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名鲸故事)编外篇 莫比迪克原型摩卡迪克

(名鲸故事)编外篇 莫比迪克原型摩卡迪克

(名鲸故事)编外篇 莫比迪克原型摩卡迪克

【名鲸故事】系列,主要是以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记录的真实存在过的鲸为主,所以莫比迪克要不要写,就很尴尬。虽然莫比迪克是有原型的,但是即便是其原型摩卡迪克的描述,也颇具神奇色彩,各种资料的记述,每一位船员的讲述,几乎都有不同,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诞生了传奇的莫比迪克吧。

【名鲸故事】系列,将不会把莫比迪克和它的原型摩卡迪克作为正式篇章,仅作为编外篇,稍微简单的描述一下~吧。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图照来自:大英百科全书

由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著作的小说《白鲸记》中的主角儿莫比·迪克,自然是抹香鲸中最著名的鲸。全身纯白的抹香鲸莫比·迪克, 是强悍的,勇猛的,代表着大海的力量,同时也是古老的,神秘的,悲哀的,代表着被人类不断伤害的自然。

《白鲸记》英文原名《Moby Dick》或《The Whale》,1851年发表。这本书同很多伟大的作品一样,起初没有人赏识,直到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去世之后很久,约20世纪中期,才逐渐被人认可,最终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白鲸记》(Moby Dick)内容简介:

亚哈是捕鲸船裴廓德号的船长,是个有点偏执专横却又坚强勇猛,颇有些个人魅力的硬汉。海上经历超过四十年,有着丰富的航海和捕鲸经验,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巨大白色抹香鲸咬断了一条腿。他用鲸的颚骨做了一条假腿装上,继续捕鲸,并且下决心要向莫比·迪克复仇。

裴廓德号从美国出发,从南大西洋经非洲南端,穿过印度洋来到太平洋,途中不停捕鲸,收获颇丰,本已早该归航,但是亚哈船长执意要寻找大白鲸莫比迪克报断腿之仇。几经周折终于与莫比迪克相遇,三次血战之后,亚哈船长亲自投掷鱼叉刺杀白鲸,但是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被大白鲸莫比迪克拖入海中,捕鲸船也被撞翻。大白鲸莫比迪克从此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出现。幸存的船员以实马奥,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这段故事。

莫比迪克 Moby Dick

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出生于1819年,在美国捕鲸业鼎盛时期成长。许多有关捕鲸船的传奇故事,影响了他日后的写作。据传,梅尔维尔自己从1841年1月开始就做水手在海上航行了三年,这为他日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真实经历。

当时著名的埃塞克斯号捕鲸船船长波拉德的故事为赫尔曼·梅尔维尔写作《白鲸记》提供了主要基础内容。

1819年,23岁的乔治·波拉德(George Pollard)就被任命为埃塞克斯号捕鲸船的船长,开始进行一次预期两年的太平洋捕鲸探险。出发后遇到风暴等各种艰难险阻,终于绕过合恩角,抵达太平洋。1820年11月埃塞克斯号捕鲸船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海域捕鲸时,被一头巨型抹香鲸多次袭击,撞到船身要害,无法修复,渐渐沉没。(这头巨大的抹香鲸被描述超过85英尺约26米。)

埃塞克斯号捕鲸船的船长波拉德和他的船员迅速弃船,乘坐漏水的三艘捕鲸小艇逃离,最近的陆地也有数千英里之遥,艰难的海上求生渐渐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疾病、饥饿,最后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船长波拉德侥幸存活了下来,回归大陆,后来又成为另一艘捕鲸船两兄弟号的船长。可悲的是两兄弟号在他上船18个月之后,也搁浅沉没。

乔治·波拉德船长和埃塞克斯号捕鲸船的故事后来被幸存者成书发表,书名是《捕鲸船埃塞克斯号不平凡的沉没》,这段故事后来启发赫尔曼·梅尔维尔开始写作《白鲸记》《Moby Dick》。

1839年,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一本杂志上读到关于一头白化抹香鲸的故事,这头抹香鲸也是因为对捕鲸船发起激烈反击而闻名。据闻,在捕鲸船仓皇逃窜时,这头白化抹香鲸还在紧紧追赶,持续发起攻击。最终,这头白化抹香鲸在智利海岸附近摩卡岛海域被杀死,因此而被命名为摩卡迪克(Mocha Dick)。

受此影响,赫尔曼·梅尔维尔为他小说中的主角儿巨型白色抹香鲸,起名为莫比·迪克(Moby Dick)。

由于年代久远,有关抹香鲸摩卡迪克(Mocha Dick),也出现了多种记述,至于事实到底如何,也无从查考,也没必要确切考证了。

“巨鲸张开嘴巴,牙齿闪着光芒。对捕鲸人来说,面对摩卡迪克,就好像是在面对海中巨龙。”

摩卡迪克(Mocha Dick)

巨大的白色抹香鲸摩卡迪克(Mocha Dick)

