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三) 以我国古代将军命名的日本龙骧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三) 以我国古代将军命名的日本龙骧号
龙骧号航母的命名颇有些意思,其由来竟是以我国《晋书》中形容三国名将邓艾之句。据《晋书·段烁传》“艾受命忘身,龙骧麟振,前无坚敌”,“龙骧”也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普遍使用的将军尊号,和去年疫情时期日本捐物包装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样,都显示了日本人深厚的中国国学功底。不过随后龙骧号多次参加侵华战争,全然没在乎自己名字的由来。
龙骧号刚开始建设时是水上飞机母舰,隔年又改为航空补给舰(其实就是小型航母),后又经多次改造,历尽艰辛,方才上位正规轻型航母。其建造经历异常波折,需要较长篇幅叙述。
龙骧号艺术图。多次上位的波折出身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规定日本航空母舰总吨位不得超过81000吨。此时,日军已有小型航母凤翔号和两艘由主力舰改装的赤城、加贺号航母。由于2艘改装的正规航舰已经占去大半配额,当时能运用之吨位已不足万吨。在当时由联合舰队所制定的《帝国军队用兵方针》中,建议以一大一小两航母组成一支航空战队,故日本海军尚缺一艘小型航空母舰。
《华盛顿海军公约》所规范的航舰是一万吨以上之舰种,对于万吨以下的航舰未有明文规范,所以日本帝国海军使出惯用的伎俩,试图钻钻条约的空子,利用辅助舰艇的名义建造一艘轻型航舰。1925年日本海军的若宫号水上飞机母舰因舰龄老化编入警备舰,海军便利用建造替代舰的名义在1925年10月向高层要求规划建造一艘8000吨级的水上飞机母舰,隔年将舰型改为9800吨级的航空补给舰(其实就是小型航母),预算在第52届帝国议会中通过,并列入1927年的昭和2年度舰艇补充计划预算编列中。
新造舰最初构想是艘排水量9800吨、极速30节、可搭载24架舰载机的单层机库小型航舰。于1929年11月26日于横滨三菱造船厂开始建造,预定在1932年3月底完工。为让吨位达到限制标准,新航舰直接采用“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船体设计改造,为减重取消重巡洋舰的舰体装甲,仅在弹药库配置薄装甲,机库采单层平甲板构造。
龙骧号建造时的情况
但是列强们很快发现了这个漏洞,1930年4月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便禁止各国兴建1万吨以下的小型航空母舰,这时候限制吨位就变得失去意义。海军索性将龙骧号提高性能增加吨位到符合条约要求。舰载机大幅提高成36架常备机与12架备用机,原本的单层机库因空间不足只好改建为双层机库,仍旧不足的空间只好用削减动力装置的手段达成。因此龙骧号舰体高度大举提高到水平面上14.9米,动力减半、推进由四轴变成双轴,极速因此下修只剩29节。至于增加的重量导致浮力不足的部分则增加突出部防鱼雷鼓包抵销。
龙骧号建造过程
龙骧号工期拖延了整整一年,至1933年4月1日才竣工。其外形成为以后日本小型航母的典范:全通式飞行甲板、无舰岛、露天式舰艏甲板,舰桥汲取了凤翔号的左右分散式舰桥的教训,安置于飞行甲板前端正下方。日本海军惯用的假数据在许多舰艇上均有出现,龙骧号亦不例外,当初公布给西方的排水量是7100吨,比真实数据足足少了3000吨。由于大幅更动舰体结构设计且削弱动力,龙骧号从服役起就有着重心偏高、干舷低、船体复原性差以及续航能力差等缺点。且船体设计沿用重巡洋舰的高比例修长舰体让龙骧号船体稳定性及复原性都劣于吨位更小的凤翔号,日军的操作经验证明在浪高3-4米的海浪下龙骧号飞行甲板就无法实施作业。
1933年完工时的龙骧号,可见重心不稳的厉害。
1935年8月在第四舰队演习时,龙骧号在舰队编组之列,受到了相当损害。舰艏舰桥部分因巨浪拍击导致下部变形,飞行甲板前端遭巨浪破坏、后方机库尾门遭巨浪打穿导致大量海水涌入。
由于在这次天灾中暴露了太多设计缺陷,龙骧号在1935年10月11日再度进入吴港船坞整修直到1936年5月31日。在第二次整修改造工程,龙骧号舰艏增装了一层甲板让舰艏干舷高度增加,以改善耐浪性、锅炉增装空气预热机提高操作效率,最大动力输出略增幅为66,269匹轴马力、在防空武力上也作出部分调整,增设2座双连装25毫米高射机炮。改装后的龙骧号标准排水量10,6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12,575吨,虽然确保了舰体强度,航速却进一步降低到28节,不过终于是勉强能用了。
舰首方向看龙骧号前期战斗经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龙骧号所在的第四航空战队主要负责对南攻的日本陆军提供航空支援,至1942年2月日军占领新加坡后,龙骧号舰载机曾追击试图逃离新加坡的英国船队,号称击伤8艘、3艘重创、4艘沉没。1942年4月的印度洋空袭亦有参加。
