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北伐狂魔姜维十一伐中原及北伐主要将领
历史上的北伐狂魔姜维十一伐中原及北伐主要将领
姜维北伐,是指蜀汉对曹魏的进攻。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丞相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据《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而非演义中所说的九次。其中五次胜利,四次相持,兩次兵败,战线已从诸葛亮时的五丈原、子午谷推进到了金城、芒水以及渭水南岸,以当时蜀国的实力,能做到如此已是非常不容易!
从姜维的北伐记录可以看出是胜多败少,即使在蜀汉明显劣势的时候,姜维依旧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可见姜维的军事才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为蜀国自身的羸弱,最后北伐事业还是以失败告终。
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而这种战略也是完全正确,在诸葛亮死后,便由姜维独力支撑着。通过十一次的北伐,姜维将曹魏遏制在秦岭一带,使得他们在三十年间没对蜀汉发动过一次进攻,且一直处于战略防守,实在难能可贵。
~北伐过程~
▪第1次北伐
240年姜维出兵陇西,魏军郭淮迎击,追姜维至强中,郭淮讨羌迷当等,并把这些部族迁徙到关中地区。
▪第2次北伐
247年姜维再度出陇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与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郭淮认为姜维必定攻击夏侯霸,遂入沨中,转南迎霸。维果攻为翅,会淮军适至,维遁退。郭淮进讨羌人,斩饿何、烧戈,降服者万余落,姜维无奈退兵回汉中。
▪第3次北伐
248年姜维出兵石营,从强川,乃西迎(凉州名胡)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招降被魏军击败的羌人。淮欲分兵取之。诸将以维众西接强胡,化以据险,分军两持,兵势转弱,进不制维,退不拔化,非计也,不如合而俱西,及胡、蜀未接,绝其内外,此伐交之兵也(破坏敌方与敌方的联合)。淮曰:「今往取化,出贼不意,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乃别遣夏侯霸等追维于沓中,淮自率诸军就攻化等。维果驰还救化,皆如淮计。
▪第4次北伐(曲城之战 ¹)
249年一月,魏国发生政变(高平陵之变),大将军曹爽一族被诛杀,魏国右将军夏侯霸投降蜀汉。秋天,姜维出师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欲拉拢羌胡归蜀。司马昭派郭淮、陈泰统兵抵御,邓艾也参与其中。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百里),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迅速撤回。魏国把邓艾留守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屯兵,以防蜀军反攻。不久姜维派廖化率兵复返,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邓艾对峙。邓艾分析姜维在派廖化驻守白水南岸时,欲从北面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偷袭。邓艾乃即时抢占洮城。后姜维果然率兵攻洮城,见邓艾抢先一步,只好撤军。
姜维的后半生,几乎就是在机械式的北伐中度过,虽然已尽心竭力,但效果卻一直不如意。
▪第5、6次北伐
250年姜维复出西平,由于粮草不继,不克而还。
253年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汉军粮草用尽,姜维无奈退兵回汉中。
▪第7、8次北伐(狄道之战 ²)
254年姜维出陇西狄道,狄道守将李简举城降汉。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将河关、狄道、临洮三个县的居民迁往蜀地居住,姜维暂且退兵。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病危,姜维乘机派数万人伐魏,进攻陇西,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将陈泰死命抵抗,仍被姜维成功包围狄道。同年八月辛未日(10月9日),司马昭命邓艾出任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跟陈泰等并力抗蜀。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九月甲辰日(11月11日),姜维遂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第9次北伐(段谷之战 ³)
256年六月,姜维与蜀将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于是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死伤甚众,将士多对姜维有所怨恨,姜维赶紧退兵回汉中,并上表自贬为后将军,一样行使大将军权力。
