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极度迷惑的超英巨作 从 蝙蝠侠为什么要大战超人? 谈起

极度迷惑的超英巨作 从 蝙蝠侠为什么要大战超人? 谈起

极度迷惑的超英巨作 从 蝙蝠侠为什么要大战超人? 谈起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下称BVS)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电影:即使其整体氛围极为严肃正经,乃至苦大仇深,却也难以掩饰这部作品实际的迷惑之处。这种迷惑主要体现在观影结束后,观众内心的两大灵魂问题上:

蝙蝠侠他为什么要去大战超人?

为什么蝙蝠侠因为和超人有一个同名的妈而如此激动?

在我个人看来,这两大疑问本质反映了同一问题,也是这篇文章探讨的主题之一:对两位主角“误会”与“和解”的技术加工。在讨论具体细节之前,让我们先从这部影片的剧情结构说起。

误会与和解

虽然以“大战”为名,BVS并不是一部典型的“大战”类电影。

大战类影片,即标题为AvsB的作品,通常以强者对决为主要内容,其核心价值是满足观众残忍的看热闹心理,如《异形大战铁血战士》、《金刚大战哥斯拉》、《鲨鱼姬大战乌贼娘》、《关公大战外星人》等。这类影片非常纯粹,内核和看点就是强者打架,双方打得越狠越凶越惨,看热闹的观众就越开心。

BVS也算是以此为噱头的作品,之所以称其为噱头,因为本片的核心剧情并非仅仅是强者打架,而是另一种套路的体现:误会与和解。

误会与和解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情况:

两名好汉因为缺乏了解而心生嫌隙,又因为邪恶小人的撺掇而大打出手,直到误会解除,双方携手共度难关,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好友,可以简单地概况为“不打不相识”。

这一套路在爱情小说中非常常见:

如在《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伊丽莎白与男主达西原本性情相投,是天生一对。但因伊丽莎白对达西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以及小人威克汉姆从中作梗,导致两人产生误会,关系紧张,直到误会解除,才真正走到一起。

BVS一片中,超人是达西,蝙蝠侠是伊丽莎白,小人威克汉姆则是卢瑟。观众可以发现,蝙超二人虽然性格、背景大不相同,但事实上不存在根本冲突,相反两人间的互补可以使其成为“地球最佳拍档”。只是卢瑟的阴谋与两人的成见(主要是蝙蝠侠一方的成见)让他们越走越远,爆发冲突。然而就像伊丽莎白最终认清了达西先生的善良品质,蝙蝠侠也良心发现,理解了超人的高贵之处。最终和解的两人一同打败了毁灭日。

单从框架上看,这似乎是一个没有问题的剧情。

但BVS制作的最大缺陷恰恰是弄砸了这一类型最关键的两个环节:

误会的产生与解除。

误会的产生

首先我们看看蝙蝠侠与超人的误会是怎么产生的。

从蝙蝠侠的视角,超人和外星人打斗,殃及韦恩大楼与楼内员工,导致一位员工的残疾;超人阻碍蝙蝠侠执法,破坏了他的车。

从超人视角看,超人对蝙蝠侠的私刑深感不安,也制止了其私自执法行为。

这就是在小人卢瑟挑拨前,两人的主要过节。

这些过节足以让两人彼此厌恶,但够不够分量撑起一场大战呢?

显然是不行的。尤其是在蝙蝠侠那一边:蝙蝠侠打算杀死超人,但以上理由的分量能否足够让蝙蝠侠做出“杀死超人”这个决定?

不能!

且不论蝙蝠侠其它漫画与作品中,其不杀人的底线以及对各类奇葩罪犯的高度容忍,就以本片路人观众的朴素价值观看,这也是不可接受的。

首先,从大义上讲,超人从来没有犯罪,没有主观伤害过任何人,相反,他拯救了很多的人;

其次,从私怨来看,超人也没有针对过蝙蝠侠,他甚至对蝙蝠侠手下留情,一直到两人的正式对决。

那蝙蝠侠消灭超人的依据何在呢?

难道是因为超人有犯罪的可能,就以他从未犯下的罪行去审判他?

这就成了本片第一迷惑点:蝙蝠侠为什么要大战超人?

我们之所以只能乱猜,是因为剧情根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事件,一个“误会”去合理化蝙蝠侠的杀人动机,更没有一个诸如“超人的确有巨大威胁”的假情报,推进他的杀人行动。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有误会出现?蝙蝠侠就是想杀超人不行么?

因为如果蝙蝠侠杀超人不存在误会,那就是没法解释他的转变:为什么他又不想杀超人了呢?

