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德 (论武德的重要性)
论武德 (论武德的重要性)
武德由来已久,“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此七德是武德最早的定义,概括性地描述了武德的特点。后来的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武德以此为基础发扬,又推陈出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价值观和道德评价标准。习拳练武重“武德”。而武德观念的提出,是一个含义极为深刻、广泛的“拳术道德的范畴”,又是传统拳术功夫内容的实质性之表述。
止戈为武,武德是武者道德修养的体现。夫不争为争,止戈是武的追求,而不是凶猛好斗。习武之人以和为贵,点到为止,更是点道为止。在传统武学中,但凡功夫的最高境界都离不开心性、道德之说,因此传统武学,不仅是修身,更是修心、修德,而且道德品行往往比武艺境界更为重要。在师傅收徒的过程中,道德品行是最重要的考察对象,道德低劣者是学不了真功夫。为了培养高尚的品德,各个门派均制定了若干条律,要求门徒严格遵守。如少林有“练功十忌”:“一忌荒惰,二忌矜夸,三忌躁急,四忌太过,五忌酒色,六忌狂妄,七忌讼棍,八忌假正,九忌轻师,十忌欺小。”凡是持技欺人甚至为非作歹之流,武林是不容许他们的,轻则加以责备,重则逐出师门,更重则予以严惩。少林即严正宣告:“有技无德者,非少林之徒!”并谆谆告诫武僧:“功成之后莫轻使,持技欺人忘德行。”
中华传统道德,归根结底还是儒家忠孝仁义的道德观念,在武德上也能清楚地看到儒家思想的身影。武德讲究尊师重道,师徒之间有“师父”、“徒儿”、“徒弟”的名分,可见师徒关系被视作家庭关系的一种延申,并由此发展出了一系列的规范,明确了师徒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这与儒家三纲五常的思想如出一辙。武德讲究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敢为天下先,“侠以武犯禁”,儒家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抱负,“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武德讲究武德讲究不骄不躁,功夫内敛,此恂恂有儒者之风也,而儒者外柔内刚,温文尔雅,谦恭礼让,同时也“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刚柔并济,是武者和儒者共同特点。孔子的学生,儒家七十二贤之一的子路,是一方大儒,更是一介豪侠,其言行举止,是武德之儒学,儒学之武德。他武艺高强,仗义执言,嫉恶如仇,忠君爱国,可谓是武德精神的完美体现。其后两千多年间,历朝历代涌现出的无数武林好汉,无不以此为标准。况且著书立传者皆为儒者,因此在文字的传播中武德的概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儒家为仕的最高追求,也是武者为侠的最高追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代的儒者就是传授六艺的人,而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之术可以说是武术的雏形,而且孔子本人身材魁梧、善射,可见其武艺高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最早的儒者就是武者。
中华武术有几个特点:刚健有为、注重和谐、注重形神兼备、注重整体的思维方式、既重外练又重内练、多种技击流派并存。这些特点同样也反映在了武德中,并丰富了武德的内涵,使武德的精髓超越于传统道德的约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1.中华武术刚健有为,比如拳法绵长不绝,聚精气神于拳中,寓攻于守。不同于其他武术,中华武术以强身健体为主、以搏击为辅,通过锻炼提升身体素质而不是为了短暂的爆发而损害根基,这体现着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武德乃至民族精神。2.中华武术注重和谐,反映到武德就是对人讲究以和为贵,对物崇尚师法自然。以和为贵也是武德和中华传统道德最鲜明的特点,即使是武术这种暴力的体育运动,也深深刻上了烙印。中华武术以搏击为辅,对流血的比武慎之又慎,比武讲点到为止,用规矩约束了武术的暴力性。而崇尚自然是延续了道家的思想,古人敬畏自然,希冀从自然中找到道。比如古人观察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神,创造了五禽戏这门武术,而其他的武术的招数名称和由来也大都离不开自然事物。而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也是武术一直追求的境界,许多大师正是从这种和谐状态中顿悟的。3.中华武术注重形神兼备,这在武德中更是超脱了招数,延申到了更广的领域。武术在技术上不仅重视外在形的美,更追求内在神的美。武术之术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是身体强健之美,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同理武德不仅注重外在的表现,更注重内在的实质:打拳不能光摆架子,更要有精气神;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内在;做人更要知行合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4.中华武术注重整体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招式与招式间的连贯,更是习武时全身力量的带动。武术不仅注重单个动作与单个动作之间的衔接,而且要求整套的演练气韵生动、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武术不仅注重全身肌肉、筋骨的连贯运行,而且要求形神兼备,带动全身发力。这在武德中就是整体的意识,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将个人的命运与集体的命运联系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5.中华武术既重外练又重内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外练指人体骨骼、关节、肌肉所组成的运动系统完成的各种动作;内练通过调整呼吸,掌握运气调息的方法,达到精、气、神、力、功的更高境界。一内一外,一动一静也反映了阴阳的中华传统哲学观念。外练和内练不仅是外功和内功的兼修,也是武术和武德的兼修,更是做事和做人的统一。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反映了武德注重道德修养和精神情操的内涵。6.中华武术多种技击流派并存,有南北之分、有内外之分、有道禅之分、有兵器之分等等。少林、武当、峨眉、形意、太极、八卦、咏春等等许多流派我们耳熟能详。多流派共存也是中华武术特有的现象,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武德思想。
武德乃至所有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受到所处时间与阶级的约束。前面提到,由于产生和发展于封建时期,武德过于讲究门派、师徒的传统伦理关系,这不仅约束了武术的传承,更约束了武术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武术失传,这是一种遗憾。武术是一种综合而复杂的人体运动科学,而武术封闭式的传承方式让中华武术得不到更深更远的发展,逐渐被时代所淘汰,这也是一种遗憾。武德是底层群众自发形成的,有着相应的陋习和盲目性、非理性。
我们对待武德的态度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有益的果断“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时改造武德的价值观,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武术锻炼野蛮中国人的体魄,用武德修养文明中国人的精神。
以上就是(论武德 (论武德的重要性))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