邓艾与姜维是死敌!邓艾的出现使姜维举步维艰,姜维的所有谋略都纷纷被邓艾破解;论文治武功,邓艾不在姜维之下;而魏国的综合国力也比蜀汉强,加上姜维每次都在「客场」作战,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10次北伐
257年魏国诸葛诞叛乱,姜维趁机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隔年(258年)诸葛诞兵败被杀,姜维退兵汉中,重新复任为大将军。
▪第11次北伐
262年姜维再次出兵,与魏将邓艾战于侯和,被邓艾所击败,然后还住沓中屯军,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此时宦官黄皓欲以阎宇替代姜维,姜维因厌恶黄皓擅权,多次向后主刘禅请求诛杀黄皓,但后主刘禅没有接受也不理会,姜维察觉此举可能惹怒黄皓,为了避祸便避居沓中屯军,以防守边关为由,在沓中屯田避祸。
黄皓自刘禅登基后就开始阿谀奉承,但因为诸葛亮在,连刘禅都得乖乖的,黃皓还掀不起什么风浪。诸葛亮去世后,黄皓便开始蠢蠢欲动,但始终被侍中董允压制,官职最高也没有超过黄门丞。陈祗接替侍中职位后,与黄皓互为表里。至陈祗死后,黄皓开始专秉朝政,多次公开反对姜维北伐,面对姜维军权在握,他就培植依附自己的右大将军阎宇,以此达到分化姜维的军权,所以当时黄皓的势力已经遍布朝廷内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曲城之战,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一场战争,即指魏国嘉平元年(249年),卫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一场战役。 249年秋天,蜀国姜维出师进攻雍州,依傍曲山修筑两城。
注2:狄道之战,又作洮西之战,发生于中国三国时期255年蜀汉和曹魏之间,最后以魏取得惨胜告终。【序幕】255年七月,蜀将姜维决定趁魏摄政司马师新亡,再一次伐魏。
注3:段谷之战,为三国末期,魏安西将军邓艾在陇西击败蜀大将军姜维进攻的着名防御作战。【背景 】蜀汉延熙十八年(255年)九月,蜀大将军姜维伐魏受挫,退守锺提(今甘肃临洮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维北伐的主要将领〜黄金老将 柳隐
柳隐(公元190-269年),字休然,蜀郡成都人。年青时和同乡杜祯、柳伸并知名。他为人正直诚恳,高风亮节,交友众多,擅长从政。多次跟随大将军姜维北伐,临机应变,冲锋陷阵,勇力军略冠绝三军。然而他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反而在《华阳国志》之中則记载甚详。
柳隐历任牙门将、巴郡太守、骑都尉,调任汉中郡黄金围督,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镇西将军钟会率军伐蜀,攻入汉中,沿途戍守堡垒多被攻克,只有柳隐能够坚守。钟会派偏将前来攻打,不能取胜。后主刘禅投降后,用手令叫他归顺,他才到钟会军前投降。晋文帝司马昭听说后也认为他忠义可嘉。咸熙元年(264年),朝廷把亡蜀旧臣迁徙到河东,任命他为议郎。晋武帝即位,任命他为西河太守。在任三年,以年老辞职,请求回蜀地养老。后病逝于家中,时年八十岁。长子柳充,为连道县令。次子柳初,被举荐为秀才。
----
无当飞将 张嶷
张嶷在见大将军费祎的时候,发现费祎性格过于宽厚,对于新降的人太过于亲近,于是上书告诫费祎:「当年岑彭、来歙身为领军的大将,却被刺客所害。现如今您是大将军,位尊权重,应该以前人为鉴,多加防范。」但是费祎不听,一如既往,后来费祎果然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杀。后来车骑将军夏侯霸打算和张嶷交朋友,但被张嶷以「不知彼此」为由而拒绝,此事成为一时美谈。
张嶷(?年-254年),字伯岐,益州巴郡南充国(今四川省南充市)人,蜀汉后期的猛将。张嶷出身自孤苦家庭,少时有胆色,与龚禄、姚伷有深厚的情谊。曾平定了在广汉作乱的贼寇,随马忠多次平定南蛮叛乱,打通了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甚得民心。延熙十七年(254年),魏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卫将军姜维从李简处得到了很多的军需物资,于是姜维率领张嶷等挥师北伐。而此时患有风湿的张嶷这时已经严重到不能走动,必须依靠拐杖站立,于是有人提议把张嶷留在后方,但是张嶷执意跟随大军北伐。之后与魏将徐质交战,张嶷亲自搏战,但因寡不敌众,临阵战死。
----
先锋大将 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此谚语并非出自正史记载,而是出自清末反迷信文学作品《扫迷帚》第二十四回中老儒所言:「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着述名家来,怪极,怪极。」这老者想表达由于蜀汉后期的名将凋零,就连廖化这等货色都可充当先锋,用来比喻缺乏人才的窘境,不过拿廖化来开刀也是满奇怪的。看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谚语中说的那样窝囊,而且他「高调精彩亮相、武艺无比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司马懿」等等,是一位叱咤疆场的三国英雄哩!