这就涉及到了全片第二个迷惑点:“玛莎”。

误会的解除

“玛莎”这个剧情的奇葩之处,在于它非但没有解决误会,收回伏笔,解决观众的疑惑,反而为观众制造了新的疑惑。

一般误会的解除是怎样的呢?

还是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误会的解除是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妹妹出手相助,改变了伊丽莎白对其负面印象,并以此为契机了解了达西的真实人品以及他和小人威克汉姆的冲突,也收回了威克汉姆诋毁达西的伏笔。

同样蝙蝠侠也是以一个契机了解了真实的超人,这个契机就是“他们的妈妈有共同的名字”。但这非但没有解释蝙蝠侠杀超人的理由,反而增加了新的疑惑:观众一开始就搞不懂蝙蝠侠为什么要大战超人,现在他们还要思考为什么蝙蝠侠要停手,为什么“玛莎”能让蝙蝠侠对超人的看法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观众之所以疑惑,蝙蝠侠的决策违反了一个常识——人们进行重大决策时的延续性。

杀人是一件很重大的决策,蝙蝠侠却因为妈妈重名的小事停手,显得情绪化而行为儿戏:如果你可以因为妈妈重名放过一个人,那你一开始就不该去杀他!

只有一种情况能够解释,就是蝙蝠侠是个十六岁上下的青少年,荷尔蒙过剩,观点转变极快,因为琐事怀恨在心产生杀意,但看到对方家有老母立刻深受感动,化敌为友,结拜兄弟。但这种情况只适合在《古惑仔》或者《水浒传》中出现,毛头小伙血气方刚,可能会出现临时起意杀人又随后反悔的情况。但蝙蝠侠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为战斗进行了长期策划准备,居然能因双方母亲同名这种小事而放弃计划,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先不论母亲同名这个事实究竟为什么有震撼效果,你计划了这么久,连对方母亲叫啥的情报都没有么?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发现本片的问题所在:误会太弱,和解又过于离奇,导致蝙蝠侠因为一个很弱的误会去干杀超人这件大事,又因为一个匪夷所思的事件而主动和解。给人感觉就是蝙蝠侠冲动而神经质,能莫名其妙地杀人,又莫名其妙地被感动,行动堪称儿戏。这不是极端或者所谓的黑暗,给人的既视感是单纯的蠢与憨。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部影片会产生这样的失误?

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从一开始,这部影片的创作者就没有在蝙蝠侠与超人的对抗与和解给予足够的权重:换言之,他不只想讲蝙蝠侠vs超人,还想讲更多的故事,即《钢铁之躯》、BVS、《正义联盟》三部曲中所展现的,超人融入人类社会、实现自我的旅程。

融入社会之路

单看一部BVS,我们可能对作者的意图云里雾里,单如果纵观超人三部曲,我们还是或多或少能猜到创作者的意图。

我在另一篇影评中提到,本作的前作《钢铁之躯》本质上是一个移民故事:外星人融入美国社会的历程(模范移民是怎样炼成的——文明冲突视角下的钢铁之躯漫谈)。

作为少数族裔模范移民,超人的成长分为三部:

第一部是弃暗投明,杀本族同胞作为投名状,和旧文明决裂,拥抱”美国人“的新身份。一如上气杀傅满洲,黑豹杀反白人的哥哥,超人也杀死了母国的佐德将军、抹杀了氪星文明,即《钢铁之躯》剧情;

第二部则是自我牺牲,如果仅靠投名状仍然难以融入,就要牺牲自我,以死自证。就像超人只要活着就会因为自己的”移民“身份引人非议,直到他为拯救地球而死,奉献了全部价值,才真正成为英雄,即BVS剧情;

第三部则是死而复生,继承死亡带来的政治遗产真正融入美国,并成为英雄人物与正义联盟的创始人,即《正义联盟》剧情。

而蝙蝠侠的作用,就是成为超人的考验,在第二部扮演一个极端反外星移民的保守者来刺激超人。蝙蝠侠的观点其实非常简单——超人的原罪在于他“不是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蝙蝠侠觉得外星移民不是好人,要趁他们造成麻烦赶尽杀绝,本质上和红脖子宣言黑人、亚裔、拉美、穆斯林移民没有好人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设定中他会被“玛莎”震撼——因为他此前不知道外星人也有人性,有亲情,为此一直在超人面前以“人类”自居。而在第二部中,超人所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以行动赢得以蝙蝠侠的肯定与友谊。

