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每日一词丨跨越 卡夫丁峡谷

每日一词丨跨越 卡夫丁峡谷

每日一词丨跨越 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之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相联系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灾难。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发达阶段, 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虽然不是一个肯定的结论,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卡夫丁峡谷”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走向的时候与俄国民粹派特卡乔的论战中产生的。马克思最早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里提到“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马克思说:“在俄国,由于各种独特情况的结合,至今还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的农村公社能够逐渐摆脱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为集体生产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存在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而占有它的一切积极成果。”马克思提出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指俄国农村公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可能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绕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从而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关于俄国如何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马克思说:“如果资本主义制度的俄国崇拜者要否认这种进化的理论上的可能性,那我要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俄国为了采用机器、轮船、铁路等等是不是一定要像西方那样先经过一段很长的机器工业的孕育期呢?同时也请他们给我说明:他们怎么能够把西方需要几个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交换机构(银行、信用公司等等)一下子就引进到自己这里来呢?”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路是,俄国革命适时发生并在西方先进国家取得革命胜利的无产阶级的帮助下,俄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不经历把“他们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的过程而进入新社会。

苏联农民积极加入集体农庄

马克思在1877年就指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马克思认为,俄国只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人民就势必遭受种种灾难和痛苦。恩格斯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明确提出,在西欧无产阶级的支持和帮助下,“那些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公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段的一切国家”。

在《给维・伊・査苏利奇的复信》(定稿)中, 马克思并没有提到“卡夫丁峡谷”一词,只是说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早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里, 马克思反驳那些批评家时就说:“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认为批评者对他的这种评价“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他非常肯定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在东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上的运用与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上的运用是不同的,他并不认为适应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也一定适用于东方落后国家。在最终定稿的信件中,他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在20世纪许多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得到印证,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日一词丨跨越 卡夫丁峡谷)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