战争期间,“维内托”级曾经在46000吨排水量下开到了29节的航速。
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级的续航力明显偏小,不同航速下的设计续航力分别是4580海里/16节、3920海里/20节和1770海里/30节。实际续航力为“维内托”4700海里/14节、3900海里/20节,“利托里奥”4870海里/14节、4050海里/20节。
“维内托”级的辅机是8台22伏直流涡轮发电机组,单台功率450千瓦/2020安培,前4台发电机布置在前轮机舱上方,后4台发电机位置相仿;主发电机组总功率3600千瓦/16160安培。4台菲亚特(Fiat)MS368220伏直流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布置在装甲舱以外,两前两后,单台功率800千瓦/2020安培;急柴油发电机组总功率3200千瓦/8080安培.
有一枚布置在艏艉线上的主舵和两枚布置在尾部侧舷的辅舵,均为半悬挂平衡式。由于主辅舵间距很大,彼此不会干扰。实战证明,当主舵不能操作时,辅舵仍然可以满足操舰要求。而且由于辅舵正好处于侧舷螺旋桨排出流的中心,舵面流速很大,效率较高,舵设备总体设计很成功。但是主辅舵机舱过大的间隔却在装甲防护上造成了一些麻烦。
“维内托”的动力系统舱室(不包括应急发电机)的内部总空间8861立方米,总功率134900马力,功率密度15.22马力/立方米,在世界各国新式战列舰中处于较高水平 [8]。
武器系统
“维内托”级战列舰的大中口径火炮都是由安莎尔多公司设计,另一家意大利军工企业,奥托公司(OTO,即Odero-Terni-Orlando的缩写)也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
主炮
维内托级战列舰装备的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
“维内托”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381毫米口径主炮,计划之初设想的406毫米口径主炮方案因制造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610毫米的紧口箍结构。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每座炮塔备弹222发,其中穿甲弹195发,榴弹57发。
381毫米口径主炮火炮炮身全重102.4吨,全长19781毫米,身管长19050毫米/L50,线膛部分长15850毫米,药室长3071毫米、容积456.216公升。火炮正常使用膛压320兆帕,穿甲弹初速850-870米/秒。从炮口侵彻威力来看,意大利的381毫米火炮的威力仅次于日本的94式460毫米炮和美国的MK7型406毫米/L50炮。不过由于发射药对身管的烧蚀非常严重,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110~130发,约为世界同类舰炮的一半左右。最大射程42800米。
381毫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595吨,圈座直径11.896米,基座外径13.19米。炮塔内部进行了隔舱化设计,前部的战斗室由2道防破片防火装甲纵隔板分割成3个独立的部分,尾舱里的指挥室用1道横隔板与战斗室隔开,提高了炮塔整体的生命力 [6]。
弹药库
主炮炮塔下面是弹药库,“维内托”级的弹药库布置弹丸库在下,火药库在上(与其他大多数战列舰正好相反)。每门炮有一套二级扬弹机构,弹丸首先经由下层的竖直扬弹机内提升到火药库平台,然后在和药包一起推入上部扬弹机的供弹筐内。火炮固定在+15度仰角实施装填,装填速度1.3发/分,配用电击-机械撞击两用底火,每座炮塔由1台450千瓦柴油发动机组单独供电,但炮塔的电气系统仍并入全舰整体电网,这样一旦对口供电发电机出现故障,仍然可以保证炮塔的正常工作 [6]。
副炮
利托里奥使用安莎尔多的Models1934型,维内托和罗马使用奥托梅莱拉的Models1936型。
“维内托”级副炮为4座三联装152毫米炮塔,该炮也是由安莎尔多和奥托共同负责生产的,其中“利托里奥”号使用的是安莎尔多1934型,而“维内托”号和“罗马”号装备了奥托1936型。
安莎尔多型炮身全重8.9吨,全长8840毫米/L58,身管长8382毫米/L55,线膛部分长7300.5毫米/L47.9;药室长1005毫米,容积25.19公升。炮身由内膛身管、包覆在外层的等长增强管、活动被筒和手动开关的立楔式炮尾组成。