但问题是,影片没有仅仅安排超人与蝙蝠侠的对手戏,而是在有限的片长内硬加了另一条线索:超人与人类大众的冲突,即超人弄塌韦恩大楼——造成职工残疾——公园涂鸦——政府势力介入——法庭爆炸这一组剧情线,讨论超人作为“神”存在的必要性、超人的反思、及其与世俗社会的联系。这使得全片除了超人vs蝙蝠侠外,还有超人vs人类社会的剧情。但后一条线可以说是全剧最累赘、失败的线索,因为这条线索在前期的大量铺垫直到影片结束都没得到呼应,无法发挥作用,反而形成了大量冗余——我们看到超人不断反思、各类群众不断发声,然后伴随着超人打蝙蝠侠打毁灭日的火热场面这条线索戛然而止,前期铺垫没有在结局中产生任何作用,成为了废笔。其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破事大大占用了超人的注意力,导致蝙蝠侠极度在意超人,超人却终日思考生命意义而不在乎蝙蝠侠,两人毫无宿敌火花,非常没有对抗感。

另外,电影的叙事非常琐碎,把重心放在制造一些深沉厚重、伴随沉重立体声与慢动作的画面上,痴迷于一系列看破而不说破的“深度”台词,不屑于突出重点,亮明观点,导致叙事效率低,客观上造成全程观众云里雾里。

而本片所有角色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蝙蝠侠,被塑造成了一个心智十六岁上下的中年酗酒神经质男子,冲动杀人又冲动放弃,对手下留情的对手咄咄紧逼,面对真正的Boss毁灭日只能四下逃窜。在扮坏人过程中,这一版的蝙蝠侠其实很大程度上损失了这一人物的核心优势——理性与智慧,给人感觉不仅在肉体上虚弱无力,连心智都不如年轻的超人成熟,智商更惨遭卢瑟戏耍,在后半部分表现得欺软怕硬,畏畏缩缩,毫无气场,境况十分凄惨,直接导致了他在剧场版《正义联盟》中的悲剧戏份。

解决之道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我个人建议是将超人vs人类社会的戏份通通删去,将叙事资源转到超人vs蝙蝠侠部分,让超人的思维集中到蝙蝠侠身上,与其针锋相对,进一步突出两人的性格与理念矛盾,为大战与和解造势。首先,这是因为在有限的时长内,剧情很难同时支持超人vs人类、与超人vs蝙蝠侠两条线索,并同时兼顾与反派卢瑟的大决战,即使加长版也做不到。与其延续一个半吊子的超人反思与融入社会的线索,不如用更多戏份充实蝙蝠侠的形象,把火力倾注到蝙超二人的碰撞之上。

但“超人vs人类社会”这种将社会大众作为角色的作法其实在超英电影中有过成功先例,就是蝙蝠侠《黑暗骑士》。其中除了蝙蝠侠与小丑,检察官、黑帮、警局之间的勾心斗角外,人民群众也形成了一个鲜活的阵营。一开始,人民总是被小丑所操纵,在小丑的威胁侠果断背叛蝙蝠侠,追杀无辜的爆料者,但却在最终的双船任务中站到了蝙蝠侠的一边,选择了道德与良知,挫败了小丑的阴谋。

而扎克在BVS中塑造人民与超人的冲突或许有致敬《黑暗骑士》的意图,但他却没有完成这个故事的余力:连蝙蝠侠vs超人的基本剧情都讲不圆,连蝙蝠侠杀人与和解的动机都捋不顺,再扯这些高大上的理念也只能徒然增加观众的迷惑。

结语

让我们回顾一下BVS这部影片的迷惑之处:

BVS其实有两条线索:

线索A为蝙蝠侠与超人的冲突和解,线索B为超人与人类社会的融合与反思。

线索A中对两人误会与和解的加工失当,导致蝙蝠侠缺乏战斗与和解的动机,给观众带来了诸如“蝙蝠侠为什么要大战超人的疑惑”;

而线索B的问题在于“有始无终”:前期占用大量剧情,却没有在结局中得到呼应,更挤压了剧情A有限的时长。

结果就是两条线都没能讲好,情节异常琐碎,给观众观感极差。虽然加长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影院版的强烈不适感,但依旧没法掩盖这一问题。

所以BVS的问题在哪里呢?

不仅在于是对蝙超二人在“误会”与“和解”上的技术问题,也在于整部作品叙述内容的战略安排——试图在一部影片中塞入太多的东西,又缺乏整合与驾驭的能力,导致了整体的失调。这也是为什么单从故事角度,BVS讲述了一个略显单调沉闷而不够精彩的故事,难以让观众信服并投入其中,这是再多的优秀视听效果也难以弥补的。

极度迷惑的超英巨作 从 蝙蝠侠为什么要大战超人? 谈起)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

86%的人还看了:DNF历代天空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