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原因就是普氏的密友自杀,从而给作曲家带来了不小的打击,甚至一度精神错乱。就像你听了理查•施特劳斯因为一家被炸毁的歌剧院而写的«变形»也许你会发出同样的疑问:至于吗?

至于,太至于了。

这位自杀的密友算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知己,他在当时也是为数不多认可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人,他的自杀就意味着少了一位支持者,更何况他是自己的同窗密友。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回闻到了死亡的血腥味,原来生命也如此脆弱,死亡其实离自己并不远。

关于这部作品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这部作品是一部复原作品,总谱于1913年完成,却在之后在十月革命中的一场大火中被焚毁,因此普罗科菲耶夫不得不凭记忆与录音对作品进行还原,还原之后的版本就是我们今天所听到的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g小调

单簧管与弦乐拨弦奏出诡异的跳音以后,钢琴登场,以三连音为背景奏出童话一样的主部主题,但到了主题的后半句,弦乐细分部的伴奏就像鬼魂一样,令人不寒而栗,钢琴也在这时加大力度强调。钢琴奏出心灰意冷的经过句后,长笛引导出主部主题再现,之后的经过句力度增加,进入谜一样迷茫的连接部,引出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让听众想到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有着同样的效果:跛子走路,左右摇摆,一瘸一拐,带着诡异的倚音,副部主题就完完整整地出现过这么一次,发展部中完全扭曲且再现部中没有再现这个主题。活蹦乱跳的副部主题结束后,钢琴牵头奏出结束部,这个经过句更加恐怖,神秘,甚至是哀怨的,好似一个人痛苦的呻吟。

由此,进入长达四分多钟的华彩乐段,这个华彩就是发展部。

这个华彩就是整个乐曲情感宣泄的过程,以发展主部主题为主,难度极大,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大跳,和弦以外还有极为困难的快速乐句,到既要求非人的速度又要求颗粒性,这是触摸极限的过程,华彩偏后的地方,钢琴从十六分音符六连音到三十二分音符八连音,到最后,作者要求筋疲力尽的钢琴家用最大力度敲击,华彩以钢琴的六连音结束,进入再现部。

(华彩是重头戏,主部主题发展较明显的地方及比较出彩的地方)

再现部就像是一个毁灭性的结局,让人们想到了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结尾。铜管哀嚎般的吹奏再现引子原本的跳音,这里像是末日来临,十分可怖,木管声部不仅被分得很细,而且每个声部都像是失去了控制,拼了命地塑造毁灭性的结局。

再现部很仓促,同时担纲这个乐章的结尾,中的主题再现部分只再现了主部主题的部分内容,活泼的副部主题无影无踪,最后以在钢琴波状的三连音中结束第一乐章。纵观华彩乐段,再现部及结尾,就像是一个可怕的疯子或是精神病人将周围的一切摔得粉碎,失去控制的发泄过后,是极度的空虚,情绪得以暂时稳定。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托卡塔型的谐谑曲,复三部曲式。在结束了艰难的第一乐章后,演奏家要面对的是这个快到飞起的乐章,乐章不到三分钟,但是紧跟在第一乐章后面,演奏者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所以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个乐章有着明显的普氏风格,挖苦事的讽刺,和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谐谑曲非常像,要求速度,要求戏谑,目的是让每一个音符发挥幽默的本质,吸引听众,同样,也要求极为活泼,我喜欢叫这个乐章濒临失控的高速公路,因为整个乐章钢琴都是十六分音符四连音的疾驰,给我的感觉就像一辆疾速行驶的车(钢琴)不断地变道超车。

除了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这个乐章也让人们想到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野驴,同样是钢琴飞速的进行,同样是挖苦式的讽刺。

第一部分即主题陈述段,乐曲在冷酷的d小调中飞速进行,有着强烈的戏剧性和张力,让人喘不过气来,为单三部曲,小号两次号角一样五度大跳作为第一段这个单三部曲中第一与第二部分,第二与第三部分的分界线。钢琴以魔鬼的速度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呈现,用抓狂来形容非常合适,单三部曲的中间部分是升c小调上的模进,令人尴尬并不适的节拍变换强弱对比将作者挖苦式的讽刺展现出来。小号响起,第一段第二部分结束,第三部分开始,变音越来越多,在钢琴发动机一样的准备中拉开中段序幕。

中段转为f小调,比起第一部分更诙谐,也没有第一部分那么冷酷,但仍然显得奇特怪异,中段很短,没过多久又进入到抓狂状态中,即再现部第三部分。

再现部并没有分成三个部分,虽然是单一的部分,但内容上大为扩充,是之前内容的大杂烩,最后,在d小调中结束。

第三乐章

复三部曲式,g小调

这个乐章让听众想到了作者的第二交响曲,那部被称作钢铁铸成的城市,原因是充满了工厂一样刺耳的音符,音乐就像战争机器,碾压每个听众的心。虽然这个乐章是个间奏曲,但这个乐章更尖酸刻薄,更有谐谑曲的味道。

