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一) 桀骜不驯的美国 约克城 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一) 桀骜不驯的美国 约克城 号
约克城级决策及建造过程
美国第一艘航母兰利号是运煤船改造的实验舰,第二艘和第三艘是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改造的,第三、四、五艘即专门按航母设计建造的约克城级三舰:约克城、企业和大黄蜂号。
试航时的约克城号,1932年。
受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美国海军可建造排水总量135,000吨的航空母舰,但每艘新造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27,000吨,而两艘获准由战列巡洋舰改建的航母则不得超过33,000吨。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两舰即由战列巡洋舰改造,在吨位上占去66,000吨;实验性航母兰利号则不计算入吨位总量之内。这样在理论上只有69,000吨可用作建造航母。
作为华盛顿条约倡议国,美国言出必行,不像小日本一样在条约执行上那么具有有灵活性和欺骗性,在新型航母的建造过程中,吨位限制被严格执行。1922年到1929年间,海军建造及维修署、海军航空署、及海军事务委员会、均在钻研新式航空母舰设计,而新设计最大的争论,正是如何“有效地”运用余下的吨位。争论的焦点在于航母数量与大小:倘若海军采用小型化方案(13,800吨),则海军可新增5艘航空母舰;倘若海军采用较大型方案,则建造数量较少(17,250吨/4艘或23,000吨/3艘)。
数目与大小的争论背后,牵涉到航母各方面的运用疑难。首先是航速方面:海军内部一致同意航母应有高速航行能力。由于当时没有舰载雷达技术,航母很容易遭敌军舰艇发现,必须可以高速逃脱。然而航母的航速愈高,发动机的空间便愈大,自然占用更多吨位,需寻求最佳平衡点。第二是防御能力:大型航母如列克星敦级,可装设抵御巡洋舰火炮的装甲,至于小型航母则无可避免较弱。然而,海军同时要考虑飞行设施问题,倘若小型航母牺牲防御,而换取更多机库空间,则两艘小型航母的载机量随时比一艘大型航母为多,可更有效运用条约吨位。
大型设计虽在航海及执勤性能上,都远胜小型设计,但整体可建造数量却相对较少,且在战后紧缩军费的情况下难以建造。另外,大型设计使海军航空力量集中在少数军舰,使舰队在单次攻击损失全部航空力量的风险剧增,对于航母这样的易损舰只,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似乎很有必要。更何况美军仍未有实际的航母执勤经验,大部分的设计均欠缺充足现实基础。比如海军内部主张不建造舰岛,以扩阔飞行甲板;大部分将官都相信航母只会跟从战列舰的大舰队作战,担任辅助角色,无须最佳性能;至于相信航母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有识之士,则聚焦于增加舰队整体的舰载机携带数量,小型化设计也正好满足了各方所需。
突击者号航母,万吨的设计小型化最终被证明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
在日内瓦海军裁减会议与建造巡洋舰的争议声下,一艘小型设计航母收入1929年度的海军拨款法案,获得美国国会两院通过,最终成为突击者号(13,800吨)。然而就在法案辩论之时,美国海军举办了第9号舰队解难演习,萨拉托加号在演习中充分展现了大型航母的独立战斗力、机动性及强大打击力。而1930年至1933年的演习,两艘列克星敦级大型航母也延续了上述的优点。所以当突击者号在1933年下水时,海军的航空战术与经验已有长足发展,其过于苛求的浓缩设计弱点便显露无遗了。
1930年,海军事务委员会提出修正讨论,建议将来建造多一艘小型航母,以及两艘增大吨位的中型航母。小型航母可用作跟从战列舰作战,而中型航母则可独立成为打击力量,既满足海军的战术需要,又尽用余下吨位。中型设计最终构成后来两艘约克城级约克城号和企业号,小型化设计则成为胡蜂号。
胡蜂号航母,可算是约克城号的缩小版,事实证明航母还是得大一些好。