奥托1936型炮的锥形增强层更厚,有制动衬套和加强前斜肩,炮身全重12.7吨;40根等齐右旋膛线、缠距30倍径。穿甲弹重50公斤、初速910米/秒,榴弹44.4公斤,初速945米/秒。16.35公斤硝酸甘油-硝化纤维素发射药,使用膛压327兆帕,火炮在45度仰角时的最大射程25740米。
三联装炮塔全重135.4吨,炮塔圈座直径6米,基座外径7米。高低射界-5~+45度,各炮有独立的电动装填机,火炮在20度仰角下实施装填,射速4发/分 [6]。
阿姆斯特朗1889/1891型120毫米40倍径火炮,发射照明弹专用。
“Cannone da 90/53”90毫米53倍径高炮
“维内托”级装备12座安莎尔多1938型和奥托1939型90毫米单管高射炮。安莎尔多最初设计的样炮身管长48倍径,定型时改为50倍径。炮身为单筒自紧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用螺纹炮尾环安装到身管上,炮身全重1.21吨。定装弹全重18公斤,初速860米/秒,最大射程16000米,最大射高10800米。火炮高低射界+75~-3度,正常情况下由射击指挥仪遥控射击,也可以手动操炮。由炮塔下方的2马力电动装填机自动供弹,装填速度12、16或30/发分可调。稳定托弹盘上布置有90发备发弹。该舰的9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安装在稳定炮架上的。热那亚的圣乔尔乔(SanGiorgio)公司设计生产了全套稳定系统,这样军舰即使是在回转中也能保证高射炮的有效射击 [6]。
机关炮
“维内托”级的近距防空火力配置体系由37毫米机关炮、20毫米机关炮和8毫米高射机枪组成,均由布莱达(Breda)公司生产,其中1935型机炮有稳定炮架。“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服役时装备了8座双联装1938型和4门单管1939型37炮(布置在舰首甲板上),以及12座双联1935型20毫米机关炮和6挺8毫米机枪,1942年进行改装后两舰一共在2号主炮两侧及两座前副炮塔顶部加装了4座20毫米双联机关炮。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的防空炮数量明显偏少。而且“维内托”的机关炮没有指挥仪,只能依靠炮手手动目视瞄准射击,对高速目标的毁伤概率很差 [6][8]。
舰载飞机
“维内托”级的舰尾布置有1台弹射器,最多可以搭载3架水上飞机,但没有机库设施。这样对飞机的贮存保养都是不利的,而且尾主炮的炮口焰也很容易破坏娇贵的飞机 [8]。
舰电系统
维内托级战列舰火控系统示意图
意大利军舰的绝大部分火控装置都是由伽利略(Officine Galileo)和圣乔尔乔两家公司生产的,“维内托”级也不例外。该级舰的前主桅顶端是主炮射击指挥塔,下面是依次是主炮射击指挥塔和第2备用射击指挥塔,外观庞大,各有1具7.2米测距仪。指挥系统的机电弹道解算器布置在独立的底舱装甲室内。上层建筑烟囱两侧布置着副炮射击指挥塔,有1具5米测距仪。90毫米高射炮由布置在舰桥前部两侧的3米测距指挥塔遥控射击。每座主炮塔尾舱都装有1具12米体视式测距仪,副炮塔也各有1具6.5米测距仪。所有的测距仪均装有稳定器,允许在舰体摇荡的情况下正常使用。与其他战列舰不同的是,“维内托”的2座主炮指挥仪均布置在前部上层建筑上,而别国都选择在后部上层建筑上分开布置辅助指挥仪。“维内托”的辅助指挥仪的视界较好,但与主指挥仪间距太小,2部指挥仪可能会被一次命中一起摧毁,系统的生命力比较差。
EC-3“猫头鹰”雷达,性能和英美的同类产品几乎没法比
意大利1935年开始研究雷达,起步时间并不晚。70厘米样机的试验结果最令人振奋,它可以发现12000米距离上的水面目标和30000米距离上的飞机。但不知何故,该雷达研制成功后却迟迟未能定型投产。直到1941年3月28日夜,意大利人为自己的迟钝付出了沉重代价(3艘重巡洋舰被装备雷达的英国战列舰在近距离击沉)以后,他们才慌忙把提贝托的雷达装到“漂亮”号(Carini)鱼雷艇上进行实用性测试。后来雷达获得了EC-3的正式编号(EC为通讯研究所的缩写),“猫头鹰”(Gufo)的绰号表明意大利海军期待着它能在夜间发现狡猾的敌人。1942年9~10月间,“利托里奥”号当仁不让成为第1艘安装“猫头鹰”雷达的意大利军舰。随后“维内托”和“罗马”号也先后安装了EC-3雷达。由于在技术方面的诸多缺陷,意大利电子工业没有完成预定的50台生产任务,除3艘“维内托”级以外,只有9艘其他意大利舰艇装备了“猫头鹰”雷达。无奈之下,意大利只好从德国进口了7台雷达,大部分是Fu MG24/40G型,它的性能比“猫头鹰”稳定的多,但是同样不能用来进行射击指挥。