摩卡迪克(Mocha Dick)是19世纪初,经常在智利摩卡岛附近海域活跃的雄性白色抹香鲸。美国探险作家耶利米·N·雷诺兹(Jeremiah N. Reynolds)在1839年的《新纽约月刊》(Knickerbocker)上发表了《Mocha Dick: Or The White Whale of the Pacific: A Leaf from a Manuscript Journal》(摩卡迪克:太平洋白鲸),对摩卡迪克进行了描述。

这只著名的怪兽,和追捕它的捕鲸船战斗了一百多次,每次都会得胜。它是一只块头大的惊人,还力大无穷的老公鲸。可能由于年龄的影响,也可能是天生的畸形,它象埃塞俄比亚白化病人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全身象白色羊毛一样白,颜色与它的同类完全不同。而且它喷水的样子也和它的同类不同。它的同类会斜着把水雾从喷气口喷出去,短促地喘气,同时发出鼻息的声音。而摩卡迪克则会以一定间隔,近乎垂直的将水汽向上高高地喷射出去,发出连续的轰鸣声,就好像蒸汽从蒸汽机的安全阀里喷泄出来一样。从远处看,只有最老练的水手,最敏锐的眼睛才能判断这一团白色的移动物体并不是海平线上飘过的白云。

在一般的抹香鲸身上,很少能够发现藤壶,但是在摩卡迪克的头上,聚满了鲸藤壶,就好像头盔或者撞角一样。总而言之,不管你怎么看它,它都是一头非凡的鲸。用南塔开特人的土话来说,就是“真正的老酒鬼”。(这里有点象老北京人形容老炮的感觉一样。)

(原本的用词实在有点受不料,怪兽这个词已经是极限了,其他词汇都酌情替换。)

2009年费城博物馆展出的摩卡迪克模型 图照来自Arthur Evans

摩卡迪克最有可能是在1810年前后,在摩卡岛第一次被捕鲸船发现,并遭到捕鲸船的攻击。这初次相遇就因为不同寻常的外貌和在与捕鲸船的战斗中取胜而迅速在捕鲸船之间出名。因此许多捕鲸船船长在合恩角聚集试图围猎摩卡迪克。

在接下来的28年里,摩卡迪克被认为是海洋中最狡猾,最可怕的鲸之一。在此期间,它至少被100艘捕鲸船发现并追捕过。它成功摧毁了大约20艘袭击它的船只,除了最后那一艘,其余的它都成功逃脱。(有资料显示摩卡迪克还杀死了30多名人类。)

摩卡迪克(Mocha Dick)

摩卡迪克一开始总是表现的很温顺,平稳的游在船边,但是一旦遭到袭击,摩卡迪克就会凶猛地反击,并且非常聪明和讲究策略,甚至会使用计谋报复捕鲸船。这使得捕鲸船上的鱼叉手都非常恐惧,害怕面对摩卡迪克。烦躁的时候,摩卡迪克会一边发出声音,一边跃身击浪,有时候它整个身体都会跃出水面。这种场景非常有震撼力,让捕鲸船上的水手个个胆战心惊。

在雷诺兹的记述中,大约在1838年,摩卡迪克最后是为了救助一头被捕获的幼鲸,才被捕鲸船杀死的。

当时,幼鲸的母亲成年雌鲸被鱼叉刺中后,试图驱赶幼鲸离开捕鲸者,但是很快幼鲸就开始腹部朝上,停止了动作。当母鲸意识到幼鲸已经死了以后,母鲸开始攻击捕鲸者,试图摧毁捕鲸船,但是没有成功,自己反而再次被鱼叉刺中,重伤致死。

目睹了这一切的摩卡迪克决定加入战斗,再次攻击前面母鲸攻击过的捕鲸船,它成功了。摩卡迪克成功摧毁了一艘小型捕鲸船,但是自己也连续被鱼叉刺中,致命伤使它失去了活动能力。

雷诺兹是这样描述摩卡迪克之死:

一股凝结着黑色血块的血水从那奄奄一息的怪物喷气孔中喷出来,然后象下雨一样溅了我们一身红色。那怪物在最后一阵痉挛之下,翘起巨大的尾巴不断挥向空中,迅速而有力地拍打着周围的海水,震荡声就好像是大炮在连续发射。痉挛足足持续了一分钟之久,然后它慢慢地侧过身去,摩卡迪克终于倒下了,倒在了这片它曾经征服了很久的地方。

(同样,用词酌情替换。)

摩卡迪克死后,它的体长经测量超过70英尺(约21米),产出了超过100桶鲸油,还有少量龙涎香。它的身体上,新伤口紧挨着旧伤口,水手们从它的背上抽出了至少19根捕鲸叉。

晚间,为了表示敬意,摩卡迪克的征服者被要求演唱一首歌,在手风琴的伴奏下,一首捕鲸者的歌被粗糙的唱了出来。

(以下仅摘录该捕鲸者民谣的最后一部分。)

那就帮我找个捕鲸人,无论他身在何地。

谁不怕能在咸海中游泳的鲸?

