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
(遥远的救世主)
在这段话中让我触动最大的是这一句:
当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一会我是我,一会我又不是我,那我不是我还能是谁?就像丁元英所说:这就是一句鬼话。然后我再读了一次,“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这句话重点原来是在“你不知道你”或者“你知道你”,那我们如何能知道我们自己呢?(停顿)那就是正确地认识自我。
对于认识自我,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何为自我?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家看到的我只是表象的我,完整的我还包括着我所处的社会关系。
在上次的读书沙龙中提到人是由标签和感受组成的,标签就是我自身具备的属性,我所学到的技能,都可以归为标签;感受就是在我所处的社会关系中我自身的一种反馈,或喜或怒或哀。
但我们常常听到“不忘初心”,初心是一种很纯粹的状态,那是没有标签的,所以我们可以将“不忘初心”理解为“去标签化”。我们也常听到要控制情绪,学习情绪管理,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将“控制情绪”理解为“学会掌控自己的感受”,“去标签化”和“掌握感受”是对我们自身的否定吗?因为前面说到自我是由标签和感受组成的,是的,是对自我的否定,不过只是对自我世俗部分的否定。
我们在这个不断否定的过程中,也就是不断对自我修行的过程中,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感受”,才能做到对自我的如实观照。
在正确认识自我,做到对自我做到如实观照之后,我们才能做到对世界的如实关照,也就是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绝大一部分呢就是掌握、运用并遵从事物背后发展的规律。
就拿书中的丁元英来说他在能够在刀光剑影的商战中看到了背后的运行规律,抓住规则的漏洞来帮助实现目标。反观叶晓明和冯世杰等人,只想跟着大佬喝汤,“等靠要”的心态让他们不能主动的去思考表象背后的“实”,没做到如实观照,最终被表象所迷惑。
可是为什么叶晓明他们不愿意去做到如实关照呢,他们在等,他们在靠,他们在要,他们在等待一个救世主,因为他们觉得只要跟在大佬后面一些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就像书中所展现的一样,生活总是有许多意想不到,不过如果可以像丁元英一般做到如实观照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意想不到也是有迹可循的,因为意想不到背后的客观规律是不会改变的,想要掌握这种客观规律,就需要我们做到如实观照,做到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就做到如实观照?
因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是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对我来说就是一场修行,我呢,就是苦行僧。
不过我要做苦中作乐的苦行僧,那我以何为乐呢?对于我而言,我会以生命中的美好为乐。我会尽力在基础性的工作中找到高效的工作方法,体会到自己的成长的快乐;我会在忙碌的生活中观察四季的变化,体会身处在大自然中的快乐。
愿大家都能找到生命中的快乐,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遥远的救世主))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