“维内托”级火力系统的威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缺乏雷达,从而不具备有效的夜战能力。90毫米高射炮性能先进,但因为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没有雷达指挥的缘故,没有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6]。
维内托级战列舰参考数据
舰长
237.7米(改进型240.7米),水线232.4米;
舰宽
32.9米;
吃水
9.6-10.4米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41,167吨(改进型41,650吨);满载排水量45,752吨(改进型46,215吨)
航速
30节;
续航力
4700海里/14节,3900海里/20节
动力装置
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30,000马力(最大140,000马力),4轴推进;
武备装备
主炮
三座三联装15英寸/50倍口径主炮;
副炮
四座三联装6英寸/55倍口径副炮;
高射炮
12门90毫米高射炮,20门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24门双联装20毫米高射炮。
1942年增加8门双联装20毫米高射炮
各部位装甲
主装甲带360毫米(最大);
甲板219毫米(最大);
主炮塔正面380毫米,顶部200毫米,炮座350~280毫米;
副炮塔正面280毫米,顶部150~105毫米;
司令塔200~260毫米;
水下防雷系统可抵御350公斤TNT炸药当量。
装甲总重13,545吨
舰载飞机
3架飞机和1台弹射器,原为3架Ro.43型水上飞机,后其中2架换装Reggiane Re2000型
舰员
编制1920人,其中军官120人。
服役动态
维托里奥·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
巡航中的维内托号战列舰
维内托于1934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湾的“C.R.D.A(Cantieri Riuniti dell Adriatico)”造船厂开工,1937年7月25日下水,1940年4月28日竣工。维内托全长237.76米,宽32.82米,吃水9.6米,标准排水量为40724吨,满载后为45236吨,远超过了《华盛顿海军条约》35000吨的限制,航速较高,最大航速达到30节(56公里/小时)(另据部分说法,该舰试航时海况奇佳,当时速度34节)。名字来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于1918年10月~11月的维内托平原附近进行的的一次决定了意大利战胜奥匈帝国的战役——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Battle of Vittorio Veneto)。
1940年8月31日~9月2日,连同维内托在内的由五艘战列舰,十艘巡洋舰以及三十四艘驱逐舰组成的意大利舰队,进行了阻止英国“帽子”作战(Operation Hats)的行动,但由于意大利缺乏优秀的空中侦察力量,以及英国舰队的侦察机及时发现了来势汹汹的意大利舰队而得以撤离,最终意大利舰队无功而返。9月6日,意大利舰队再次出发企图找到英国舰队,但是英国舰队早已离开直布罗陀到了南大西洋。无独有偶,9月29日~10月1日,维内托和其他四艘战列舰、十一艘巡洋舰以及二十三艘驱逐舰前往马耳他,企图对英国舰队发动攻击,虽然意大利皇家空军最后终于找到了英国舰队,但是还是让英国舰队跑掉了。
10月10日夜晚,英国皇家海军空袭塔兰托港口,发动了战争史上第一次航母对港口的突袭。由于缺乏雷达,意大利海军猝不及防,被英国皇家海军的“光辉(HMS Illustrious R87)”号航空母舰的21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进行了两波的攻击,虽然意大利军靠着21门90mm高射炮、一些37mm和20mm的防空机炮以及27个防空飞艇进行了顽强抵抗,但还是在20时35分的第一波空袭以及大约1小时后的第二波空袭中损失惨重,一艘战列舰被击沉,两艘严重受损,利托里奥也中了雷,使她一直维修到了1941年3月,仅维内托在空袭中无伤,在意大利海军剩下的三艘战列舰中,“安德烈亚·多利亚(Andrea Doria)”号刚完成现代化改造,还不能立刻形成战力,“朱利奥·凯撒(Giulio Cesare)”号又过于老旧,这使得之后一段时间内意大利海军只有维内托一艘能用的战列舰。第二天早上,维内托临危受命,前往了那不勒斯的意大利舰队,在意大利海军上将伊尼戈·康皮翁尼(Inigo Campioni)的命令下成为了意大利皇家海军舰队的旗舰。