有关中型设计的争论与突击者号时相若,分别在航速、防御及舰载机三方面。在航速方面,除了航空署接受较低航速,以换取其他设施空间,其他部门大体同意将航速由29节提升至32.5节。在防御方面,焦点集中在减少飞行甲板遭空袭瘫痪的机会及整体防御装甲。针对首项问题,航空署曾提出建造双层飞行甲板、设置机库弹射器以及增加升降台,以提升飞机升降效率,然而这些装备连同装甲等等,都不是中型设计吨位所能负担。装甲方面,约克城级的定位为防御轻巡洋舰的6吋火炮、空投炸弹及空投鱼雷攻击,但碍于吨位所限而要有所妥协。最后在舰载机方面,当时航空署正制定新的航空团组合,新舰的航空团应由4支小队各18架飞机组成,共72架飞机,然后再加上若干替补。不过由于计算方法不同,部内估算新舰的飞机数量可超过90架。事务委员会亦根据列克星敦级的服役经验,认为舰岛无损飞行作业,故此决意要在新舰增设舰岛,以有效排走锅炉废气。
1932年初,事务委员会终于从多项设计中,选择了排水20,000吨、120,000轴马力,最高航速32.5节、搭载90架舰载机的方案。然而国会以经济萧条为因,并未拨款建造新型航母,使设计又再拖延。
小罗斯福在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后,海军造舰计划终于获得政治上的支持。罗斯福总统动用产业复兴法案的资金,以援助失业造船工人为名,拨款建造两艘航空母舰及若干驱逐舰。这批资金无须经正常国会程序拨款,而约克城号及企业号则按照1932年的蓝本,在1934年5月及7月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建造。1936年两艘约克城级下水,并分别在1937年及1938年服役。
罗斯福总统夫人为约克城号掷瓶。这艘航母造舰经费是罗斯福总统以救助失业船厂工人渡过经济危机为由拨付的,为了表示对工人的支持,故由总统夫人掷瓶,看来万恶的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糖衣炮弹还是不错的。
服役初期,约克城号的表现尚属满意。新舰的速度与载机量,均与列克星敦级相若,而舰体的转向更为灵活。其最致命的弱点仍在水下防御方面,而此情况更因动力系统的配置而恶化。约克城号的9座锅炉分成3列,全部排在前方,而轮机则在其后方。倘若遭鱼雷攻击,而在水线以下入水,海水只需淹没锅炉或轮机,便足以令全舰失去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不再受裁军条约限制。海军可赶工建造多一艘航空母舰,以应付战争需要。由于时间紧迫,海军事务委员会只能提出沿用约克城级设计,但同时附带多项改良,特别是将新舰的锅炉与轮机交错配置,以减低风险。不过由于改动过多会大大增加建造时间,第三艘新舰大黄蜂号最终只能建造新式舰岛以及延长舰艏,动力系统的问题未有解决。在中途岛海战及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约克城号与大黄蜂号俱因鱼雷攻击而失去动力,无法离开战场而沉没。
珊瑚海战损及战后紧急抢修
约克城号的战沉经过与前后两场航母大战都有关系,首轮即本系列第六篇所述的珊瑚海海战。
以前篇章已有提及,战斗中约克城号被一枚500磅炸弹击中。炸弹穿过接近舰桥的飞行甲板,在第四层甲板爆炸,造成多人死伤。约克城号虽仍可继续飞行作业,而大火很快便被损管人员扑灭,但三座锅炉却因攻击受损而无法运作,使舰速因此下降至25节。至于另外数枚在舰体旁边爆炸的近失弹,其冲击波一度将约克城号舰艉震出水面,同行驱逐舰的水兵甚至可看见其四轴螺旋桨在半空打转;而舰身也有数处被爆炸扯破,导致约克城号不停漏油。空袭过后,约克城号回收了部分沉没的列克星敦号的机队后撤出战场。
珊瑚海海战中的约克城号
此时美军通已得悉日本即将在6月初派四艘航母进攻中途岛,而当时美军在中太平洋只有两艘航母。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即时要求将约克城号带回中太平洋。当约克城号拖着10浬长的油迹前往珍珠港时,尼米兹已经先派工程师到约克城号检查损坏。到27日下午2时30分约克城号进入干船坞后,尼米兹更亲自检查约克城号的受损情况。约克城号被炸弹击中的损毁并不严重:飞行甲板的破洞在战斗当日已经填补,而所有发电机及飞机升降台也运作正常,25节的极速也足够迎风派出飞机。真正难以维修的地方,反而是在约克城号舰体外爆炸的近失弹造成。由于该爆炸使龙骨受到一定损毁,预计约克城号要回到布雷默顿的普吉湾海军基地,并花上90日才可完成维修。
