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 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中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是说一个人看见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却袖手旁观,是怯懦的表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一些游侠,好多都是这样的人。尤其是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西方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大,居然把周天子也灭掉了。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死去,十三岁的秦王政即位。他即位不久,除掉了吕不韦,重用谋士尉缭。为了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首先设计拆散了燕赵联盟,使燕国丢掉好几座城。燕国的太子丹原来在秦国当人质,他偷偷化装逃出,回到燕国后,立志反秦报仇。他看到武装抵抗秦国不可能,便把全部家产拿出来,把希望寄托到刺客身上。他找到一个勇士荆轲,把他当作上宾。不久,秦将王翦灭掉赵国,燕国岌岌可危,太子丹请荆轲去刺秦王。荆轲向他要了两件东西:一是燕国最肥沃的督亢地图,一是在秦国受迫害逃到燕国来的一位将军樊于期的头颅。一切准备就绪,荆轲便带着这些东西到了秦国。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副手秦舞阳,以献图为名,走上秦国朝堂,走近秦王。秦舞阳见到秦王后吓得面部改色,引起了秦王的警觉。荆轲急忙从图中取出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转身躲过,袍袖被挣断,越过身后的屏风要跑,荆轲紧追不舍。这时秦王的医官向荆轲抛出药箱。秦王乘医官向荆轲抛出药箱时,从身后拔出长剑来,去砍荆轲。荆轲扔出匕首,未中秦王,打到铜柱上。接着秦国武士上前杀死了荆轲。
“荆轲刺秦王”历来被当作受欺负者反对残暴者的勇士行为,它体现出见义勇为的精神,因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行义既然是有利于社会的事:一个人就应见义勇为。为义献身是真勇士、真英雄。当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秦统一前,荆轲刺秦王,是反秦的暴政。梁山好汉“聚义堂”前立“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是反对赵宋王朝的残酷压迫。现在国家统一了,政治清明了,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是大义,倡哥们义气,保小集团利益就不对了。
((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 见义不为,无勇也)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