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 最轻 载人往返金星登陆器讲解
史上 最轻 载人往返金星登陆器讲解
这里是枫糖菌_lyx,出于各种原因载人往返金星下篇视频被鸽了
不过我花了一个多月设计怎么能不分享下呢
首先这个登陆器我是冲着“最轻”来设计的如果接着使用rd270m之类的引擎
登陆器的质量很难在ReachStar的登陆器(质量约为360t)的基础上很难有大的进步
然后我选择了原版Liguid Fuel,起飞段重量仅为129.622t
如果你觉得原版燃料过于魔法的话,我会在重置版中改回传统的燃料...
超轻登陆器1级设计
1级 首先是登陆器,为了做到尽可能的轻
首先将载人舱的烧蚀剂和li全部移除
将二氧化碳、污水和垃圾的储存空间全部用于储存燃料
重量由0.9578t降至0.727t,加上燃料后重量为0.887t
在加上一小节油箱和4个太阳能板及NT-5R引擎
登陆器1、2级设计
2级 分离器全部使用AIES的 SAT-3这个0.007t的分离器
这里为了好看用了下SSTU的一个整流罩
中间塞了个H-CA1有1.5扭矩的动量轮
一节自定义油箱后是LV-T15引擎
登陆器起飞段质心和升心
3级采用芯级+两个助推+两个副油箱
由两个副油箱向助推,助推向芯级供油的逐抛式尽量减少死重
引擎采用魔改的SpaceX Raptor引擎
(1.3.1之下所有的引擎在金星表面比冲为0)
由于有节点加固模组所以可以用TR-8A这个0.0037t径向分离器
为保持飞行中的稳定重心需在质心之下,所有在尾部加入了4个尾翼
再入状态的质心和升心
登陆器底座采用自定义油箱的耐热油箱,里面装有可供宇航员一年的食物和氧气
和18天的水(加上水循环模块也可用宇航员一年)
还带有少量燃料供引擎起飞从0至最大推力时使用,当引擎只最大推力时与登陆底座分离
还有两个KIS箱子,两个气闸舱(使用舱内转移让宇航员快速穿越与底部和驾驶舱)
带有8个LT-1着陆支架(这样以防止挡到引擎和尾翼又比较美观)
两边带有两个大柱子一开始上面安装有尾烟和减速板,经大量实验后稳定性不是很理想就...
柱子上安有4个太阳能板和两个RCS喷口和底部的4个RCS喷口用于快速调整方向
还有凯夫拉的降落伞(其它降落伞一律会被金星大气所烧毁)
底部装运一个15m隔热“伞”
(这里与一罐紫妈的测试结果几乎相反,我的测试结果那个这个隔热“伞”效果好的出奇,一般的隔热盾一个接一个扑街,在这里不推荐组件自由缩放模组,载入存档容易卡bug)
登陆器+大气刹车模块+转运段的完全体仅重84.6t
大气刹车模块携带和底部一样的15m隔热“伞”和一个2.5m散热器
三个动量轮以减少宝贵的RCS燃料消耗
由于在上期载人往返金星 上篇中发射里一个矿转油的基地模块
所以登陆器只会在底座内携带燃料样登陆器+底座重量仅为16.294t
登陆器再入大气层时质心要尽可能低,升心要尽可能高
登陆器上装个六角机翼升心就被提上去了(为什么装个六角机翼那么稳定我也不是很懂)
上面对接口便于分离大气刹车模块和与母船对接
底座下面的15m的隔热“伞”装有4个小固推便于快速分离
转运段细节
寻神者B-B的3+1引擎
登陆器完全体+转运段质量用寻神者A都绰绰有余
但却有进10m的直径显然不合理,于是额外加上一节携带一节液氢的低温油箱,
在对接之后转移给母船供其返回地球时使用,现在登陆器质量为84.6T
将寻神者B-B运载火箭的最后一级改为3+1模式,即发射时使用三台引擎
转移使用剩下那台引擎(本来想转运时抛弃那三个引擎但是抛了不好看就...)
完美解决了RS25引擎高比冲但无法重复使用的问题
金星的云层
在2019年7月25日我已经测试一遍了(不过后后来对设计和方案各种改动)
也因为各种实在事情一咕在咕最后取消,发了一期作废的载人往返金星下篇
为了做个登陆器我花了我很多时间进行各种测试不断改进的飞船
还是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的(以后有空我会全盘重置的)
登陆器起飞教程的话,紫妈哪里有讲我就不多说了
母船那边也有不少骚操作,大家想看的话我也会再发一篇专题讲解一下的...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史上 最轻 载人往返金星登陆器讲解)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