约克城号在珍珠港抢修场面
然而中途岛战役迫在眉睫,尼米兹命令不惜一切恢复约克城号状态。按照海军安全程序,航空母舰进入干船坞后必须用一日卸载所有航空燃料,但尼米兹却下令绕过这道程序,并且强令维修人员在三日内将约克城号复修至战斗状态。为抢工期,海军工程师打破常规,没有准备任何蓝图,而是用胶合板制作舰体破洞模具,再拿到岸上钢铁工房倒模制造,然后运回舰上直接烧焊填补。尼米兹亦特别打破檀香山的夜间灯火限制,在约克城号四周树立射灯,使维修可昼夜进行。为了维修约克城号,船坞的耗电量一度超出檀香山的发电上限,使市内部分地区一度强制停电,以腾出更多能源到船坞。在维修以外,尼米兹同时重整了约克城号的受损机队,并将萨拉托加号留下的俯冲轰炸机队调到约克城号。29日上午11时,约克城号的干船坞重新注水,并用上余下时间补给军需。到30日上午9时约克城号离开珍珠港时,舰上仍有少量维修人员工作,动力系统也没完全修复而航速受限,但整艘航母已恢复基本战斗能力。
6月2日,约克城号与企业号、大黄蜂号会合,它的奇迹般地出现极大地鼓舞了美军士气,同级三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联袂主演海空立体大片——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日军第一波攻击及抢修
中途岛海战中伤痕累累、临时抢修出战的约克城号大出风彩,其俯冲轰炸机编队先是单独击沉了日军苍龙号航母,前篇已有提及,不再赘述。
不过,约克城号很快便遭到日军反击。10时50分,在日军三航母已经被击中后,仅存的飞龙号派出俯冲轰炸机攻击约克城号。虽经野猫战斗机和护航舰只高炮拼死拦截,仍有7架日机进入投弹,3弹命中,2弹近失,日军飞行员的水平确实堪称世界一流。中途岛海战中如果日军率先发起进攻,结果还真不好说。
中途岛海战日军舰载机攻击约克城号
三弹破坏力巨大,“约克城”号烟囱、舰岛和前部机库甲板均冒出了浓烟,不到20分钟,这艘航母就停在海面上纹丝不动了。诱发的火灾严重威胁到弹药库和航母前部的油库,此刻美军采取的预防措施起到了关键作用,即用二氧化碳吹洗航空汽油管道系统,并在储油罐周围注满这种气体。这是航空加油机械师奥斯卡·迈尔斯根据“列克星敦”号在珊瑚海的悲惨遭遇,同时结合“约克城”号受伤及后来的维修经历特意设计的“二氧化碳吹洗系统”。同时损控指挥官立即组织人员灭火,他们在早期战斗中积累的经验此刻得到了充分展示,事先安放好的可随时供水的水泵发挥了积极作用,火势迅速得到控制。在珊瑚海受伤和在珍珠港维修时,大部分水兵都参与了,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木工扛着沉重的木料赶到飞行甲板,只用25分钟就修复了甲板,简直比炸的时候都快。轮机兵则尽力修理锅炉舱,试图让锅炉恢复工作以让航母尽快行动起来。在珍珠港并未完成彻底维修的“约克城”号带着大量维修材料和设备,此时全部派上了用场。
用木料维修甲板
13时35分,奇迹第二次出现。几乎静止的“约克城”号竟慢慢移动了,烟囱里接着冒出一团团蒸汽!在珊瑚海历经磨难的“约克城”号的确不同凡响,在轮机官指挥下,轮机工和锅炉工创造了奇迹。水兵们冒着令人窒息的呛人烟雾以及随时会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迅速烧出了足够的蒸汽,带动了辅助动力系统。技术娴熟的轮机工努力修复了被炸坏的排烟通道,3台锅炉恢复运转,这意味着“约克城”号的速度很快可以提高到20节以上。
“约克城”号上爆发出阵阵欢呼声,护航舰船上也传出兴奋的喊叫声,与之遥相呼应。舰长巴克·马斯特上校马上将“求救”旗换成了“我舰速度5节”的信号旗,同时在桅杆顶处升起了一面崭新的战旗!
到14时20分,“约克城”号航速已恢复到15节,航向正东,珍珠港仿佛就在不远处,这艘战功赫赫的航母,眼看又可以创造奇迹了!
可惜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几分钟后,局势再次逆转。14时27分,护航舰只“彭萨科拉”号的雷达发出预警,西北方向80公里处另一批不明目标正快速逼近!
