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又名无关紧要的1587。
在1587年的大明王朝看似四海升平无事可记,纵使有局部的天灾人祸,但以我国幅员之辽广也实在是在所难免,而正所谓风暴其于青萍之末,在无关紧要的1587年实则埋下了许多往后重大事件的症结,王朝于1644年惨淡收场的命运很难说不是拜1587年的症结所赐。
症结1 张局正的野望与他的政治继承人
张居正其名,但凡讲中国话的地方都或少听过,这个天才神童(十二岁中举)从嘉靖中后期党争的尸山血海中走来,在他47岁这年亲手以近乎阴谋的方式送走老领导(大他二十岁)、老战友(同为清流、太子党)、老朋友(忘年交),时任帝国二把手高拱,取而代之成为帝国实际控制人。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还原了张居正当时的心境:再见了我的老朋友,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但是那个位置实在是太挤了,还是我来吧。
因为当时的一把手万历皇帝年仅十岁,二把手张居正作为帝国的实际控制人,在接下命运留给他已然不多的十年中,大明帝国改姓张了。在期间张居正大力推行改革,既是改革。那么斥退政敌,扶植私人这种常规流程自然不在话下。
张居正的野望,正是改变这个腐朽的帝国,他推出《一条鞭法》改革税务,全国缴税一律改缴银钱而非往前几千年缴纳的实物,推出《考成法》改革人事,考核官员的标准不再是似是而非的“任期没民众闹事,收税收个六成差不多即可”,而是年初跟地方官员签好合同要做哪些事,年底拿出合同挨个核对,一样做不到、不达标就降职直至贬为庶民。
张居正的改革成功与否很难定论,一方面其改革政策人亡政熄的速度太快,在身死两年内一切改革方案遭到推翻,税务改革的《一条鞭法》与人事改革的《考成法》都付诸东流。一方面又确实在其执政年间大明的税收最高来到了3000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是王朝中后期一百余年来的巅峰,在一个收的上钱=政治清明=百姓仍有富余的时代,张局正又不可谓改革失败。只能说其在任期间改革平稳推行,卓有成效,但又因改革触犯即得者利益,而这里即得者往往同为统治阶级,所以在世时尚能凭借权势压制异见者推行改革,而一旦身死,人亡政息在所难免。
这里就有个后人很奇怪的问题,以张居正之精明,为什么从没留下个政治接班人继承自己的意志推行改革呢。这就是第二个症结所在:四十年不上班万历皇帝。
症结2:四十年不上班万历皇帝
张居正的政治接班人,正是万历。有明一代皇权不旁落,即使因为皇帝年幼张居正代为摄政,而皇帝总有长大的一天,现今大多数管理学书籍都教人获得权力后应该如何使用权力,但是很少有书教人怎么获得权力,这恰恰是最难的一步,所以即使当时不乏大批精英继承了张居正的改革思想与一定程度的能力,但是他们又凭什么能得以推行改革呢?
权力。
而万历皇帝受命于天,作为皇权的合法继承人,他几乎是权力的代名词,是最好的政治继承人,所以张居正的政治继承人,正是他的学生万历皇帝。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关系很亲近,打万历记事起张居正就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教导万历读书写字,在万历荣登玉宇张居正也不遗余力的编写教材来亲授万历上课,而对于学生的私生活方面张居正也以为人君的标准严格要求,不准搞娱乐活动,不准扩展与治国无关的课外兴趣。而万历的母亲李太后更是经常以“再闹警察就来抓你”这张吓唬小孩的口吻对届时已成年的万历皇帝说“再不听话跟太监胡闹张老师就来罢免你另立皇帝”。所以万历对这位严师,敬重之余很难说没有一丝怨恨,而这张怨恨在张居正身死后的半年达到了爆发。
1582年,五十七岁的张居正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皇帝很悲痛,张居正一党很悲痛,而政敌们弹冠相庆,半年后这些政敌开始有组织的攻击张居正,与他的改革。先是由小角色上奏弹劾张居正任期骄奢淫逸大肆掠财,后是由大人物弹劾张居正改革政策急功近利以至民不聊生,万历对这位身故老师的态度随着这些攻击由不可置信到将信将疑再到下令抄家撤查,个中速度也不过半月。抄家查出了几百万两白银,而张居正生前讲究排场到以三十八人抬着一百平方的大轿子出行千里的事迹也通通呈上玉御,万历皇帝看着这些事实想着当年教育自己勤俭,不准自己买这个不准自己干那个的张老师,怨恨之情难免油然而生。万历皇帝对官员的不信任大概由此时起。
必须说张居正确实拿了一些不合法的收入,但同比大明的权臣,他的不合法收入连top100都排不进去。铺张排场千里出行三十八人大轿也不假,但其行为与领导出行封路一天无异,这不过是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各有本分而已。但是至少,与皇帝与同僚宣扬为官需要节俭的张居正,是得落一个言行不一的实锤。
倒张案从开始到结束,从抄家到张居正的儿子上吊自杀,从太师太傅首席大学生张居正到险先开棺戮尸张居正,也不过两月有余。
杀人立威,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老剧本了,但凡新皇登基,总是有些拿前朝重臣开刀以杀鸡给猴看的情节。而这一切结束之后,张居正的政敌,此时朝中的多数派无不胜赞皇帝圣明,并在张党空出的位子上扶植私人,这一熟悉的情节与张居正十年斗倒高拱无异,只是规模浩大了许多。
而面对这意见再度统一的文官集团,万历皇帝在不日就感受到深深的无力。名义上皇帝富有四海权力至高无上,而实际他的权力来自于百官的膜拜之中,他能掌控的实为有限。
-----------
去年发在豆瓣的读后感,没有写完,反正就是强烈推荐这本书!!
最后送书许愿:桥水对冲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作品《原则》,希望能中哈哈
(万历十五年)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