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勒克莱尔坦克(法语:Char Leclerc),又名雷克勒坦克,非官方代号AMX-56,是法国国有军火商GIAT(现奈克斯特公司)所研制的主战坦克,它在1993年起取代1960年代服役的AMX-30主战坦克。主要用户是法国陆军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勒克莱尔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法国名将菲利浦·勒克莱尔元帅(1902~1947),他在解放巴黎时是进入巴黎的自由法国第二装甲师师长。
发展沿革
1970年代起,法国陆军的主力AMX-30战车已经显得老旧,而法国陆军使用的数种战车如AMX-13、AMX-30等战车在设计上均已机动力为第一优先目标大量牺牲装甲厚度。然而,198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大幅进步,当时先进的主战坦克如德国豹二、美国M1艾布兰都能有效兼顾火力、机动力与防护力,免去了设计上痛苦的抉择,火力上,使用大口径主炮与先进射控系统;防护力则运用高科技复合装甲,防护效能远高于相同厚度的传统钢质装甲并配备高功率发动机与优良的悬吊系统后,虽然火炮与装甲的提升使重量大幅增加,但仍得以拥有出色的机动力。此外,随着单兵反战车武器在战场上大量运用也使AMX-30这类“薄皮”战车处境日趋艰困。
法国陆军于是在1977年提出新坦克需求,称为EPC(法文Engin Principal de Combat)进口战车的提案,例如M1艾布兰、豹2型坦克,或是梅卡瓦主战坦克等。但是上述几款主战坦克都被否决或延议;与德国联合研制新型战车的提案也于1982年取消(两国在1950年代有合作开发战车却分道扬镳的记录,最后德法分别推出豹一与AMX-30)。法国称此新战车研发案为拿破仑一世(Napoloon I),德国称之为KPI-3。然后,此项研发案由于意见不合等种种因素于在1982年12月宣告撤销。)。
在这段期间内,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也以AMX-30的基本架构推出AMX-32与AMX-40战车,不过均未获法国陆军采用。德法联合研发案告终后,法国决定自立发展新一代的战车,计划名称为发动机导向战斗(Engin Principal de Combat,EPC),由GIAT集团承包研发工作,基本设计在1985年定案,1986年1月正式命名为雷克勒主战坦克 (编号AMX-56),以纪念二战时期首先率军进入巴黎的法国陆军名将菲利普.雷克勒(Philippe Francois Marie Leclerc)元帅。第一辆勒克莱尔原型车在1989年年底推出并在隔年在圣多利举行的欧洲陆军展中首度公开展示。法国总共制造了6辆原型车进行各项测试,16辆预量产型则从1991年9月起陆续出厂。与豹二、M1相同,勒克莱尔也是一款能同时在火力、机动力与防护力都有出色表现的先进主战坦克,其思想较AMX-30的时代可说是截然不同。
虽然勒克莱尔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全球第一种第四代战车”(有人则称之为“20世纪最后传统构型主战坦克”),但报价却也令人“瞠目结舌”,让M1A2、豹二A5/A6与英国挑战者2等西方战车望尘莫及,仅日本陆上自卫队90式战车的“身价”可相媲美。1990年代后冷战时期,法国国防预算大幅缩减,造价高昂的勒克莱尔自然是难以幸免。法国陆军最初计划采购1400辆用已全面替换AMX-30,不过这个数量不断缩水,最终跌至今日的406辆(在1993年订购354辆,2001年下半年为了维持勒克莱尔的生产线而追加52辆雷克勒Block 2+订单,然而只有320辆为战备车,其余则为军校教学用车或预备用车与20辆装甲回收车型),比原先估计的需求量低很多,也无法全面汰换AMX-30,而AMX-30则持续服役迄今。
相对于其他西方战车,勒克莱尔更注重主动防御手段,借此减低装甲重量,以及增加机动性闪避炮火和取得有力射击位置。