中途岛日军第二波攻击及抢修
飞龙号的俯冲轰炸机队返抵母舰后,山口多闻已通过各种渠道得悉美军共拥有三艘航母。在1时30分立即派出余下的10架鱼雷机和6架零战,由第一波次攻击中途岛的友永丈市率领,前往攻击美军,并特意要求攻击未受损的航母。
2时30分,因为甲板上破洞已被修补,大火也扑灭了,航速甚至已经恢复至24节了,所以被友永机队误以为这是另一艘未遭到攻击的航母,马上开始攻击约克城号。约克城号勉强避过两枚鱼雷,但另外两枚鱼雷击中舰体左舷。
日军鱼雷的打击是致命的,爆炸使左舷三个锅炉舱被海水淹没,冲击波使得所有锅炉都熄火了;而海水迅速淹没水线以下的发电机房,使舰只完全丧失电力;舵机亦被鱼雷攻击卡死。约克城号再次停驶,并迅速向左倾斜。
护航舰只视角下的约克城号中弹
在缺乏电力情况下,约克城号的损管人员无法泵出入水或反向注水扶正船身,此时舰体已向左倾斜26度,随时可能倾覆。此时舰上还有将近2000多名官兵,一旦船体倾覆将造成重大伤亡,约克城号舰长马斯特权衡利弊后,在2时55分痛苦的下令升起一面蓝白信号旗——弃舰!
舰队指挥官弗莱彻全力支持巴克马斯达舰长的弃舰决定,他事后认为:“当时根据约克城号的外观判断……弃舰决定是明智的……把军官和那些优秀的水兵救出来是至关重要的!”弗莱彻在战后备受指责,指责者认为在他手里未能有效救援而丢失了列克星敦和约克城号,但他珍视生命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被日军俯冲轰炸机命中后的约克城号甲板
四艘驱逐舰被命令靠上去撤离人员,其余舰只继续进行反潜警戒。人员救援工作进行地很顺利,跳入海中的水兵们戏谑地朝着救生艇高喊“TEXI!TEXI!”,舰长巴克马斯特最后对全舰进行了检查,满意地看到活着的人全部撤离后才离舰,驱逐舰共救出2280人,人数之多甚至舰体都被压的吃水很深,影响作战和航行。
约克城号被鱼雷击中后,舰上部分侦察轰炸机降落到企业号,并将飞龙号的动向亲自传达给接管战术指挥的斯普鲁恩斯。下午3时30分,企业号派出24架无畏式反击,并在5时命中四弹,将飞龙号摧毁,其中就有来自约克城号的沙姆韦上尉率领的14架舰载机,算是为约克城号报了仇。
傍晚斯普鲁恩斯收回所有飞机后,即时向东后撤,以防日军冲上来夜战;而弗莱彻则派休斯号驱逐舰留守约克城号。5日早上美军开始追击已无航母的日军舰队,此时休斯号发现约克城号在海上漂浮一夜后,竟然仍未沉没!乖乖哟,这是又要创造奇迹么!
