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诗歌简短
六一儿童节诗歌简短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这首七觉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赏析:
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前两句生动地描摹出牧童洒脱的形象、悠闲的心情:后两句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时也在赞美牧童。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赏析: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寒天弄冰,说明童心炽热。金盘、银冰两相辉映,赏心悦目。而声音更是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然后又变成“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声意俱美,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取冰为铮、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铮:一种乐器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赏析:
牧童身着蓑衣,头戴斗笠,碰见来往行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的时候躺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逢人皆傲然”,牧童表现地很骄傲,俨然有些小大人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
孩子放学早,一回来就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也凸显了儿童身上蓬勃的活力。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赏析:
篱笆外面有个人家没有系船,随着春风驶进钓鱼湾。小童看到了,以为是来了客人,急忙去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赏析:
白天在锄草,夜晚搓麻,村里的男男女女都有劳动。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桑阴下像模像样地学着种瓜。农村的孩童们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也自己学习农活。一个“也”字,刻画出一个孩童“有样学样”的天真形象。
在儿童节的这天不妨将你的祝福写在贺卡上,送给你家的宝贝孩子或是你童心未泯的朋友吧~
亲,喜欢(六一儿童节诗歌简短 六一儿童节诗歌朗诵大全)记得收藏,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