2004年批次10生产完成,加装了新资讯系统,可以和战场上所有车辆分享敌我目标。这批96辆也称为“第三系列”。
设计
勒克莱尔除了具备M1、豹二等当代精锐战车必备的任何特质之外更以大量应用当代尖端科技著称于世;法国更宣称勒克莱尔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第四代战车(换言之根本就不把M1与豹二放在眼里)。由于设计之初便引用最新的科技与概念(尤其是紧凑的新型动力系统)勒克莱尔的体积相当紧致,长度比M1、豹二短了约1m,车高仅2.47m,节省的体积重量不仅仅是用在装甲防护上,也预留了未来的提升空间,这是M1、豹二等较旧且庞大的车种无法达成的的。减少体积不仅使得被弹面积缩小,也让勒克莱尔在拥有与M1A2同样厚实的装甲的情况下仍可维持54.5公吨左右的战斗重量,使战车的机动力大幅提升,降低战略运输与桥梁承载的负荷,而且各国原有的装甲回收车几乎都能拖动勒克莱尔,无需配合勒克莱尔换装新型装甲回收车并减低使用国换装成本。
武器系统
战车炮是GIAT CN120-26 120毫米滑膛炮,可以和其他北约120mm战车如德国豹2型坦克和美国M1艾布兰共用弹药,但是实际上配发的只有法国国产弹药。炮管上有隔热套筒,但没有自动排烟器,这是因为法国坦克采用压缩空气吹除炮管的硝烟。炮塔设有自动装弹机,以减少一名装弹手的配置。设计上是先有自动装弹机再围着它建造炮塔,与其他战车先有炮塔再放入装弹机的设计不同,因此减少了很多问题。装弹机每分钟可装12发,机器内可搭载22发;勒克莱尔有五种弹药可用,但是和其他装弹机一样不能在一轮射击中更换弹种。
最普通的弹种有常见的钨弹头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和高爆反战车弹(HEAT),有18发预备弹药可以携带。另外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可以在时速50 km/h下开火攻击4,000米外目标。
勒克莱尔战车炮为52倍径,长度比44倍径,与同代其他战车相比更长,也更有威力,使弹头有更高炮口初速(近年来,更新型的德国和英国战车皆采用55倍径主炮,较勒克莱尔更具威力,美国则使用贫铀穿甲弹弥补因炮管较短导致穿甲力不足的状况)。勒克莱尔不同于M1与豹二的是勒克莱尔的主炮采用自动装填系统,省略了装填手故全车仅需三名操作人员;自动装填不仅减少了人力需求而使得战车体积更加紧致,亦可有效提高主炮射速(达每分钟12~15发,不过遇上机械故障时就得委屈炮手来装填)。勒克莱尔使用的自动装弹机不同于俄式战车的旋转式自动装弹机,勒克莱尔使用的是炮塔尾舱平推式(Band Magazine)设计,不仅可靠性较佳,而且将弹舱置于炮塔尾端使乘员得到较佳的保护(例如能采用坚固的弹舱隔门、炮塔顶部加装泄爆等设计)而不像俄式战车的乘员坐在弹舱上面。此套自动装填系统由微处理器控制,最多能使用六种不同的炮弹,由车长或炮手选择弹种装填发射; 不同种类的炮弹分别摆放在特定弹位,装填时系统依照选择的弹种,将该弹种的弹位转到提取位置并填入炮膛 ;装填时炮管必须在固定的仰角,但若自动装填系统故障,炮手仍能手动装填弹药;此外,战斗室与炮塔尾部弹药舱之间设有强化防爆隔门,炮塔顶部弹药舱上方则设有泄爆板;这套自动装填系统所有的动作(弹带输弹、进弹等)都以电力服务器驱动。装填时,主炮会固定为1.8度的俯角,接着处理器控制驱动马达转动输送带,将指定的炮弹转至中央出弹位置,再由推弹杆推入炮尾装弹机中,装填完毕后便回复原先的射角。(为求谨慎,法国在研发阶段先后制作了多达16套原型以求在量产车上的成品能臻至完美而不是像俄式战车的自动装弹机故障不断)。勒克莱尔共搭载40枚主炮炮弹,其中各11枚位于自动装弹机的储弹带上下两层,另18发则储存于驾驶座右侧的鼓状弹舱内,当自动装弹机耗尽后便由炮手手动取弹(自动装弹机的车外补给门设于炮塔尾部)。
勒克莱尔还有一挺12.7mm 同轴机枪和遥控式7.62mm防空机枪小枪塔,不同于许多北约(NATO)战车同轴和防空机枪都是7.62mm(美国M1除外,它有一挺7.62mm同轴机枪和两挺防空机枪,一个是7.62mm一个是12.7mm)。
