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简介(永远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简介(永远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属于清代皇家三山五园中的一个园,最早是由康熙赐给四皇子胤祯的藩赐园,并不是最高规制的园林,在四皇子胤祯继位之后,1724年对圆明园开始正式扩建,圆明园的规格也提升为皇室最高规格。
雍正时期对圆明园的扩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在原赐园的南面建设了大宫门和宫廷区用来办公。第二就是在原赐园的东、西、北三个方向修建了水系和各式的水榭楼台,这个区域主要是用来休闲。第三就是修建了福海及其周边配套建筑群落。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圆明园是一个能够满足皇帝办公和休闲居住的一个皇家园林,总占地约3000亩,是一个融合南北风格和中外建筑特色的平地水景园林。
西洋楼遗址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个欧式园林,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于乾隆十二年 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 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
今天我主要拍摄的就是这个西洋楼遗址,在圆明园中这个景区是单独售票的,票价15,比圆明园门票还要多5块。
西洋楼遗址分布在一个东西狭长的区域,南北较浅,下午的时候,西边的斜阳余晖投射在建筑遗迹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壮和苍凉,那些沉默的巨石凌乱的躺在枯草中,就像是被击倒的武士。
圆明园先后被抢掠过二次,第一次是在1860年10月6日,按理说这个季节是北京最美的金秋季节,但是英法联军却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闯入圆明园大宫门,20多名技勇太监奋起抵抗失败,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10月7日,英法联军疯狂抢劫、破坏两日之后,向北京城区开进。
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西洋楼遗址门口有一尊雨果的雕像,我当时经过雕像的时候听见有位游客好奇的问:圆明园怎么会有维克多雨果的雕像呢?读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原因了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次遭劫掠,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这一次,除了八国联军的劫掠之外,土匪地痞开始趁火打劫,他们把圆明园内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就这样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彻底摧毁。
我特别不愿意重述这一段历史,但是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都牢记:落后就要挨揍,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傍晚时分的福海波光粼粼,光影摇曳,坐在水边的长椅上心旷神怡,圆明园虽然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但是昔日皇家的气度还是顽强的保留了下来,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一种中正平和的美,大气磅礴,春风拂面,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游览大概五分之一的园区,希望下次得空再去游览。
以上就是(圆明园简介(永远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