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雄的最后一战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尾的雅法会战
双雄的最后一战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尾的雅法会战
“狮心王”大战萨拉丁
1192年五月中旬,理查一世向穆斯林控制的最后一座巴勒斯坦沿海城镇达鲁姆(Darum)进军。法国十字军滞留阿卡,对理查的召唤置若罔闻,于是理查决定独自行动。5月23日,经历5天激烈的战斗后,守军最终投降。这宣告了“狮心王”与萨拉丁战端再起。
达鲁姆的胜利激励十字军再度尝试收复耶路撒冷。萨法丁正在替兄长恢复美索不达米亚的局势,他带走了一批精锐部队,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尚未完全修复。耶路撒冷国王亨利最终率领本地军队和法军与理查一世会合。
6月7日,联军正式从亚实基伦开拔。4天后,他们回到了耶路撒冷的门户贝特努巴。令人费解的是,理查的大军在此驻足了足足一月之久。据说国王本人在一次驱逐穆斯林轻骑兵的行动中,第一次亲眼见到了耶路撒冷的塔楼和城墙。与此同时,萨拉丁则在圣城源源不断地接收来自杰吉拉(即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摩苏尔等地的援军。
6月20日,当理查一世与将领们商议是继续向耶路撒冷进攻还是南下埃及时,接到情报说一支萨拉丁的辎重部队正由南向北开往圣城。“狮心王”当即决定进行拦截。3天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痛击了由萨拉丁同父异母兄弟法拉克丁(Falakal-Din)带领的这支部队。法兰克人取得了大批补给物资和上千驮兽,并几乎毫发无损地返回了贝特努巴。
眼见形势严峻,萨拉丁心急如焚。为了延缓理查一世的进军速度,他不惜派人堵塞或污染了贝特努巴与耶路撒冷之间的全部水源。7月1日,萨拉丁召集耶路撒冷的全体指挥官共商对策。虽然埃米尔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和信心,但普通士兵已经开始担忧重蹈阿卡的覆辙。此外在库尔德人和突厥人之间也爆发了冲突,萨拉丁对军队此刻的凝聚力也感到忐忑。
萨拉丁并不知道,十字军营地中也发生了争执。既然补给充足,法国贵族高声要求立即向圣城进军。而理查的斥候传回情报说,周围的水源均已无法使用。考虑到哈丁会战的教训,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此外,如何在攻占耶路撒冷后长期坚守依然无解。7月4日,不顾法国人的反对,理查一世下令撤出贝特努巴,全军退往相对安全的雅法。
这一命令让萨拉丁如释重负。苏丹亲自策马来到耶路撒冷城外的小山,目送理查一世缓缓离去。就在此时,萨法丁也顺利地从美索不达米亚回师耶路撒冷——圣城终于暂时安全了。
几天后,理查一世以新任耶路撒冷国王亨利一世的名义再次派出了使团。原本血气方刚的亨利企图向萨拉丁索取整个巴勒斯坦,可理查告诫他,萨拉丁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不能过分挑衅。于是经过修改的条款温和了许多:保障拉丁修士在圣地传教的权力,归还巴勒斯坦沿海地区。萨拉丁也对连年征战心生倦意,他原则上同意这样的妥协。双方争执的焦点还是亚实基伦——苏丹要求拆除它的城墙。新亚实基伦凝聚着理查的心血,他因此断然拒绝,甚至苏丹提出额外割让卢德也不能令他回心转意。
谈判陷入了僵局,而理查一世已归心似箭。他甚至准备不待条约签署便提前登船回国。为此,他和英格兰部队撤回了阿卡。但“狮心王”不能容忍平淡无奇地离开,他计划通过一场奇袭夺取贝鲁特,带着胜利的荣光从该地启程返航。与此同时,萨拉丁也有自己的计划。他敏锐地发型雅法兵力空虚,便于7月27日率领部队离开耶路撒冷,于当晚将该城团团围住,旋即发动强攻。经过3天投石机的轰炸,雅法城墙出现了巨大的豁口,穆斯林士兵如潮水般涌入城内。守军陷入绝境,便向萨拉丁有条件地投降了,后者许诺将保障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然而萨拉丁的士兵们却失去了理智和纪律,他们疯狂地抢劫战利品,并杀死每一个试图阻止的市民。萨拉丁对守军心怀怜悯,特意通知他们可暂缓交出内城,待他恢复军队秩序后再履行投降的约定。这却引发了意外的结果。
