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装甲掷弹兵
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装甲掷弹兵
那么什么是装甲投弹兵?
明确一点,这个兵种的德文叫做“Panzergrenadier”。
在德语里,“Panzer”的意思是装甲,“Grenadier”的意思是掷弹兵,综合起来就是“装甲掷弹兵”。但是在1942年以前,德军的编制内还不存在“装甲掷弹兵”这么一个编制,取而代之的是装甲师下辖的“Schützen”,“步枪兵”和一般的“Infanterie”,“步兵”(42年以后更名为“Panzergrenadier”的“Infanterie”均为摩托化部队,其余则为普通步兵)。1942年,为了提升前线士兵的士气,所有的步枪兵和摩托化步兵都更名为了装甲掷弹兵。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装甲掷弹兵并不是通常都装备有“装甲”的,绝大多数装备的还是一般的卡车和半履带车。
步枪兵团的建立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协约国将沉重的凡尔赛合约压在了德国的肩膀上,规定德国不得发展坦克、履带战车、重炮、重机枪、飞机等武器。德国国防军也被迫裁军到十万人。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并任用海因茨*古德里安发展装甲部队。按照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除了坦克以外,突击部队的核心就是机械化步兵。前进中的坦克需要协同和掩护,担负起这一重任的正是这些机械化步兵。因此,德国在1935年10月成立的最初三个装甲师中,每个装甲师除了两个装甲团以外还有一个步枪兵(Schützen)旅,但此时的步枪兵旅仅仅是作为辅助单位来使用。他们所拥有的火力支援武器也并不多。
1935年的步枪兵团的火力支援武器
轻型机枪 重型机枪 3.7 cm Pak 5 cm 迫击炮
团 部 4 2 0 0
第1营 34 18 3 2
第2营 34 18 3 2
总计 72 38 6 4
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德国人发现了装甲师内的坦克和步兵的分配有着许多的不足,再加上不断有新的装甲师成立,古德里安决定把装甲师内满编坦克的数量从560 辆下降到328辆。同时,将步枪兵旅下辖的3个营增加至4个营,并提高了火力支援武器的数量。到1939年,步枪兵的火力支援武器的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了。
1939年步枪兵团的火力支援武器
轻重机枪 5cm/8cm迫击炮 3.7厘米反坦克炮 7.5厘米步兵炮
团部
第1营 31/14 9/6 3 2
第2营 31/14 9/6 3 2
总 计 62/28 18/12 6 4
除了装甲师里编有摩托化步兵以外,在1937年,德国人还建立了4个摩托化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s(mot))。分别是第2、第13、第20和第29摩托化步兵师。每个师均有3个摩托化步兵团和1个摩托化炮兵团。满编为500名军官,2500名低级军官,13400名士兵和 100名专业工程师,共计16500人。配备500挺机枪、140门迫击炮、25门75毫米步兵炮、75门37毫米反坦克炮、48门野战炮、12门20毫米防空炮、30辆装甲车、1700辆卡车、1300辆摩托车和1000多辆其它车辆。
一辆梅赛德斯-奔驰LO-2000型卡车。虽说是“装甲”掷弹兵,但是直到战争结束也只有很少部队真正完成了车辆装甲化。大部分装甲掷弹兵还是要靠这些卡车来行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前,德国还以摩托化骑兵部队为基础建立了5个轻装师(Leichte Panzer Division)。轻装师下辖1个装甲营,2个步枪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侦察营(与以后的装甲掷弹兵师非常相似)。
战前确立的步枪兵战术
既然步枪兵是被编配在装甲师里的,那么就势必要和自己的装甲同伴们并肩作战。在一定程度上,步枪兵也是装甲师的中枢。步枪兵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协同坦克集群突破敌人的防线,随即包围、歼灭这一地区的敌军(与此同时坦克继续前进),确保后续部队能迅速通过。
在步坦协调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强大反坦克火力的敌阵地,步枪兵须在坦克之前夺取或尽可能牵制大部分的火力(当然像这样没有火力支援的步兵是很危险的,突击炮就是专门为支援步兵而设计)。
除了善于步坦协调外,德国步兵战斗力极强的原因还与他们的另一种战术——“核心渗透”有很大关系。这种渗透战术可以追溯到一战的“突击队”。德军的每个营、连、排、班都有自己的攻击正面。一般来说,营攻击400-1000米的正面,连攻击200-400米的正面,排攻击100-200米的正面,班攻击 50-100米的正面。在这些部队负责的正面之间,必定有一个较狭窄的“主攻点”。部署在“主攻点”的部队应装备最多的自动武器并能获得最充足的火力支援,这些部队称之为“核心”。在战斗时,渗透最深的部队将会成为下一个“核心”。“核心”将领导其余部队的行动,“核心”所在的位置随即成为新的主攻点。轮番下来,“渗透”就会转型为“突破”。这时,预备步兵开始进攻,消灭剩余的敌人。已形成突破的步枪兵与机动预备队一起继续推进。