此时更有小惊喜出现,约克城号上突然传来枪声。休斯号立即组织搜救队登舰。是腹部重伤的二等兵诺曼·皮切特,他忍着剧痛从三层甲板下爬上来,镇定地用机枪朝驱逐舰方向射击以引起注意。被救上驱逐舰的皮切特挣扎着告诉大家,舱里还有一个活人。于是营救人员重新登舰,找到了颅骨粉碎性骨折、昏迷不醒的二等兵乔治·韦斯。遗憾的是虽然韦斯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机智勇敢的皮切特最后却伤重身亡。加上他,约克城号全舰最后仅牺牲141人,相对于全舰2300余人的编制,很值得庆幸。
休斯号仔细观察,发现约克城号舰体只有少数地方起火,而倾侧仍然维持在26度左右,显示舰体并没有继续进水。休斯号即时向舰队请求协助,并向太平洋司令部汇报,认为约克城号仍可拯救。
约克城号舰长巴克马斯特接到休斯号的信息后,即与舰队司令官弗莱彻商谈,建议恢复拯救;而弗莱彻更即时派出两艘驱逐舰增援。不过当时约克城号的生还船员已经分散在不同的驱逐舰,巴克马斯特用了整个上午,才将约克城号的抢修人员集结起来,然后到下午170名抢管人员才登上哈曼号驱逐舰,其中有文书军士弗兰克,他的任务是取回舰上已写了多半截的《珊瑚海行动报告》。
6日凌晨2时20分,巴克马斯特带3艘驱逐舰赶到。救援队员于3时30分奋勇登舰。巴克马斯特亲自检查了所有能进入的舱室。天亮之后,“哈曼”号靠上航母右舷提供水泵动力和水源,帮助扑灭航母前部焖烧的一处小火。所有应急器具都通过“哈曼”号运了上去。其余5艘驱逐舰环绕在航母周围2000米左右实施警戒。一个分队为倾斜一侧的水箱排水并在相反一侧注水,另一分队则把同侧5门20毫米炮座及1门127毫米炮拆掉,使航母侧倾减少了2度。杂货舱内烧了很久的火终被扑灭,舰尾第三层甲板下的积水也抽掉了90厘米。医护人员对阵亡者进行了身份鉴定,35具尸体中有10具已无法辨认,巴克马斯特主持了一个简单仪式,为阵亡者进行了海葬。美军的抢险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过文书军士弗兰克也被拉去抢险,未能先去办公室取回《珊瑚海行动报告》,后来的情况变化使得这本即将完成的报告再也没能取回,殊为可惜。
6日13时08分,“莺雀”号远洋拖船开始拖曳“约克城”号以3节速度缓慢航行。巴克马斯特乐观地估计,必要部位的积水排干后轮机就能恢复工作,航母就能依靠自身动力返回珍珠港。事态照此发展下去,约克城号很可能成为损伤控制的模范,书写航母史上最精彩的篇章!而中途岛海战结果也将是完美的4:0!
殊不知就在此时,日军最后一招致命的杀机正向这艘英雄的航母步步逼近。
中途岛日军第三波攻击终至沉没
6月6日黎明时分,一架日军侦察机已经定位到了尚漂浮在海面上的约克城号,并迅速上报给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山本遂下令无论如何也得击沉之。按当时的战场情况,日军本已是鞭长莫及了,但前日4艘航母战沉后,悲愤地近乎疯狂的日军拟定了一个战列舰冲上来进行炮战歼敌的作战方案,其中伊168潜艇也被命令抵近对中途岛实施炮击。后来恢复理智的山本取消了这个计划,但取消命令未及时传递给潜艇。伊168单艇独炮于5日晨对中途岛炮击了15发炮弹,这也是整场战役中日军对中途岛的唯一炮击行为。被这种近乎狂妄的挑衅行为气炸了的美军迅速反击,潜艇遂下潜躲避,结果耽误了时间,未能及时返回,至6日上午时还在中途岛海域。
此时这艘未及时返回的潜艇,反而成了日军的希望。伊168艇被命令前去补枪击沉约克城号。6日凌晨,潜艇经一天航行后抵达约克城号所在海域,此时有五艘驱逐舰在此,哈曼号还被绑在约克城号上,以便给后者输送物资。伊168观察后,决定冒险攻击。经过将近9个小时极慢速的移动后,下午1时30分,潜艇成功占据最佳发射战位,向约克城号发射四枚鱼雷。
哈曼号正在忙碌地拯救约克城号,突然发现海面上四条鱼雷航迹飞快逼近,由于被绑在航母上,哈曼号只能眼睁睁看着而无可躲避。首枚鱼雷击中哈曼号,使之在五分钟后沉没;接着两枚鱼雷穿过哈曼号下方,然后击中约克城号右舷。攻击使约克城号右舷加速入水,舰长急令关闭全部防水阀门,但救援时打开的阀门导致海水汹涌灌入,局面已无法控制,迫使巴克马斯特再次下令弃船,与损管人员一同撤回拖船。而伊168艇却在美军驱逐舰的疯狂追杀下逃之夭夭。
约克城号上看到的哈曼号沉没
备受打击的约克城号虽然历经三次打击,已到弥留之际,但依然坚挺,她令人难以置信地又在海上漂浮了一夜,7日拂晓4时58分,在周围驱逐舰列队行注目礼,下半旗致哀,全体人员脱帽肃立中,约克城号恋恋不舍地沉入海底。
约克城号最后时刻
舰长巴克马斯特在返回珍珠港后递交约克城号的战斗报告,请求海军考虑将一艘新航空母舰命名为约克城号,以延续其“战斗意志”。同年9月26日,海军将一艘建造中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更名为约克城号(CV-10,埃塞克斯级二号舰,原计划命名为好人理查德号)。新约克城号在1943年1月21日下水,并再次由罗斯福夫人进行掷瓶仪式。
