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
国产片
最近几年的国产片,鲜有上乘之作。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也只有我不是药神。可能这跟我个人偏好有关。在我看来,电影应当是一个闭合的圆。首先故事完整,叙事得当,这就是一部合格的电影。而如果能有深刻寓意,那便是上乘之作。不过规定也不必定得这么死板。即使不是有着深刻寓意的电影,如果完成度很高,那也可以算是经典。比如绣春刀,其实绣春刀就是部武侠电影,它很纯粹,武侠就是武侠,不讲大道理,故事完整,服化道精良。绣春刀给人的感觉,是纯粹的美学享受,而我不是药神则是引人深思。如果要类比的话,那便是李白和杜甫的区别,李白和杜甫,谁能算是诗坛第一呢?无法排名,只是风格不同罢了。不过,他们的共同点在于,诗歌的审美水平很高。
让电影回归电影,这是最难的。很多人看的不是电影,而是一种情绪。电影怎样不重要,电影的存在更重要。近几年大热的电影,无一不是打上了民族情绪的标签。像哪吒,流浪地球,还有战狼。爱国不是错,但是爱国变成生意,就让人有点不舒服。更无奈的是,煽动爱国情绪容易让人变得不理智。咱们的领导人都说过,爱国要理性。
我们抛开情绪,回归电影。国产片苦小鲜肉久矣,粗制滥造的画面,尴尬至极的演技,最多五毛的特效,不断挑战着观众的审美底线。矮子里面拔高子,能有一部技术达标的电影,观众们便如获至宝,大加赞赏。就拿流浪地球来说,它的特效是合格的,这也是可以体现出国产片技术水准的一部电影。它本身的意义要大于它作为一部电影的意义。你可以说,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不过,要加上限定词,是中国电影由五毛特效走向好莱坞水准特效的里程碑。同理,哪吒可以说是目前国漫技术水准的标杆,战狼可以说是目前商业大片的标杆。
不过,谈了这么多,我们都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来探讨国产片。还记得历史课本上学过的中国近代史吗?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史,总共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层,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服;第三层,那便是请德先生与赛先生来喝茶。技术,制服,思想,这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三个阶段。而放到电影上,也是同理。技术是最容易实现的,因为他们最好把握。现在的国产片已经开始朝着技术达标的方向努力了。但是国产片的硬伤在于,剧情与逻辑,很多导演把路走偏了,舍本逐末,而忘了电影的本质,其实是讲故事。无论你电影是编的,还是有现实基础,都一定要自圆其说,也就是形成一个闭合的圆。人物要有动机,剧情走向要有逻辑,否则处处都是bug。电影里可以不讲科学,但一定要符合一个理字。这个理可以是常理,也可以是作者给予的设定。这里我要吹一波我不是药神,程勇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好,这一半是徐峥的功劳,另一半是导演和编剧的功劳。程勇心路历程的变化,被细致地刻画了出来,他由一个俗的人,慢慢转变成了一个救人的神。一连串的事件促成了他的转变,这就显现出导演的叙事功力了。这里点名批评超蝙大战,你妈叫玛莎,我妈也叫玛莎,那我们不打了,我们是好朋友了。这是什么毛病,幼儿园小朋友互殴吗?
我们一直都说电影产业,而不是电影工业。主要是因为国产片还未真正形成工业规模,一是产值不够,二是没有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李安已经在推动电影工业标准发展了,而我们还在为自己的技术达标沾沾自喜。我个人感觉,下一步,国产电影会走向工业化道路。不过这也要看广电总局的意思。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可供执行的行业标准。也许是上位者觉得没有必要,也许是其他原因。但是没有标准,那就让下面的创作者们时刻都得揣摩圣意。为了不出错,那就只能参考以往,拍摄同类的电影电视剧,毕竟能上映的烂片比不能上映的好片,要有用的多。可以看到,前些年,电影电视剧同质化严重,体裁总是那么些,更是鲜有触及现实的剧。近两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不过这也不能一昧怪罪广电,资本有逐利的倾向,而观众的审美水平也是需要发展的。
国产片很缺乏探索精神,一如稳重的老者,总是重复过去的辉煌。我们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因为曾经的我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电影亦是如此,国产片曾经也是有很高水准的。不说别的,那些黑白老电影,比如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抛开它们的红色属性不谈,仅作为电影本身,这些电影也是很好看的电影。而动漫方面,我小时候就看过九色鹿,天书奇谈,邋遢大王,魔方大厦,黑猫警长,大闹天宫等国产动漫。诚然日本动漫占据了我们童年的一部分回忆,但是这些国产动漫,以别样的画风,新奇的脑洞,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有那么几年时间,无论什么电影,都一定得谈情说爱,可能是受到台湾偶像剧影响,也可能是为了稳妥,但是同质化太严重,是不利于发展的。就算是近几年。我也很少见到有突破精神的导演了。大部分导演都在重复自己,他们保持着自己的水准,可是时代却在悄然变化。就像胶卷相机,它没有错,也很好,可是数码时代来临了。电影没有突破的一个大的原因,应该是资本。资源把持在那些老人手里,而他们在重复着自己的过去。大鹏倒是让人有些意外,他拍了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居然愿意去拍一部吉祥如意这样的片子。能抛开自己的过去,尝试新的东西,他也是挺有勇气。
我有时会看看国外的视频网站,比如油管或者vimeo。油管上的dust和omeleto频道,里面有很多微电影,大部分都是个人或者小公司制作的,有的很好看,有的比较一般。vimeo上更是有很多短视频和微电影,形式体裁和内容丰富多样。无一例外,这些大部分都是个人或者小团队制作的。这些微电影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而反观国内,你能想到多少制作微电影或者短视频的人,也许你想到的是万万没想到,是屌丝男士,而这些都是偏娱乐向的内容。即使有比较有名的微电影,也基本都是大导演执导的,而这背后又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我们的抖音短视频倒是火到国外了,可是却少有严肃的视频作品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我记得看过B站一个拍摄手工匠人的纪录片,整个制作团队只有三个人,作者和他的女儿,以及一个朋友。他们的拍摄剪辑算不上专业,但是却呈现了真实。这部纪录片在网上小火了一把。这也说明国内也是有有追求的视频创作者的,只是还是太少。电影和革命一样,依赖于人民群众。如果国内形成了一个好的创作环境,那么不仅可以培育出好的导演,也会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毕竟,很多好莱坞大导演,一开始就是在自己家里鼓捣拍摄成长起来的。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很多自媒体人开始学习油管博主的视频制作经验。不过比起很多油管博主,国内的很多自媒体人在镜头前的表现还颇为拘谨。这是个好现象,也许在以后,电影创作领域,也会开始出现一大批小团队创作者。毕竟,形成群众基础,才能获取胜利果实。
以上就是(国产片)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