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南京六朝博物馆记 (南京六朝博物馆预约官网)

南京六朝博物馆记 (南京六朝博物馆预约官网)

南京六朝博物馆记 (南京六朝博物馆预约官网)

第一次知道六朝博物馆是朋友送的一只青瓷砚足,青翠欲滴的绿釉在凹陷入处凝成一汪清泉,恰到好处的冰裂向四周延伸。美到极处,人已然呆了。明友见我发痴,就说大可抽空去趟六朝博物馆,青瓷是六朝的见证。那天晚上我们二人在书房用银锔的六朝青瓷盏喝着祁门红聊到夜深。

终于,得了半日闲空。立刻约上那位挚友驱车赶往六朝博物馆。博物馆在总统府后墙外。行人颇少,静谧的一块天地里,一栋超现实主义的米白色建筑耸立其问。一种宁静,详和而又带着凝重感扑面而来。久违的参观博物馆时的庄重感又回来了。

看了门墙上的记, 才知道这是贝聿铭之子的手笔。本身做为宾馆兴建,未想在挖地基时掘出了一段六朝古城墙,于时临时改为原址博物馆。进入一层展厅,文物放置疏朗,移步换景游刃有余。游客少的可怜,对客流量是我一直以来极矛盾的,人少时每个人都可以沉浸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徐博,一件精美到令人窒息的龙形玉佩,我贴着玻璃,看着它,就那样看着,射灯在它上面发散出奶油色的柔光。忽而似乎动了下,抬起头回个神,低头再看,还是它,安静地的在那。宁静中似乎可以听到曾经制做它时砣机的沙响。可是无几个人参观的博物馆似乎正是证明了文化的悲哀,错金丝的鹰纹弩机无人听它曾经破空的啸声。任它精妙绝伦,巧夺天工也只是在玻璃罩中无处飘散的尘土。

一层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整齐的人面、兽面瓦当,朋友颇通此类知识,为我一一讲解每种纹饰的由来、历史、使用泛围,人兽面上上扬的丹风眼不怒自威,凝视着千年后流转的光景。熙熙攘攘依旧,只是年年燕子,不知飞入谁家了。

真正惊艳我的是二楼展厅,用白纱屏风巧妙分割空间,加之竹影婆娑只觉身在魏晋,斜阳残棋、天地悠悠。忽又念“扪虱而谈”不觉笑出声,从容风雅竟要以虱来衬,可谓奇谈。馆内以布为纸,竹影作画,视角不同,竹影风姿各异,文物错落其间相得益彰。习惯性掏出手机拍照,突然想到手机已经没电关机了。没了手机,专心踱步在光影变幻中。柜中陈列的鸡首壶大同小异,但在这细小差别中可见匠心,刻画的深浅与青釉配合,虽无彩绘,却比任何地方的彩绘要美。想到清朝各种彩绘器物.什么三彩、斗彩、金地、黄地总觉得是对素白高岭士的玷污,对清澈如贝加尔湖冰的釉的轻视。素胎就够了,够美了,稍微再刻一点雪浪纹,完美。还有一尊尊憨态可掬的辟邪,一旁是开阔的落地窗,窗外南京人流如潮,辟邪凝望远方,六朝如梦,逝水东流。

可惜下年时间稍短了些,刚把青瓷逐一赏尽,工作人员便催促离开。只能草草欣赏一圈剩余的陶俑墓志等物。墓志行草皆有,极富趣味,可恨未能细看。待出了博物馆,应该是赶上了下班时段,路上人多了,铃声,汽笛声,各种喧嚣。“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其实今古未变的何止天淡云闲,人也一样,熙熙攘攘,六朝到如今。

正文结束了,来点小菜。南京六朝博物馆的地板与墙面用的均为德国索伦霍芬附近采石场的米黄石材,含有大量的菊石,箭石,珊瑚,苔藓虫等等。也算是化石爱好者来南京必打卡的一个地方吧。不多说,看图!

菊石。

菊石。。

菊石。。。

菊石纵切。。。。

菊石+箭石

箭石。

箭石。。

箭石。。。。

虫管?苔藓虫?

疑为树蕨类茎干

未知。。。

未知。。

未知。

以上就是(南京六朝博物馆记 (南京六朝博物馆预约官网))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