廖化(?-264年),本名廖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姜维北伐时期的重要大将,延熙元年(238年),廖化击败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王赟亦在交战中箭身亡。延熙十一年(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郭淮进攻,帮助姜维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延熙十二年(249年),廖化随姜维进攻雍州,姜维留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驻扎北岸的魏将邓艾对峙,欲牵制邓艾军,藉以出兵袭取洮城。但被邓艾识破,抢先占据洮城,汉军于是随撤兵退走。廖化常年在姜维军中,是姜维依赖的北伐名将。
----
北伐先锋 张翼
维在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使王经的士卒死于洮水数以万计,退守狄道。张翼对姜维说:「可到此为止了,不宜再进,再进有可能毁掉已取得的大功。」姜维不听,围王经于狄道,始终不能攻克城池。后来魏国派征西将军陈泰救援,姜维只好撤退到钟题驻兵。自张翼常有不同的意见,姜维心中对张翼而不悦,但仍常带张翼率军,使张翼不得不同行。
张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武阳人,蜀汉将领,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是蜀汉第三任庲降都督,由于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在北伐上,张翼认为国小民疲,不应滥用武力,是蜀汉朝廷当时极少敢当朝和姜维争辩北伐问题的大臣。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维率领张翼等人出兵伐魏,并晋升张翼为镇南大将军。八月二日,汉军进至陇西郡狄道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的军队,王经退回狄道城,魏军死在洮水的士兵上以万计。张翼,常年在姜维军中,作为大将军姜维的副手,名副其实的北伐先锋。后与姜维向锺会投降,在变乱中为乱兵所杀。
----
投蜀大将 夏侯霸
夏侯霸归降之后,蜀汉主将姜维问他魏国的政事,夏侯霸认为司马懿刚刚夺取政权,尚无暇对外用兵,但是他特别指出魏国若重用锺会,将会成为蜀汉、东吴之患。此后夏侯霸曾多次参与姜维对曹魏的战事,任至车骑将军。255年,姜维与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后陈泰派兵解围。
夏侯霸(?-259年?),字仲权,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是曹魏将领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因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延熙十八年(255年),魏国秉政的司马师病逝,姜维藉机与夏侯霸、 征西大将军张翼等率领数万人出狄道,分兵三路北伐魏国,在洮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部众阵亡数万人。夏侯霸和张翼是姜维北伐的左膀右臂,延熙十八年(255年)后销声匿迹,亦有传闻是病逝,病逝后获追谥,但谥号已失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方参战相关人物〜蜀漢
姜維、張翼、廖化、王平、馬忠(病死)、鄧芝、張嶷(戰死)、夏侯霸(從魏軍投降,後病死)、胡濟(因來遲而令姜維敗於魏軍)、句安(投降)、句扶、李韶(投降)、餓何(戰死)、燒戈(戰死)、趙廣(戰死)、柳隱、來忠、向充、王嗣、黃皓(引致姜維在第10、11次北伐被迫退兵)、閻宇(由黃皓推舉取代姜維)
----
曹魏
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望、郭淮、陳泰、鄧艾、胡奮、王祕、徐質(戰死)、郭脩(被俘)、鍾會(在姜維的第11次北伐才參與)、王經(因國內政變被殺)、夏侯霸(投奔蜀漢)、諸葛誕(叛亂被殺)、李簡(投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论〜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最后一次北伐进行时,廖化曾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将何以存!」
▪据《资治通鉴》记载,一次北伐会议进行时,蜀汉征西大将军张翼曾说:「国小民劳,不宜黩武。」
▪《三国志》陈寿评曰:「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中分析:「……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二十九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袆;后十年是姜维。蒋琬、费袆手里,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维屡次想大举,费袆总裁制他,不肯多给他兵马。费袆死后,姜维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无大功,而自己国里,反因此而有些疲弊。当时很有反对他的人。后来读史的人,亦有以蜀汉之亡归咎于姜维的用兵的,其实亦不尽然。」又云:「从魏齐王芳之立,至高贵乡公的被弑,其间计二十一年,即系入三国后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国多事之秋,蜀汉若要北伐,其机会断在此间,而其机会又是愈早愈妙,因为愈早则魏国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强半的时间,都在蒋琬、费袆秉政之日,到姜维掌握兵权,已经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汉的灭亡,归咎到姜维,实在是冤枉的。倒是蒋琬、费袆,应当负较大的责任。」
(历史上的北伐狂魔姜维十一伐中原及北伐主要将领)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