11月25日午前,一架意大利民航机发现了从一支向东驶往马耳他的英国护航队。次日,意海军又发现一队英国军舰从亚历山大出发,向西航行,以期在运输队接近马耳他时,增加护航兵力。意海军总部认为英国海军将进行一次重要的海上活动。10月27日,伊尼戈·康皮翁尼上将以“维内托”号为旗舰,率领“朱利奥·凯撒”号,以及六艘巡洋舰和十四艘驱逐舰从那不勒斯拔锚启航,意图是在撒丁岛南端的特乌拉达角附近海域拦截英国舰队。于是,斯帕蒂文托角战役爆发。英国方面,英国西护航队(B编队)以“皇家方舟(HMS Ark Royal)”号航母和“声望(HMS Renown)”号战列巡洋舰为主力,由2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护航,由詹姆斯·萨默维尔上将(Sir James Somerville)指挥。从亚历山大开来的为D编队,以旧式战列舰“拉米拉斯(HMS Ramillies)”号为主力,另有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27日上午9时56分,一架英国侦察机发现了意舰队。萨默维尔将军获知敌情后,决定提高编队航速,以求尽快与D编队会合。因为虽然意大利舰队的火力超过任一英国舰队,但若己方两支舰队合兵一处,将形成对意舰队的压倒优势。45分钟后,一架意大利侦察机也发现了英军B编队,康皮翁尼将军立即命令舰队向英军接近,企图在英军东西两支舰队尚未会合之时,予以各个击破。但是不久,意舰队就陆续收到了一些不准确的情报,康皮翁尼将军虽然无法准确的判断海上的形势,但是他已经强烈的感觉到英国舰队实力肯定处于优势地位。为了保留实力,康皮翁尼将军在午前时分作出决定,取消行动,并立即向那不勒斯返航。在意舰队向那不勒斯返航不久,位于主队南侧的意第3巡洋舰分队于12时15分发现了英巡洋舰群。随后双方在23000米的距离上进行了炮战。意大利重巡洋舰表现出色,12时22分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了英军“贝里克郡(HMS Berwick)”号巡洋舰。13点整,维内托赶来支援,用她的381mm主炮在29000米的超远距离上向英国巡洋舰猛烈开火。
战斗中的维内托号战列舰
与此同时,英国舰队的“皇家方舟”号派出的鱼雷机群也飞临意舰队上空,5架攻击了重巡洋舰“阜姆(Fiume)”号,6架则袭击了维内托。意舰马上进行了熟练了防鱼雷机动,英机投射的鱼雷无一命中,但却进一步加深了康皮翁尼将军对空中威胁的忧虑。因此维内托在发射了第9次齐射后不得不转舵后撤,意巡洋舰失去了战列舰的支援后,亦撤出战斗,13时10分,双方停止射击。意舰队释放烟幕后高速向纳不勒斯返航,仅有“枪骑兵(Lanciere)”号驱逐舰遭到重创丧失机动能力,后来被拖往意海军在撒丁岛的基地。2月14日,英陆基轰炸机突击了那不勒斯港,意主力舰队为躲避空袭,只得再次向撒丁岛基地转移。但是不久,维内托就于20日返回了那不勒斯。因为意海军参谋部认为,如果舰队部署在撒丁岛,英国海军就会不受任何干扰的从亚历山大向马耳他增援。意舰队必须冒险停留在能够威胁到英舰队的地方。但是不久,意大利就为他们的威慑部署付出了代价。英军在1942年1月8日的夜间空袭中炸伤了改建中的“恺撒”号。第2天,维内托保护恺撒驶往至拉斯佩齐亚港修理。这下,意海军就只有一艘“维内托”号还在现役了。经过几个月的等待,情况似乎好转,意海军总部于3月中旬获知德国空军第10航空军击沉了2艘英国战列舰。这样,根据情报英国地中海舰队就只剩下1艘“勇士(HMS Valiant)”号战列舰了,而“光辉”号航母已经于1月份去美国修理。意大利海军的多艘战列舰虽然仍未回复现役,但仍然有实力和英国地中海舰队一战。