小泽征尔在谈到这部作品时,曾感慨这个乐章的混乱程度,他说每到这个乐章,自己仿佛就是个交警,面前是糟透了的车祸,他的首要任务是指示谁该进了谁不该进,来解决这令人排斥的局面。

乐章上来有个不长的引子,引子就是这个乐章最大的素材:低音持续的大跳,有一种军队的践踏感,单簧管狞笑般的下行三连音阴险狡诈。第一部分杂乱无章,虽然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但每一部分都没有终止式,仅有保持连贯的停顿,除此以外,四小部分每一部分都不同,第一部分是双簧管狡猾尖酸的吹奏与钢琴儿戏般的乐句,第二部分是快速的上行音阶与戏谑的和弦,第三部分是强有力的带重音记号且弦乐拨弦伴奏的和弦,且节奏不规律,酷似非正常的心跳,第四部分又萎靡不振,作曲家在这里要求音符时值尽量保持,这还不够,单簧管引子中的三连音再现,第一段所有的内容均再次以变奏的形式重现,钢琴团团转的三连音尤为明显。这足以迷惑听众,让他们失去所谓的方向。

中段很短,乐队演奏主题旋律,钢琴作为伴奏奏出刮奏和音阶,速度惊人,还要保持颗粒性,做到毫不含糊,又要甘当绿叶,因为主题在乐队,这是何等之难啊。接下来的中段,以钢琴三连音为主。

再现部像上一个乐章的再现部,是个综合性的再现部,但是再现部也有很大的迷惑性,那四部分再一次进行了变奏,并有所缩减。除此以外,本该出现在最开始的引子素材却在最后出现,钢琴与乐队都处于癫狂的状态,钢琴疯狂的和弦与喧闹的木管还有第一小提琴的泛音沆瀣一气,这就是这个乐章的最高潮。在木管组奏出原单簧管下行三连音后,大提琴与低音提琴低调地奏出大跳素材,前者拨弦,后者拉奏。所有内容再现完毕,轻轻地结束这个疯狂荒唐的乐章。

第四乐章

奏鸣曲式,g小调

第四乐章奏鸣曲式的终曲,是这部作品中是情感最细腻的部分,这个乐章的主题对比十分明显,暴风雨的主部主题和俄罗斯歌谣一样的副部主题的对比十分吸引人,并且主题的呈示,发展都十分饱满,唯独再现部与第一乐章如出一辙,仍然没有再现副部主题。这个乐章副部主题散发着俄罗斯民间歌谣的芬芳,但在再现部中被无情地省略。这两个乐章的在线不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再现部都兼结尾,所以结束得十分仓促,毕竟这是一部暴躁的作品,没有太多给美好的事物,别忘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原话,这个作品是物理的,十分机械。

乐曲一开始就是狂躁不安的引子与上蹿下跳的主部主题,延续了第三乐章的疯狂,作曲家在这里明确标注了暴风雨般的,钢琴雨点一样的弹奏和时隐时现雷鸣般的鼓点体现了这一要求。风暴总是很快就过去,钢琴零星的几个音符就是最后的几滴雨,再然后,是空虚的连接部,由几个孤零零的和弦组成。

副部主题再这样一部狂躁的作品中显得难能可贵,优美的旋律,童谣的风格,还不乏冥想的意味,这也是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小编十分偏爱的一个。钢琴用中低音区将副部主题娓娓道来。钢琴独白过后乐队唱出副部主题,钢琴配合,十分感人,情感细腻到极点。美好的副部主题之后,是结束部,普罗科菲耶夫作品有个特点,美好的事物总是以一种令人无语的形式结束,比如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开头,独奏小提琴将深沉的主题陈述之时,乐队以前十六后八的粗野节奏以及独奏刺耳的双音结束,再比如,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变奏主题恬静美好的印象却被接下来令人崩溃的第二变奏毁掉,这个乐章也是,副部主题被难听至极的喧闹代替,这就是结束部,结束部中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再现部开始会再次出现。

发展部很大,首先是以主部主题为发展的华彩。华彩比起第一乐章的阴森以及恐怖的技巧,在这里显得更沉得住气,它不再像精神病人无厘头的发泄。从慢到快,从十六分音符四连音到六连音,主部主题浮出水面,华彩结束,进入整部作品最独特的地方:两个主题同时发展。乐队进行副部主题的展开,钢琴仍以华彩乐段的音型对主部主题进行展开,愈加热情后,沉寂下来,这是为最后的再现部做准备。

这部作品无疑是冷色调的,因为到最后乐曲都没转入G大调,仍是g小调。再现部以华彩前结束部的动机急促开始,之后,再现主部主题,最后,钢琴不顾一切的刮奏急促地在g小调结束这部艰深阴郁的作品。

版本推荐

以上就是(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