这张照片很好地诠释了装甲掷弹兵和坦克的关系。不过更多时候,装甲掷弹兵是坐在车上而不是在步行。
波兰战役后的改编
所有的摩托化师都参加了波兰战役,除此以外的独立摩托化部队还有SS“元首”团和SS“希特勒警卫旗队”团。在战斗中,不少指挥官发现摩托化步兵师下辖的 12个摩托化步兵营太过于臃肿,在实战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基于这些报告,最高指挥部决定将每个摩托化步兵团的4个营减少到3个营,对于摩托化师来说,改编使得师内减少了一个团。
随后,第1、2、3装甲师吸收了这些部队,分别增加了一个步枪兵营。在这时的装甲师内,步兵和坦克达到了相对平衡的比例。
除了编制以外,摩托化步兵的装备也变更了不少。由于步枪兵们搭乘的都是卡车,在战斗时不得不从车上跳下来战斗,有时甚至得抛弃车辆,这样的延迟经常导致装甲部队孤军深入。没有步兵掩护的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在城市里就是波军反坦克枪极好的靶子。为此,德国装甲部队在进攻华沙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血的教训进一步促进了半履带装甲运兵车的发展,著名的SD.Kfz 250和SD.Kfz 251因此也迅速变成了装甲掷弹兵的代名词。
装有37毫米炮的SD.Kfz 251。这种著名的半履带装甲车在战斗中证明了自己优秀的性能。
经过改编后,到了法国战役时,德军所有10个装甲师都参加了法国战役。这回,他们已不再是波兰战役中那些新兵蛋子了。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炮火的怒吼声,法国仅一个月就屈服在了履带之下。
第二次扩军
法国被征服了,但是英国还在抵抗。力不从心的德国空军无法控制英伦三岛的天空,无奈之下,希特勒只好把矛头从西面转向东方。为了对付苏联这个东方巨人,现有的机动兵力很明显对付不来,于是,希特勒下令增加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的数量。在苏德战争开始时,德国已经拥有了2倍于法国战役时的装甲师和3倍的摩托化师。然而,坦克的不足却使得这些装甲师平均只有160多辆坦克,只有波兰战役的一半。于是步枪兵在装甲师内就更显其重要性。
我们是装甲掷弹兵
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德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谁知寒冷的冬天竟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敌人。由于推进过快,补给线过长,再加上雨季造成的泥泞和突如其来的严寒,整条战线上的德军部队都陷入了停顿。随即而来的苏军反攻更是将德军击退了好一段距离,不得不撤出了莫斯科郊区和已经夺去了的罗斯托夫。这是德国陆军第一次完全被动地挨打。苏德两军都在战斗中遭受了极大的伤亡,被迫在大多数地方停止了进攻,都转入了防守,度过了一段相对较平静的时光。
为了提升德国士兵的士气,以便进行下一阶段的进攻,1942年7月5日,陆军统帅部下令将装甲师内的步枪兵团更名为“装甲掷弹兵团”;同年10月,摩托化步兵师内的步兵团改名为“摩托化掷弹兵团”。到了1943年6月23日,摩托化步兵师最终更名成了“装甲掷弹兵师”。
一辆警卫旗队的Sd.Kfz 221。这张照片应该摄于1939年。在1942年,警卫旗队师升级到了装甲掷弹兵师。
装甲掷弹兵师的编制
在1943年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公布的1943年型装甲掷弹兵师包括2个装甲掷弹兵团,每个团3个营、1个炮兵团、 1个装甲营、1个自行反坦克炮连、1个高射炮营、1个侦察营和1个工兵营。总计有468名高级军官,2720名士官和10688名士兵。装备有81毫米迫击炮52门、120毫米迫击炮24门、20毫米高射炮63门、48门75毫米反坦克炮、8门88毫米防空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2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装甲营和自行反坦克营合计有48辆4号坦克、44辆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2辆150毫米自行步兵炮、12辆黄蜂自行榴弹炮和6辆胡蜂自行榴弹炮。但是,大部分装甲掷弹兵师都没有达到这样的编制。
在众多的装甲掷弹兵师中,有几个编制特别,而且出类拔萃,分别是:SS第1“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兵师、SS第2“帝国”装甲掷弹兵师、SS第3“骷髅”装甲掷弹兵师、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这些部队后来全部都升级为了装甲师,前三者早在 1943年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时就已经拥有了其它师级单位没有的虎式坦克,下辖的装甲单位是“团”而不是“营”。大德意志师还额外拥有一个喷火坦克连。
大德意志师的一辆三号喷火坦克
以上就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装甲掷弹兵)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