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知识全集,包含内容:
天文学:地球运动与历法、月球、太阳活动、太阳系、宇宙、星系运动与宇宙演化、恒星的一生、著名天文学说
地理学: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大洲与大洋、地壳的运动、天气与气候、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国家
天文学一、地球运动与历法
1、地球绕地轴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一天);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一年)
2、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
公转:产生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3、阳历的月份和天数以地球公转速度来安排,阴历却根据月球公转来安排。
4、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阴阳历结合了阴历、阳历的特点,农历是一种阴阳历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1、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3、干支纪年
甲子、乙丑、丙寅……癸亥
(共60年一个循环)
二、月球
1、月相
(1)新月看不见,弦月亮半边,满月圆又圆
(2)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边天)西(边亮),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东(边天)东(边亮)。
*观察月相要向南立
2、月相成因
a月球不透明、不发光
b地球、月球、太阳位置变化
3、月相变化周期为29.53天
4、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月距离约为384000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
5、月球特点
a引力小(为地球的1/6)
b昼夜温差大
c表面遍布环形山
d无大气层、无水
三、太阳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距离约为150000000千米,太阳直径为1400000千米,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15000000℃
2、太阳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人们通常看到光球层,但是日全食时可以看到日冕层。
四、太阳活动
1、活动类型
光球层:太阳黑子
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2、太阳黑子
周期:11年,国际上规定1755年起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第二十三周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风:产生极光、干扰短波通信
黑子、耀斑:产生过强紫外线、干扰地磁场,引起磁暴
五、太阳系
1、成份: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已经被取消)]、小行星、彗星……其中太阳是太阳系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太阳系的99.99%
2、八大行星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特点:主要由石质、铁质构成,半径和质量小,密度大
(2)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特点:主要由氢、氦、冰、甲烷、氨构成,质量和半径大,密度小
(3)行星之最
唯一没有大气的行星—水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木星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
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轨道之间。
4、彗星
(1)彗星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
(2)彗星各部分形成原理:彗核由冻结的氨、甲烷、一氧化碳等组成;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部分汽化,形成彗发;受太阳风吹拂,彗发中有一部分形成彗尾。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
六、宇宙
1、宇宙的特点: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2、宇宙结构层次
(1)已知宇宙(总星系)分为河外星系、银河系
(2)银河系中含有太阳系和其他星系
(3)太阳系中含有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
(4)地球、月球组成了地月系
七、星系运动与宇宙演化
1、星系运动特点
所有星系在远离我们,离我们越远,运动速度越快,星系间距在不断扩大。
2、根据星系运动的特点,1931年勒梅特创建宇宙大爆炸理论。
3、宇宙将来可能永远膨胀,或者会塌缩在大挤压处终结。
八、恒星的一生
a星云—小恒星—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
b星云—大恒星—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九、著名天文学说
1、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地心说
2、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3、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创立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地理学一、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大约4万千米
3、地球自转轴叫地轴;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交点叫南极;纬线是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的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两极的弧(经线与地轴构成半圆,经线与纬线形成经纬网)
*经线、纬线、经纬网、地轴只在地球仪上,不在地球上
4、经纬网定位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常见定位方法
a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法(所指方向为北)
c经纬网定位法
4、几条重要的线
a赤道(南北半球的界线)
b东经160度、西经20度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的界线)
c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东西经度的界线)
d极圈、回归线、赤道(五带代分界线)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地球绕日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3、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一天);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25天(一年)
4、地球自转、公转都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地轴指向不变
5、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地球公转导致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形成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6、春秋两季,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季,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冬季相反)
7、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寒带、南温带)
寒带极圈内;温带极归间;热带在中间。
三、地图
1、地图基本要素
a比例尺(表示缩小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大比例尺地图小而精,小比例尺地图大而略。
b图例
c方向
2、地形图
(1)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与等温线、等深线的定义类似)
(2)地形与等高线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3)常见地形与等高线情况
山峰线内高;盆地线内低;山脊线外凸;山谷线内凹;陡崖线重合;平地线稀疏。
四、大洲与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2、七大洲概况
a亚洲(亚细亚洲、ASIA):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有38.7亿人,占世界人口61%,人口增长率为1.3%
b欧洲(欧罗巴洲、EUROPE):面积1000万平方千米,有7.25亿人,人口增长率为-0.1%
c非洲(阿非利加洲、AFRICA):面积3000万平方千米,有8.69亿人,人口增长率2.2%
d美洲(亚美利加洲、AMERICA):面积42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平方千米),有8.8亿人(北美3.29亿人,增长率为1.0%;拉丁美洲5.51亿人,增长率为1.4%)
e大洋洲(OCEANIA):面积900万平方千米,有0.33亿人,增长率为1.2%
f南极洲(ANTARCTICA):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
3、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五、地壳的运动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六、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2、气温
(1)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气候,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3)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大约下降6摄氏度。
3、降水
(1)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5、主要气候内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夏热冬暖全年雨。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明。
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雨分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地中海气候,冬暖夏炎热,雨热不同期。
寒带气候、高原高山气候,终年寒冷。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6、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七、人口与人种
1、东亚、南亚、东南亚、欧洲、美洲东部人口密集,沙漠、高原、内陆人口稀少。
2、人种
(1)黄种人:主要分部在中亚、东亚、东南亚、北美北部、北美南部、南美北部,皮肤淡黄,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2)白种人:主要分部在西亚、中亚、北非、欧洲、美洲、大洋洲南部,肤发色浅,头发弯,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北部,肤色黑,头发弯,嘴唇厚,体毛少。
八、语言与宗教
1、世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运用最广的是英语。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九、国家之最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
加拿大:997万平方千米
中国:960万平方千米
美国:937万平方千米
巴西:854万平方千米
澳大利亚:769万平方千米
2、2003年人口位于前三位的国家:
中国:12.92亿
印度:10.6亿
美国:2.9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全国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大陆人口为1339724852人
(初中地理)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