勒克莱尔使用FINDERS战争管理系统和ICONE TIS数位通讯系统,统整各车资讯和位置给更高层指挥官。
勒克莱尔数位火控系统可由炮手或车长控制,可以看到所有车上瞄准器和摄影机统整的即时画面,包含炮手的SAVAN 20瞄准器、Thales Optrosys公司研发的SAGEM驾驶日夜间OB-60监视系统。亦可以同时锁定六个目标,其效能非常接近英国挑战者2战车。
火控设计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射控系统精密复杂,以三具
车内主控台
数位计算机(总共有30个处理器)为核心,自动化程度极高,以数位中央处理器为核心,连接车上所有的目标观测器、传感器、弹道计算机与所有的稳定系统(包括观测器与主炮)。接战时,射控计算机通过观测系统传来的资料自动进行目标信息统整,资料计算机则传送本身的资料,此外也获得大气感测装置获得的资料,计算出射击参数;此外,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主炮稳定系统、主炮俯仰系统以及炮塔旋转系统均透过射控系统与HL-60/70的稳定系统、旋转系统进行同步连动,使得炮塔能自动定向,主炮永远指向目标并抵销行驶时的摇晃震动。
由于车长与炮长各自拥有独立的精良观测装置,
横风传感仪
加上精良射控系统的整合,使得勒克莱尔拥有猎歼(Hunter-Killer)能力:当炮长正用瞄准器与主炮接战某个目标时,车长就能用他的独立瞄准仪搜索下一个目标,等炮长接战完毕便按下按钮,自动将炮塔转向新的目标,让炮长立刻进行新的标定与射击工作;此外,车长如果在炮长追描一个目标时发现另一个更有价值的目标,便能超控炮塔去对准新的目标。HL-70瞄准仪保有加装激光测距仪的空间,未来如果加装(例如售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勒克莱尔UAE),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多目标猎杀能力将由“猎歼”进阶为与英国挑战者-2同级的“猎杀-
炮塔顶部
猎杀”(Killer-Killer)能力。
车长与炮长的控制面板上都有VDU显示器,能彼此监看对方瞄准仪的画面。在60秒内,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观测与射控系统就能标定并攻击6个不同的目标,而变更目标射击的循环时间仅需4~6秒,多目标接战能力强大。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能在4000m以上的距离发现目标,在2500m以上的距离能完成目标辨识、锁定并展开射击,越野行驶时的主炮第一发命中率高达95%,在实际测试中创下35秒内连续命中6个目标的纪录。
装甲防护
本车装有GIAT公司Galix战斗载具防御系统,可以发射烟雾弹和红外线干扰弹,或是反人员榴弹。
雷克勒的装甲采用模组化设计,炮塔和外壳是用焊接钢板外挂的复合装甲,可以轻松升级或更换装甲块。法国陆军的要求标准淘汰了70种专门防御空心装药武器的复合装甲,只好选择自行研发一种多孔钢板装甲系统,防护力可以比得上早期豹2战车。本车投产的90年代初期装甲算是西方战车中最厚的,几乎所有设计都被压到最紧以装上最大极限装甲。然而整个90年代中战车的装甲趋势一直增厚,例如外销市场上的主要对手豹2A5,就预留了扩充装甲的空间。而且德国豹2A4和英国挑战者2式战车都使用钛钨合金装甲块,迫使勒克莱尔在2001年,批次10终于加上了NERA反应装甲以弥补落后不足。
动力系统
V8X-1500的八汽缸柴油引擎提供1,500马力,匹配SESM ESM 500自动变速装置,内有五档前进档和2档倒退档。官方公布路面极速72km/h,越野55km/h(有报告表示可以达到80km/h)。最大行动距离550km,外加油箱后可以到650km。涡轮是Turbomeca TM 307B 燃气涡轮引擎,还有补助动力系统可以在引擎关闭时供电。