理查一世接到雅法被围的消息后,立刻准备发兵救援。为了争分夺秒,他本人与部分精锐选择搭乘比萨、热那亚舰船(共15艘桨帆船)从海路进发,十字军主力则从陆上行军。不幸的是,理查的舰队连续遭遇逆风,直到7月31日才抵达雅法附件的海域,而陆上部队因没有获得国王的消息,竟在凯撒里亚逡巡不前。当理查的舰队进入眼帘时,萨拉丁刚刚整顿好军队秩序,内城守军(49位骑士)也将财物打包,携带家眷,准备开门投降。千钧一发之际,骑士们意外地瞥见了理查的王旗,他们大受鼓舞,当场决定拿起武器再次投入战斗。49位骑士发动了自杀式的冲锋,痛击了错愕不已的穆斯林士兵,随即退回内城闭门死守。萨拉丁对逆转的局势还一无所知,因为他正在营帐内和守军代表商谈最后的交接事宜。起初,目睹雅法城中萨拉丁的旌旗,理查对登陆进攻还有些踌躇,但他突然听到一片喊杀声,进而得知内城还在基督徒手中。受此消息鼓舞,“狮心王”身先士卒,第一个涉水登上雅法滩头。由于整个舰队只有3匹战马,理查此基本上是以步兵的身份在作战。据记载,“狮心王”奋勇当先,势不可挡,身后仅有他信赖的80名骑士(皆下马作战)和约400名弓手。目睹“狮心王”的英姿,2000名意大利水手也加入了战斗。萨拉丁的部队因此前大肆劫掠,散布在雅法各个城区,面对“狮心王”的雷霆一击,他们肝胆俱裂,无力抵抗,残存的基督教守军也与十字军里应外合,很快,穆斯林便完全失去了斗志,四散奔逃。虽然萨拉丁还在阵中,但已经无力回天。亲眼注视着理查夺走自己手边的胜利,想必萨拉丁的心中五味杂陈。苏丹和少数马穆鲁克骑兵还算体面地撤退了,而多数穆斯林士兵一路狂奔至5英里外的阿西尔才停下脚步。
“狮心王”身先士卒救援雅法
第二天清晨,萨拉丁的使节阿布·贝克尔便来到了“狮心王”的住处,带来了一份新的和约。贝克尔惊奇地发现,理查一世正在和一批被俘的埃米尔有说有笑,丝毫看不出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面对贝克尔,理查一世收起笑容,表示愿意与苏丹停战。但双方再度因亚实基伦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休,谈判未能取得满意的成果。
萨拉丁得知,十字军主力尚在从凯撒里亚前往雅法的中途,而理查一世兵力不足(近3000人),战马奇缺(15匹)。由于在谈判桌上无法取得进展,他决定用武力逼迫“狮心王”就范。8月15日拂晓,他聚集了部队,准备发动一次奇袭。
穆斯林与十字军的激战
幸运的是,当天清晨,一名热那亚士兵碰巧在军营外游荡,他听到了穆斯林战马的嘶鸣和大军移动的脚步,明白这是一次突然袭击,便飞速地奔回营帐禀告理查一世。因此,当萨拉丁的部队出现在十字军军营外时,后者已经有所防备。虽然得到预警,时间依旧紧迫,十字军只能仓促地拿起手边的武器,很多人来不及披甲,在理查麾下的骑士中,仅有54人能够立即投入战斗。理查一世处变不惊,他下令在军营外设置了一道木栅栏,以阻碍敌方骑兵,位于战线第一列的是装备盾牌的长矛手,他们保持半蹲的姿势,用盾牌护住整个身体,长矛倾斜着伸向前方,身后是两两配对的弩手,一人射箭,另一人装填——这是教科书般的抵御骑兵的阵形。理查本人则骑马不停地在军中巡视,鼓舞他们的士气。萨拉丁的骑兵从清晨至下午一共发动了7次冲锋,但无法越雷池一步。几小时的鏖战令穆斯林骑兵精疲力竭,理查一世抓住时机,命令弩手代替矛兵进入最前线,尽其所能地倾斜箭雨,随后又迅速退回阵内,长矛手重新搭建起“盾墙”。这一战术给萨拉丁的骑兵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苏丹目睹“狮心王”的英姿,有些恼怒,但更多的是钦佩。当他发现理查的战马倒毙后,风度翩翩地派遣马夫为英王送去了两匹良驹。理查笑纳了萨拉丁的厚礼,继续投入指挥作战中。这罕见的一幕成为双方诗人多年的素材。当天夜里,萨拉丁明白强攻无望,率部一路退回耶路撒冷。他下令紧急加固圣城城墙,唯恐理查会乘胜追击。
十字军的步兵阵形很好地克制了穆斯林的骑兵
此战中,穆斯林一方在战场上留下了七百具尸体,而十字军一方仅有两人阵亡。十字军以劣势兵力虎口拔牙,击退穆斯林主力部队的这一战,让圣地的基督徒无不欢欣鼓舞。此战同阿尔苏夫战役一样,充分体现了理查一世的指挥能力、战术素养和个人英勇,在穆斯林中也树立起他的威名。萨拉丁担心圣城不保,有意媾和;理查一世则对弟弟约翰忧心忡忡,急于回国。
趣事:
理查一世在此战中有亲身杀入穆斯林阵中,然后再度杀出的英勇表现。
萨拉丁的一些部下畏惧“狮心王”,不敢交战,生气的苏丹威胁要将他们钉死,但是最后还是饶恕了他们。
两支不同信仰的军队的血战
以上就是(双雄的最后一战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尾的雅法会战)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