3月26日夜,意海军参战兵力在安杰洛·伊亚金诺上将(Angelo Jachino)指挥下,组成4个战术群出海拦截从亚历山大开往马耳他的英国护航队。第一舰队以“维内托”号为旗舰,有4艘驱逐舰护航,从那不勒斯出发,另有其他三个舰队共六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以及九艘驱逐舰从各个港口发航。各舰群于3月27日在墨西拿西部海域会合后,向东航行计划突入爱琴海,试图对英国舰队进行突然袭击,但是在27日中午12时20分,一架英国“桑德兰(Sunderland)”侦察机就发现了意军编队,意海军一直想进行的突然袭击彻底的失败了。一向严谨高效的德国人这回是坑死了天真的意大利朋友,他们所谓击沉2艘战列舰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谎报军情。英军参战兵力的主力A编队包括3艘战列舰,即“厌战(HMS Warspite)”号、“巴勒姆(HMS Barham)”号和“勇士(HMS Valiant)”号,和新编入舰队的 “可畏(HMS Formidable)”号航空母舰及4艘驱逐舰。B编队由4艘轻巡洋舰“猎户座(HMS Orion)”号、“阿贾克斯(HMS Ajax)”号、“佩思(HMS Perth)”号和“格罗斯特(HMS Gloucester)”号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C编队内有5艘驱逐舰。其中,A、C编队从亚历山大启航,B编队从希腊比雷埃福斯港出发。3个编队的总指挥官是安德鲁·坎宁安(Sir Andrew Cunningham)上将。意大利舰队面临如此凶悍的对手无路可退,只好硬着头皮进行战斗,维内托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在意大利舰队被英军的攻势打的且战且退时,一直被华丽丽无视的维内托突然出现,将猎户座和格罗斯特压着打,一共发射了94发炮弹,还好可畏号上的的飞机及时来救援,才使她俩幸免于难。
由于英国舰队占有航空优势,且计划中规定的意-德空中支援却迟迟不见踪影,意大利舰队不可能获得优势,于是伊亚金诺将军只好于28日11时30分命令舰队左舵回航,放弃作战任务。就在意大利舰队撤退时,英国航母开始对意大利舰队发动空袭,14时20分和14时50分,从希腊基地出发的英国皇家空军的 “布伦汉姆(Blenheim)”轰炸机对维内托进行了两次水平轰炸。虽然一些炸弹落到距军舰很近的地方,但没有造成任何损伤。15时19分,3架“大青花鱼”式和2架“剑鱼”式鱼雷机在2架“管鼻燕”式战斗机的护航下,气势汹汹地向维内托扑来。维内托则紧急右转180度规避,但是2架英军战斗机一反常态向意舰俯冲扫射,严重干扰了意舰机关炮手的射击。英鱼雷机趁机从舰首方向向维内托接近,带队的“大青花鱼”密集的高炮火力击中,在舰首右舷约1000米处坠海(后来驾驶员靠着飞机残骸挺了一天,被英国的一架水上飞机救回)。意舰员见状高声欢呼,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它携带的那条鱼雷在击落就已经投射下去了,1条鱼雷命中了维内托左舷外侧主轴支架51号肋位处,深度大约水下6.1米,船身大量进水。虽然在接下来的空袭中维内托又遭到了多次攻击,但是顽强的维内托硬生生的靠着损管和毅力将航速从10节恢复到了19节,最后回到了塔兰托。
从海战中撤离的维内托号战列舰
这次战斗使意大利舰队损失惨重,意海军这次作战,本来希望一举削弱英国地中海舰队,结果反而被重创1艘战列舰、被击沉3艘重巡洋舰,损失3041人。而英国舰队返航时不仅没有搭救落水意舰员,反而用明码向意海军参谋部通报战斗情况,要求他们自己前来救援。
维内托的维修工程一直持续了4个月,1941年8月,“维内托”号重新恢复现役。
8月23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率4艘巡洋舰出击,迎战从直布罗陀开来的“纳尔逊”号和“皇家方舟”号。英舰队在侦察机发现意舰队后主动返航,意舰队遂返回塔兰托。
1941年9月24日,9艘英国高速运输舰离开直布罗陀,向马耳他运送物资。26日,意侦察机发现了英国运输队,意海军总部获知情况后,认为英军护航兵力为“纳尔逊(HMS Nelson)”号、“声望”号和“皇家方舟”号,己方现有兵力可以一战。于是,伊亚金诺上将于当日晚率舰队从那不勒斯出航,驶往撒丁岛东南海域待机,兵力包括“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战列舰,“特伦托(Trento)”号、“的里雅斯特(Trieste)”号和“戈里齐亚(Gorizia)”号重巡洋舰,以及2艘轻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而英国舰队的实力比意海军估计的要强大许多,其主力包括3艘战列舰,即“纳尔逊”号、“罗德尼(HMS Rodney)”和“威尔士亲王(HMS Prince of Wales)”号和“皇家方舟”号航母。由于意大利空中侦察力量薄弱,以及海面能见度极差,结果直到28日14时,意舰队也没能与目标接触,只好返航,浪费了大量燃料。不过这次英舰队处于明显优势,如果双方真的遭遇,意大利舰队恐怕是凶多吉少。
