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代称--岐黄
中医的代称--岐黄
岐伯的着作
据有关史志书目记载,托名岐伯的着作有《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隋书·经籍志》载《岐伯经》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灸经》(岐伯灸,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岐伯灸膀胱气攻冲两胁下,脐下鸣,阴卵入腹,灸脐下六寸,两旁各一寸六分(《神应针》作一寸),各三七壮。”《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名为“脐下六一”;《经外奇穴图谱》名岐伯灸。)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黄帝问岐伯灸经》;《宋史·艺文志》载《岐伯针经》一卷;《通志·艺文略》载《黄帝岐伯针论》二卷;《通志·艺文略》载《岐伯精藏论》一卷;《崇文总目》载《黄帝岐伯论针灸要诀》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岐伯论针灸要诀》;《竹堂书目》载《岐伯五藏论》。
以上诸书皆已佚,仅存书目,因此只能从书名知其与岐伯有关,内容主要是针灸,另外有按摩、藏象等,而不能确定为岐伯所着,因为古代“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所以托名岐伯的医书,可能也是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中医的代称--岐黄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学与其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
“神农氏为救苍生与疾病之苦,亲尝百草,最后因断肠草而逝世”
用烧热的石头去烘烤体表,能偶缓解不适;用骨针锤击身体特殊的位置可以舒缓痛楚
而古籍中也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些经典的做法都奠定了日后我们熟知的热敷,针灸草药这些中医治疗手段的基础
《黄帝内经》中岐黄之术(中医)的基础,作为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在中医发展中的作用称为基石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如今仍在流传的《素问》不少都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进而叙述医学理论而回答黄帝问题的岐伯就被后世尊为“华夏中医鼻祖”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史诗文章少有记录,唯有一说“岐伯是岐伯山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岐山县,岐伯故居则是我们的一述:“岐伯的第二故乡”(河南省郑州市苟堂镇岐伯山),在此处因找到众多岐伯古迹和文章而得其名.
岐伯从小便展露出了学霸的特质,他善于思考、志向远大在那个教育上不普及的年代他以自然为师观察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寒暑风雨等自然现象和规律(定型了在《黄帝内经素问》)多才多艺、才智过人的他还懂得音律,会做兵器后来见百姓多死于疾病人间瘟疫肆虐、岐伯便立志学医四处求学拜师的他终于成为了名震一时的医生造福了岐山一地的百姓。
相传、黄帝有一次到岐伯山问道见到当地长者鹤发童颜,健步如飞,少者肌洁容美俊逸潇洒,十分惊奇经过探访得知这些全都是神医岐伯的功劳,于是皇帝便请岐伯出山帮助他治理天下岐伯出山后、被黄帝尊为“天师”这时的岐伯是臣子黄帝有问题变向岐伯请教而后在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等人的协助下岐伯和黄帝和著了医书《素问》《灵枢》、合称《黄帝内经》
而中医学也被称为“岐黄之术”就是为了体现岐伯和黄帝,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首要地位
要知道黄帝时代已有尊卑贵贱之分,黄帝为天子,岐黄为黄帝之臣但后世说起中医时却普遍称之为“岐黄之术”而非“黄岐之术”将臣子的名字立在天子之前,并将这种说法沿用至今可以推论《黄帝内经》的基本思想和体系构建者就应该是岐伯自己而对岐伯来说能成功构建《黄帝内经》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体系离不开三个条件,首先,岐伯生活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原始公社后期。这时黄帝已成为华夏部落的首领原来黄河流域的族部落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同意政治环境下得以大范围的交流融合这是岐伯构建理论体系的外为基础,其次,在黄帝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将各部落从畜牧转为农耕的大背景下外在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内心世界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岐伯的《黄帝内经》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这种思想为后来的道家思想呼应还有就是炎帝神农氏等人所积累的医学知识以及同时代的医家伯高、少师最终才形成了完整的医学体系达成了那个年代的医生群体共同塑造了最早的中医体系因为岐伯在中医学历史中的崇高地位后世托名为岐伯托名的医学著作也有很多仍存的书目就是《黄帝岐伯按摩》、《岐伯经》、《岐伯灸经》、《黄帝岐伯针论》、《岐伯精藏论》等岐伯所创造的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医学著述的先河,以《黄帝内经》和后来的道家哲学思想为脉络的基本框架也在历代医学家的著作和实践中得以传承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就说“黄帝与岐伯,上穷无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代取诸身,更多问难,垂法以福万世”
(中医的代称--岐黄)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