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龙骧号在二战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战斗,是在和中途岛战役同期进行的阿留申群岛战役中出现的。1942年6月3日,一架由龙骧号上起飞去攻击阿留申群岛的零式战斗机,因油箱受损在阿克丹岛迫降时,因当地土质松软而翻覆,飞行员古贺忠义脖颈受到严重损伤而死亡,但飞机除了油箱有几个弹洞外基本无碍。五周后飞机被美军在一次侦察飞行中发现,立即派人登岛,将其分解拖走。面对这个日本人送上的大礼,美军一点没有浪费,这个宝贝立即被精心装船,专程运回本土圣迭戈北部的海军航空兵基地。海军立即召集各大飞机制造商的技术精英前往圣迭戈会诊。美军试飞员驾驶这架零战进行了多项有针对性的飞行试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完全掌握了这种飞机的各项性能,零战的弱点在美军面前从此暴露无疑,二战初期的“零战神话”由此不再,逐渐沦为“空中打火机”。
瓜岛战沉经过
中途岛海战惨败之后,日本海军还有6艘航母,其中翔鹤、瑞鹤2舰为舰队航母,其余4艘为轻型航母;而美军虽然在中途岛海战中以4:1大胜日军,但在太平洋上仍只有企业号、萨拉托加号、大黄蜂号3艘舰队航母和1艘轻型航母胡蜂号。两军就航母而言可算旗鼓相当,而日军的战列舰和其他舰种还略占优势。
为夺回战场主动权,日军又发动了瓜岛海战。围绕瓜岛上一个简易机场的争夺,两国海军先后在所罗门群岛海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海战,龙骧号战沉于第一次海战中。本次海战美军称东所罗门群岛海战,日军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
此次海战日军出阵的是翔鹤、瑞鹤2艘舰队航母和龙骧1艘轻型航母。美军出阵的是企业号和萨拉托加号两艘舰队航母,大黄蜂号航母因为判断失误去加油了,没赶上战斗。所以本次战斗简直就是珊瑚海海战的翻版,日军2重1轻共3艘航母对阵美军2艘重型舰队航母。
日军在中途岛惨败后有所醒悟,把龙骧号编组为诱饵舰队在前,双鹤航母作为主力舰队在后伺机而动。既然是诱饵,美军也没客气,1942年8月24日,在侦察机发现其后,萨拉托加号航母放飞30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8架复仇者鱼雷机进行攻击。13:50分,美军共29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投弹,命中4枚。中途岛海战后新换装的复仇者鱼雷机也发威,在距敌舰800米,飞行高度61米处投雷,命中左舷中部,开了美军该型号鱼雷机击中航母的先河。此战中日军零战表现异常拙劣,所有参与攻击的美机全身而退,与中途岛之战大为迥异。
萨拉托加号航母,和龙骧号那种怪模样差别很大。
14:50分,从埃斯皮里图桑托岛起飞的三架B-17空中堡垒又对垂死挣扎的龙骧号高空水平投弹数十枚,未获命中,但拍下了下图所示的龙骧号最后时刻。几架龙骧号的零式战斗机在坠入大海前攻击了这些B-17轰炸机,造成一些损伤,但没有击落任何1架轰炸机。后来这些B-17轰炸机返回在埃斯皮里图桑托岛的基地时,有1架在着陆时坠毁,造成4名机员阵亡,这算是龙骧号最后对美军造成的伤害了。
1942年8月24日,从高空的B - 17轰炸机上看见失去作战能力的龙骧号。
18时许,原本就头重脚轻的龙骧号再也不好意思浪费自家驱逐舰的鱼雷,主动翻沉在东所罗门群岛海域。
战后经验反思
龙骧号的战沉意义也不大,诱饵被炸沉,主力双鹤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却仅击中企业号航母三弹。虽然企业号遭到严重破坏及着火,但出色的损管在战后一小时就完成了必要的抢修并恢复飞行作业。战后企业号前往珍珠港作大规模维修,两个月后就又回来了,正好赶上第三次瓜岛海战的圣克鲁斯群岛战役,与双鹤再次激战,简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
第3枚炸弹由堀江和美驾驶的飞机投下击中企业号,他本人阵亡,拍摄本照片的摄影师罗伯特亦阵亡。
这场战役中美国获得战术和战略上的胜利,因为日本失去了更多的舰只、飞机和机组人员,向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增援行动也被推迟。美军在战斗中只损失了7名飞行员,日本却失去了61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对日本来说他们是难以替代的,因为他们已制度化的海军飞行人员培训计划能力有限和缺乏训练有素的后备役人员,在随后的圣克鲁斯群岛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日本海军还将损失更多的有经验的飞行员。
龙骧号这种出身怪异,又不断堆砌改造,力求上位的航母,设计是很失败的。重心不稳易倾覆,风浪也能打坏它,续航不行载机少,是日本海军钻条约空子弄出来的残疾儿。但其一生东奔西走,侵华战争中它是急先锋,东南亚、印度洋上都有它的身影,最后作为诱饵力战美国海军,倒也算是尽职尽责了。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三) 以我国古代将军命名的日本龙骧号)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