1941年12月初,在北非的轴心国军队已经难以抵挡英军的反击,意大利海军急需将兵员补给运输至利比亚。12月13日,意军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运输队出海,其中“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编入远程护航支援队。但是英国地中海舰队在海上活动的情报却让神经质的意海军参谋部担心不已,再加上已有2艘货船遭英潜艇击沉。意海军最终决定放弃行动,编队各自返航。14日清晨维内托行至墨西拿海峡的爱米角附近海域时,遭到英国“催促(HMS Urge)”号潜艇的伏击。英潜艇用艇艏鱼雷管向其发射3条鱼雷,其中1条命中左舷3号炮塔正下方,炸出了一个约13米长的破动。普列赛系统发挥了效能,吸收了绝大部分爆破能力,内层支撑隔板结构完整,没有丧失动力。但是大量的进水确实难以避免的,破洞处的3个主隔舱内进水合计约2032吨。军舰马上左倾3.5度,舰尾吃水增加了2.2米。维内托立即进行了反对舷注水,前炮塔处右舷舱室注水将左倾减少了1度。最后,维内托依靠自身动力返回塔兰托,但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直到1942年春天,维内托才修复。 1942年6月14日14时30分,“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结伴从塔兰托港出航,准备拦截从亚历山大开往马耳他的英国运输队。18时30分,英国地中海舰队决定放弃护航作战,全部船只撤回基地。意舰队随即返回基地。这次行动是“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执行的最后一次出击任务,意大利海军面临的燃油危机越来越让人喘不过气来。1942年11月12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一道转移到那不勒斯,后来又于12月6日和“罗马”号驶往拉斯佩齐亚。到1942年底,还能出动的意大利战列舰仅有“维内托”三姐妹了,改装的老战列舰因为缺油瘫在港里。不过,“维内托”三姐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她们当成了防空平台,用来保卫重要的港口基地。3艘战列舰都获得了152毫米和381毫米时间引信榴弹,可以在远距离上射击敌大编队机群。
1943年4月19日,拉斯佩齐亚遭受猛烈空袭,维内托侥幸未被击中。但是在6月5日的空袭中,她还是被B-17投掷的908公斤重型穿甲弹击中了,受到了严重损伤。
由于拉斯佩齐亚实在太危险,维内托开往热那亚进行维修。军舰修好后,维内托回到拉斯佩齐亚并一直在那呆到意大利退出战争。1943年9月9日临晨3时,维内托离开拉斯佩齐亚开往撒丁岛,意大利人希望在那里保留他们的国王和政府。但是德国人的入侵打破了意大利的美梦,意主力舰队离开撒丁岛向马耳他撤退,9月11日,维内托平安抵达目的地。
9月14日,维内托启航开往亚历山大港,于17日达到。一个月后,她沿苏伊士运河开进大苦湖。二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将“维内托”号作为意大利的战争赔偿赔给英国,但英国政府却允许意大利自行将其拆毁。
直到1946年2月6日维内托返回意大利前,她一直呆在大苦湖。2月9日,维内托返回了阔别已久的意大利祖国,开进西西里岛的奥古斯特港。1947年10月14日,维内托驶抵拉斯佩齐亚,于1948年1月3日正式退出现役。而军舰的解体拆卸工作实际上从1948年元旦就开始了,这可能是维内托和她的船员们渡过的最伤心的新年了。
“buongiorno signor ammiraglio”(早上好,海军上将先生)
1948-1950年间,“维内托”号在拉斯佩齐亚解体。
“维内托”号是二战期间最活跃的意大利主力舰,她一共参加了56次作战任务,其中11次战斗出航,12次更换基地,并且进行了33次训练出航。“维内托”号的航海总里程为17970海里,耗时1056小时,燃油共计消耗20288吨,因维修或其他原因不在现役时间累计199天。是当之无愧的意大利皇家海军的主将与灵魂。
利托里奥(Littorio)
利托里奥号战列舰
利托里奥得名于古罗马的官职侍从执法吏(Lictor,法西斯权杖的保管者,也是罗马元首的侍卫)。
