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被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触动过吗?
你曾被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触动过吗?
中国古代女子化妆不重眼妆,但极重眉妆。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正是因为眉毛不仅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态,还可以增加脸部的立体感。中国古代的眉毛形态变化多样,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各朝代女子的审美观。
▷眉黛式样的变迁
早在《楚辞·大招》中,就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描述,说明最迟在战国,就有了以黛画眉的风俗。《列子·周穆公》的“施芳泽,正蛾眉”;《离骚》中屈原自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诗经》中出现的“螓首蛾眉”......可见“蛾眉”是最早流行的眉妆。蛾,似蚕而细,蛾眉则是弯而长的细曲眉,这种眉是用墨黛勾勒出来的,也是中国古代女子最钟爱的一种眉形。
汉魏时期,中国女子的眉式逐渐趋向浓阔,因而出现了“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的俗语。
图为西汉漆盒石砚,可用于研磨石黛
到了唐代,由于这是一个开放、浪漫、博采众长的盛世朝代,故在眉妆这一细节上,各种变幻莫测、造型各异的眉形纷纷涌现,开辟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眉毛造型最为丰富的辉煌时代。唐代妇女的画眉样式,比起汉魏更显宽粗,形似蚕蛾触须般的长眉已不多见。
图为唐代女子眉式演变
隋唐五代眉妆的繁盛,与强大的国力和统治者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唯其国力强盛,广受尊重崇尚,才能表现出充分的自信、自重、开放和容纳各种外来文化的大家气度,从而增添本身的魅力。唐朝的张泌在《妆楼记》中载:“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却月’皆其名。”明代杨慎的《丹铅续录》中还详细叙述了这十眉的名称:“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事实上,遑论隋唐五代,仅玄宗在位之时,各领风骚的又何止十眉呢?
图为唐代女子眉式图鉴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兴起,宣扬尊古、复礼、妇教,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妇女的地位也由此一落千丈,故妆容不再似前朝那样大胆奔放,而是以淡雅清秀为美。在眉妆主流上,则又重新兴起纤细秀丽的复古长蛾眉,而且历经元明,到清代还一直盛行不衰。
▷眉黛的种类
•最早的画眉材料——石黛
古人最早画眉用的材料称为“黛”。汉代刘熙《释名》曰:“黛,代也。灭眉而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人在画眉前一般要剃去天然的眉毛,再以黛画之。
但黛到底是什么呢?通俗文云:“染青石谓之点黛。”这样看来,黛是一种矿石。当时女子画眉,主要使用这种矿石,汉时谓之“青石”,也称作“石黛”,这个名称从六朝至唐最为盛行。可是,石怎么能够拿来画、染或点呢?实际上,这种矿石在当今矿物学上属于“石墨”一类。
再从“青石”的命名,可以推断黛的颜色是“青”的。然而古代的“青”与现代人所理解的“青”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元色,包括蓝、苍、绿、翠等深浅的浓度,故有时又直接称这种颜色为“玄色”或“元色”。
黛的色彩还会随其浓度的深浅而异样。所以黑、玄、苍、青、翠、绿等色彩,其实只是色素深浅浓淡的变化。而黛眉之所以有“墨眉”、“玄眉”、“青黛眉”、“翠眉”、“绿眉”等等名称,其实也只是画时着色的深浅浓淡的多样变化而已。
•黄色眉黛
魏晋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礼教相对松弛,且因佛教传播渐广,因此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眉妆上,打破了古来绿蛾黑黛的陈规,从而产生了别开生面的新式样“黄眉”。
这里画黄眉用的黄色应当是一种类似石黄一类的矿石,或者松花粉一类的植物质粉末。
•螺子黛
“螺子黛”又称“螺黛”、“黛螺”、““螺”。亦称“画眉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画眉颜料。它以靛青、石灰水等经化学处理所制成,呈黑色,外形如墨。使用时蘸水即可,无需研磨。相传原出波斯,《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六上载:“青黛,又名靛花、青蛤粉。……青黛从波斯国来……”
在古代的画眉妆品中,最为名贵的当属“螺子黛”了,在汉魏时可能便已有之,但在隋唐时代才见到有明文记载。隋朝时期,隋炀帝好色,又极爱眉妆,为了给宫人画眉,他不惜加重征赋,从波斯进口大量螺子黛,赐给宫人画眉。殿脚女吴绛仙因善于描长眉而得宠,竟被封为婕妤。而昂贵的螺子黛,亦使“螺黛”成为眉毛的美称。
•铜黛
螺子黛是很珍贵的修饰品,且得之不易。那么“铜黛”又是什么呢?——根据推断大约是“铜青”一类。《本草纲目·金石部》卷八上记载:“铜青,又名铜绿,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
•青雀头黛
一种深灰色的画眉颜料,状如墨锭。原出于西域,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多为宫女所用。
到了民国时期,普通百姓还发明了一些廉价的画眉用品,其主要材料是火柴或者柳枝。
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女性的画眉材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方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至今
(你曾被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触动过吗?)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