经验与反思
约克城级三舰是二战中战功最为显赫的航母,其中大黄蜂号差一点,企业号战功卓著并幸运地挺到了战后。而约克城号曾联合列克星敦号击沉日军翔凤号、重创双鹤,其舰载机又单独击沉苍龙号,联合企业号击沉飞龙号,又两次吸引日军航母舰载机的全部火力,在遭受4次重击后才沉没,是美国海军航母的传奇。
对生命的珍视应予肯定
约克城号沉没后,海军内部曾有意见质疑巴克马斯特的处理手法,指约克城号在5日下午弃船后没有加快倾侧,意味着舰体的入水已经受控,故此约克城号本应可被拯救过来,而巴克马斯特有过早弃船之嫌;另外,约克城号的弃船程序似乎过于仓促,以至6日早上休斯号驱逐舰仍找到两位生还者,而不少机密文件仍未带走或销毁;最后巴克马斯特在5日征集抢管人员过久,以至日军潜艇有机可乘。然而海军事后调查认可了巴克马斯特的做法,指当时约克城号内部完全失去动力,无法自行排水。而在弃船前夕,约克城号仍继续向左舷倾侧,再加上全舰通讯系统几近瘫痪,巴克马斯特根本无法预料舰体的入水是否已经受控,其弃船决定是以全舰官兵的生命安全考虑优先。虽然弃船命令只能靠口传以及无需电力运作的电话筒传达,但约克城号的死伤人数已算是轻微。
应该说舰长的做法是合理的,指责之词颇有事后诸葛亮之感,当时谁也无法预料船会不会瞬间倾覆翻沉,不能拿舰员的生命去冒险,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沉没时的低死亡率,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战争中最可宝贵的财富——富有实战经验的官兵的重视。
撇开对生命的尊重不说,战争的目的是取得胜利,而胜利过程中需要精良的装备和优秀的官兵。装备可以制造,优秀的官兵却需要培养,而且培养过程中严格的训练还不是全部,实战经验才是军人成熟所必须经历的。在残酷的战斗中幸存的官兵,能以亲身经历总结出战争的规律和经验,并在下一次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重视官兵的生命胜过重视武器装备,对战争而言效费比更高。
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值得推崇
约克城号的经历,是航母损管的范例,其最后被潜艇击沉有其偶然性。美军在珊瑚海海战中因为汽油蒸汽挥发导致列克星敦号战沉后,马上总结经验,设计出二氧化碳吹洗汽油管道的做法,极大的增强了航母的战力和损控能力。其实这个也没啥高科技含量,就是丰富的实战经验的总结和对细节的把控而已。
针对约克城号抢管人员的征集困难,尼米兹在6月底向舰队下令,要求所有军舰在面对可能弃船的危机时,必须预先编集抢修部队,且只可在最后一刻离舰,并必须集结在同一艘救援舰上待命。这也说明美军对经验教训总结的到位程度。
在韩战中,李奇微根据前几次战役的数据,马上总结出我军礼拜攻势、月圆攻势的原因,在后期也让我军吃了大亏。美军的战争能力绝不可等闲视之,也不要因为宣传的需要一味的丑化之,从而轻视了潜在的主要对手的能力。
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是确保最终胜利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
约克城号的经历也说明,在二战中,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工业能力,打败日本海军的不光是视死如归的美军飞行员,还有那三千名只用三天就修好约克城号的工匠们,也有拼死抢修航母的损管队员们。
日本是个岛国,二战初期还一度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不打败日本海军,不可能打败日本。所以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是美国工业能力的胜利,更多凭借的是焊枪和机床,而不是埋地雷和挖地道。当年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不会打赢一个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同样的,在未来战争中,打胜仗的因素,可能会变成无人机和星链。一个对高科技信息化忽视的国家,仅凭战士的勇敢也是打不赢战争的。正如一位伟人所言:“发展才是硬道理”。理性的分析战争的规律和经验,比一再强调以前战斗过程中战士个体的牺牲精神和过程,要重要的多。
以上就是(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一) 桀骜不驯的美国 约克城 号)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