1934年10月28日,“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同“利托里奥”号同时动工。6年后,利托里奥于1940年5月6日建成服役,她们两位是第一批首先建造的两条战列舰。
1940年11月10日,英军夜袭塔兰托,英国皇家海军发动了战争史上第一次航母对港口的突袭,拉开了航空时代的大幕。意大利海军猝不及防,改装后的老式战列舰“加富尔伯爵”号被炸得几乎沉没(她的修理工作到战争结束也没完成),另有两艘战列舰受伤。“利托里奥”也中了三条鱼雷,仅“维内托”在空袭中无伤。在剩下的三艘战列舰中,刚完成现代化改造的“安德烈亚·多利亚”还不能立刻形成战力,“凯撒”号又过于老旧,这使得之后一段时间内意大利海军只有“维内托”一艘堪用的战舰。空袭导致“利托里奥”维修到了1941年3月,因此缺席了几个月的战斗——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英国人已经几乎肯定她沉没在了这次袭击中,但修理了几个月后的“利托里奥”又出现在了战场上,令英国人大吃一惊。夜袭塔兰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突袭战, 英国以相当孱弱的航母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毫无疑问的宣告了航空母舰时代的到来,也成了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的先兆。此后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便是以塔兰托为蓝本制定的。
1941年全年,“利托里奥”号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地中海上。德意联军在北非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意大利海军积极破坏英军的海上运输,并使用岸基航空兵和配置在各岛的鱼雷艇编队协同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作战,使英海军兵力蒙受重大损失。直到1942年末的11月4日,蒙哥马利才率领盟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击溃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同月,随着盟军大举在北非登陆的“火炬”行动,各战场都掀起了盟军反攻的序幕。海上的局势也随之逆转。“利托里奥”参加了打击北非登陆的第二次苏尔特湾战役。
1942年下半年,意海军所剩余的燃料已经捉襟见肘,燃油危机使意大利海军不得不减少出击行动。1942年6月14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结伴从塔兰托港出航,准备拦截从亚历山大开往马耳他的英国运输舰队。这次行动是“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执行的最后一次出击任务。1942年11月12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一道转移到那不勒斯。事已至此,意大利海军已经难以再去组织大型舰队行动了,“维内托”、“利托里奥”以及刚建成几个月的“罗马”三舰索性充当了保卫重要港口的防空平台。
1943年7月9日,盟军发动西西里岛登陆战,意大利国内反战情绪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反对法西斯政府的浪潮之中。7月25日,意大利陆军元帅巴多格里奥发动的政变,国王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三世亲自出面解除墨索里尼的职务,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倒台。巴多格里奥随即在南意大利成立了新政府,加入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向德国宣战。一时间意大利各地纷纷积极响应。海军在听闻这则消息后,随即命令所有军舰均响应新政府的号召——接到消息后,“利托里奥”号的舰长向全舰队表示了他的抉择——绝大多数意大利军舰都自愿跟随“利托里奥”号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方。后来,由于利托里奥一词有强烈的法西斯的含义(原意即为在罗马帝国时期为临时独裁者“狄克推多”手持束棒“法西斯”的侍从刀斧手),所以她的舰名被更改换为了“意大利”(Italia)号。