那就给我一艘坚实的船,张紧帆。

最后倒下的是我,在高贵的抹香鲸旁边。

在印度洋或者太平洋,

不管是什么海洋。

拉呀~!用力拉呀~!

PS:头上一道白色疤痕的抹香鲸摩卡迪克(Mocha Dick)

作者Yves Cohat,在法语书Vie Et Mort Des Baleines《鲸的生与死-海上帝王的生命之歌》中记述,1840年一位曾经遭受摩卡迪克攻击,并获救的水手描述,实际上摩卡迪克除了体型庞大以外,其外表颜色与一般的抹香鲸相同,但是其头部上方有一道非常显眼的白色疤痕,很可能是“白色疤痕”被人口口相传,最后误读成了“白色的身体”。

头上疤痕的摩卡迪克和它的军队 纽约公共图书馆 数字馆

雷诺兹的故事是在1839年发表的,据传在1832年手稿就已完成,这就使很多人并不相信雷诺兹遇到的是真正的摩卡迪克(Mocha Dick)。从1810年到1839年期间,有很多捕鲸船船长都声称见到过摩卡迪克,更有些人自称他杀死的才是真正的摩卡迪克。

摩卡迪克的传奇在大捕鲸时代从未停止流传,人们相信,摩卡迪克在暗中领导着它的抹香鲸大军,在处处与人类捕鲸船做对。从1835年到1838年,至少有四艘捕鲸船因被抹香鲸群袭击而沉没。

即便时间推移到了1840以后,摩卡迪克的军队与捕鲸船之间的战斗仍在继续。

~~摩卡迪克~~变成了真正的传奇……

~~Vive Mocha Dick! ~~,万岁!摩卡迪克~~

在《白鲸记》(Moby Dick)莫比迪克的结尾中,莫比迪克最后拖带着亚哈船长一起潜入了深海,生死不明。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发表《白鲸记》五十一年之后。1902年,一位名叫阿莫斯·斯莫利(Amos Smalley)的捕鲸者,乘坐普拉蒂纳号捕鲸船出海。在亚速尔群岛南部航行时,发现了一头90英尺长的巨大白色抹香鲸。随后捕鲸船开始追踪,最终阿莫斯·斯莫利用带有炸药的捕鲸枪射中了白抹香鲸,随着爆炸的声响,巨大的白色抹香鲸死去了。

(90英尺相当于27米还多了,超过一般抹香鲸最大体长的记录。)

人们对阿莫斯·斯莫利的故事充满兴趣,1956年一篇文章以”I Killed Moby Dick“为题目,报道了这个故事。于是,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巨大白鲸莫比迪克(Moby Dick)不仅仅是真实存在的,连阿莫斯·斯莫利(Amos Smalley)也成了最终杀死莫比迪克(Moby Dick)的捕鲸者。

虽然有一些照片是特效做出来的,不过全白抹香鲸在现实的大海中,还是存在的,甚至有些眼睛都不是红色的,并不白化的,而是白变异抹香鲸。

可信度比较高的一张图照

20世纪过去了,依旧有很多人怀念着摩卡迪克,也有人为摩卡迪克续写着更神奇的故事。

在最深最暗的海洋深处,一头全身洁白的巨大抹香鲸缓缓地游动着。在它的身旁,聚集着数百头体型稍小的抹香鲸,它们有些是深灰色,有些是深褐色,还有些和它们的头领一样,是纯白色。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数十海里,向同一个方向行进。

每当它们集体换气时,那壮观的场景,海面如同沸腾了一样。呼吸喷出的气雾弥漫在海面之上,久久不散。

亚哈船长第一次感觉到了恐惧,尽管在他的身后也追随着近百艘捕鲸船,但是远方那扑面而来的冰冷水汽,依旧激的亚哈船长那条伤腿一阵阵颤抖。

人类捕鲸舰队如同扇面一样在海上排开,炮口向前,炮门打开,随时准备应战。

……

摩卡迪克高昂起巨大的头颅,喷出一股浓重水雾的同时,发出凌厉的尖啸声,仿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Vive Mocha Dick! ~~,万岁!摩卡迪克~~

白鲸:巨鲸之心(Moby Dick:Heart of a Whale),B站官方纪录片频道有转发。

B站纪录片AV40245960

参考资料:

Why Evolution Is True:Fact of the day: Moby Dick was based on a real whale

britannica:Herman Melville

NOAA:Was Moby Dick a real whale?

Smith Sonian Mazagine:The Real-Life Whale That Gave Moby Dick His Name

Today I Found Out: A REAL LIFE WHITE WHALE THAT DESTROYED OVER 20 WHALING SHIPS AND SURVIVED ENCOUNTERS WITH ANOTHER 80

Arte Al Limite:Mocha Dick | “This is not about the whale…”

Atlas Obscura:The ‘Moby-Dick’ Musical Is Swimming With Sea Shanties and Nurdle Ballads

The Life and Works of Herman Melville:Mocha Dick:Or The White Whale of the Pacific: A Leaf from a Manuscript Journal

(名鲸故事)编外篇 莫比迪克原型摩卡迪克)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