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冯骥才简介(作家、画家——冯骥才)

冯骥才简介(作家、画家——冯骥才)

冯骥才简介(作家、画家——冯骥才)

2000年统计,中国共有371万个自然村,2010年剩下263万个。大约每年9万个消失,平均每天消减80到100个村落。少数民族就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他们的村落若没有了,文化就没了,民族就消失了,这是国家的重大问题。

他是“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他还是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冯骥才先生。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 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 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我人生接过的最后一件大事是教育。朋友说,文化人最好的归宿是晚年把自己安顿在大学里,整理思想,做研究做学问;而我到大学却出于一种很强烈的现实责任。

我说责任,是因为我身边太缺乏年轻的有识和有为之士,我要在学院建立起一支真正的人文工作的团队;我不喜欢在象牙塔里坐而论道,不喜欢制造高不可攀。我追求有生命的思想,即在思想里听得到现实的脉搏。

同时,我认为当今大学缺乏灵魂,这灵魂就是人文精神。我想在大学校园的腹地建设一块纯净的人文绿地。为此,我院的院训是“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

我对研究生最高要求不只是优等的论文,而是视野、思想能力、操作力、对社会和文化的责任。

我重视大学的文化保存,追求学院的博物馆化。经典和纯粹的文化精神应当首先由大学体现出来。

学院的背后应是独立思考与活跃自由之思想;学院的面孔应是一种由深厚的文化积淀养育出来的文化气质和明彻镇定的目光。

冯骥才从小就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及各种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

由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阅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等活动,并且担任《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

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艺术顾问。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已过古稀之年的冯骥才已经渐渐远离作家的光环,一年中有多半时间都在中国那些濒临消失的古村落间奔走,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人们称他“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2003年开始,大冯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2009年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

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

冯骥才认为,古村落的价值绝不小于万里长城,抢救古村落就是和时间赛跑。现在冯骥才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但仍无法阻挡城镇化大潮下传统村落的消失。

以上就是(冯骥才简介(作家、画家——冯骥才))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