1943年9月9日,“维内托”、“意大利”和“罗马”三姐妹率领意大利海军主力舰队航向马耳他加入盟军。不幸的是,在航至撒丁岛海域,遭到纳粹德国的6架Do 217K-2轰炸机携带的“弗里茨 X”制导炸弹的袭击——“罗马”号被击沉,“意大利”号受创——罗马再也无法同她的姐姐们加入为正义而战的一方了。而未完工4号舰帝国号则被德国控制,后来当做靶舰射击,被盟军发现时,已经在威尼斯的海水中半沉半浮奄奄一息。
1945年战争结束后,“意大利”号随即被作为赔偿舰转属美国,并在1952年被拆毁解体。她被拆解有两个原因:
随着航母时代的来临,“维内托”级航程较短、防空火力不足的缺陷暴露,被认为不适用于航母编队的护卫。
苏联坚决要求得到两艘或一艘“维内托”级,并给美国施加巨大的外交压力。所以盟军方面情愿交给意大利方面拆解也不愿意交给苏联人。就这样,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博弈中默默走到了生命尽头。
利托里奥一生共参加了46次作战,仅次于姐姐维内托的56次,是战争中第二活跃的意大利战舰。
战争结束后,留下了被摧残得千疮百孔的意大利。利托里奥和维内托被拆除后得来的近8万吨钢材,全部投入到了重建工程之中——也许这对曾经纵横大洋的她们来说,是一种最安心的归宿。
罗马(Roma)
1942年6月,“罗马”号竣工。然而由于1942年下半年之后意大利持续的燃油危机,意大利海军越来越无法组织大型舰队行动,维内托级各舰只好一直待在港口里充当防空平台。刚刚建好没多长时间的罗马只好苦闷地呆在港口里。直到意大利向盟军投降。
描绘被弗里茨-x攻击的罗马号战列舰的油画。
1943年9月9日,罗马号随意大利海军主力舰队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岛。航行至撒丁岛附近海域时,被6架德国空军的“DO.217K”轰炸机投掷的“弗里茨 X(Fritz X)”无线电制导炸弹袭击。由于舰队以为这是盟军的飞机,所以没有立即采取防空措施。但德军的投弹打碎了意大利海军的幻梦——第一枚弗里茨 X击穿了罗马号的右舷后爆炸,使航数骤减为16节。第二枚弗里茨 X击穿装甲和三层甲板后在二号炮塔弹药库爆炸引起大火,而罗马的姐姐意大利号在另一轮投弹中也被击中。虽然罗马的舰员们拼死抢救了20分钟,但被炸穿的火药舱还是引发了爆炸了,爆炸的冲击直接将她的二号炮塔炸飞。但是爆炸并没有使罗马的舰体断成两半,舰体完整的下沉到了海中。包括伯刚明尼上将在内的1254名官兵随罗马一同牺牲于撒丁岛海域——罗马再也无法同她的姐姐们加入为正义而战的一方了。
殉爆的罗马号战列舰
罗马号是世界上在实战中被制导炸弹击沉的首艘战舰,她的被击沉,彻底宣告了大建巨炮主义的破产。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序幕,以罗马被制导炸弹击沉为结束——曾经的海上霸主战列舰在这个过渡时期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罗马则作为时代的陪葬品,被历史永远留在了属于她的海底。
总体评价
维内托级战列舰是充分体现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作战意图的主力舰,具有强大的火力,较强的机动力和生存能力,还有不甚优秀的续航力,其性能在欧洲末代战列舰中出类拔萃,在世界新式战列舰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意大利海军错误的战略和燃料短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该级战舰没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战斗力与价值,战争末期还沦为了港口里的战列舰,徒留遗憾。
后记
费了好大力气,这篇专栏总算是弄好了,由于高考的临近,所以这篇专栏几乎是用课余所能利用的所有时间都拿来用了,不过这篇专栏只是把网上关于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相对零碎的资料整理在了一起,所以也谈不上多有成就感,不过我想如果这篇专栏能帮上大家一点小忙的话,这点辛苦倒也值得。
最后祝各位朋友6月的高考都能金榜题名,后会有期!
以上就是(地中海的猛鲨 维内托级战列舰)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