雷克勒的引擎采用横置式配置,车身较短,每侧只有六对路轮,较同样1,500匹马力的美国M1及德国豹二型少一对路轮,战斗重量仅56吨,是同时期欧洲重量最轻的主战坦克之一(仅次于俄国T-80及T-90坦克),有极高动力重量比(每吨27匹)也是加速最快战车(0到32km/h仅5秒)。引擎排气管在左后方,可以减少热讯号;引擎有五个前进档和两个后退档;外挂装甲的油箱可以装载1,300升,还能加装两具200升油箱在炮塔后方,但是战斗时必须抛弃因为会阻挡炮塔转动。
齿轮箱装有紧急刹车装置可以达到7m/s²(0.7G)刹车率。但是成员必须绑上安全带才能使用该装置,因为反作用力极大。
延伸型号
为了支援勒克莱尔坦克,GIAT首先在1994年推出勒克莱尔的装甲回收型(ARV),接着在1997年开始研发简称E系列(Engineer)的勒克莱尔工兵车系,包括EPG装甲工兵车、PTG装甲架桥车以及可供ARV、EPG使用的KD-2模块化排雷套件等
装甲回收车
勒克莱尔ARV装甲回收车:此车1994年推出,任务包括拖救、抢修抛锚在战场上的勒克莱尔坦克或其他战斗工兵的任务。勒克莱尔ARV沿用与勒克莱尔的底盘底盘设计,但车体增长,承载轮增为七对,此外也省略了炮塔。车上的工兵装备都由莱茵金属陆地系统部门(Rheinmetall Land System)制造,车头左侧设有一具回旋范围达270度的伸缩液压吊臂,能举起30ton的物体,故可吊装勒克莱尔坦克的动力包件或炮塔总成。车上主绞盘钢缆长180m,拖曳能力达35ton,辅助绞盘则有1.5ton的拖曳能力。此外,车身前端有一具液压铲,能推土构筑防御工事,在使用机械吊臂时则支撑地面以稳定车身。
装甲工兵车
勒克莱尔EPG装甲工兵车:用于支援装甲部队作战,与勒克莱尔ARV保有70%的共通性,任务包括除雷、构筑射击阵地、挖掘壕沟、构筑障碍工事等等。勒克莱尔EGP的底盘与ARV型相同,也配备相同的液压铲、吊臂与绞盘系统,不过吊臂前端可更换吊桶、钻头、抓钩或铁鎚等配备,或于车体后部搭载填壕柴束等铺路/阻绝器材。此外,勒克莱尔EPG的车顶加装一门用来爆破工事或障碍的142mm迫击炮,车上携带100发迫炮弹。
装甲架桥车
勒克莱尔PTG装甲架桥车:配备英国维克斯(Vickers)公司的通用架桥装备(Universal Bridge Launching Equipment,UBLE,与酋长式AVLB相似),可选择跨距26m的10号桥身或跨距13.5m的12号桥身,均为剪式桥。此外,GIAT还自行开发了一种专为中东环境设计的桥身,桥身呈中空弧形以跨过油管。
装甲排雷车
KD-2模块化排雷套件:可供勒克莱尔ARV、EGP使用,包括一具英国Pearson制造的FWMP车头除雷犁、一组GIAT的DEMETER磁讯号引爆器、一套Pearson的带路者(Pathfinder)雷区路径标示系统(携带100枚可重复使用的标竿,以压缩空气打入地面,供后续部队识别路径),以及两组设于车尾的波兰制Pronit火箭排雷索(排雷索长110m,以火箭射出后能引爆4至8m外的地雷),或者选用GIAT开发的Minotaur火箭排雷索。FWMP除雷犁安装于车头推土铲的的位置,故使用前需先卸下原本的推土铲。勒克莱尔ARV可用吊杆完成KD-2套件的装卸,加装后吊杆与绞盘仍能操作,故保有拖救、维修的能力。
城镇套件车
ction en Zone Urban,AZUR)的套件乃由GIAT研发,在2006年6月的欧洲陆军展中首度公开,用于强化勒克莱尔坦克的城镇战能力与存活性。防护方面,AZUR套件在车体两侧、车尾与炮塔后端加装装甲套件,包括侧裙先进复合装甲板,车体两侧、车尾与炮塔后部均加装栅栏装甲以抵挡成形装药弹头,发动机舱顶部还加装装甲板以提高防护性能 ,此外还在底盘后部加装可抛弃式的置物箱。武装方面,AZUR套件引进遥控机枪,使车长不必暴露出车外就能有效操作,此外还包括供120mm坦克炮使用的软性目标杀伤用高爆弹,以及供GALIX多用途发射器使用的镇暴/驱散用新型非致命弹药。
此外,AZUR套件还改良了勒克莱尔近距离与高仰角观测能力,以有效察觉躲在制高点或近距离掩蔽处的敌方人员 ,并且在车体外部安装供外部步兵联络车内的电话。在野战环境下,AZUR套件不需要任何特殊工具辅助,就能在半天之内由步兵完成安装,使勒克莱尔能根据任务性质与威胁强度的不同迅速变换坦克的防护构型。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