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永无止境的等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原文)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永无止境的等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原文)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永无止境的等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原文)

如同本书腰封上所写的那样,本书被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是其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的作品。在【马尔克斯】看来,本书的艺术成就甚至是超越《百年孤独》的。尽管用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作比较不太妥当,但我们也能清楚地感受到【马尔克斯】言语中透露出的对本书的满意,以及本书自身素质的优秀。

在《百年孤独》中,令众多读者记忆深刻的话语放在了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然而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令众多读者记忆深刻的话语却放在了结尾:“吃屎。”

没有什么絮絮叨叨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起承转合,而是简简单单却又振聋发聩的回应,或者说,是掷地有声的呐喊宣泄。

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马尔克斯】逃到巴黎的三年艰难生活,在这段哭苦日子里,他每天都会去等信,期待着国内的好消息能够传来。正因此,书中的上校生动写实,你能感受到他日子拮据时的窘迫,也能体会到他焦急不安的心态,还有他那看起来可笑的、固执到底的尊严。无论如何,上校都是一位正直、倔强的军人,只是生活上的苦难或许还不算什么,真正折磨人的还是叫人无可奈何的环境。

在本书中提到,拉丁美洲那漫长的雨季是令人厌恶的,这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天气给人带来了不适,更多的还是因为周边环境的野蛮与混乱让人难以忍受。在《约翰福音》的十四章6节里,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可环顾四周,除了拥有生命,人们缺乏道路,蔑视真理,看似无所不能,实则一无所有。

若是将上校看作是一位怀揣着理智与尊严的人士,你会发现在整本书里,这样的人士竟然屈指可数。这固然是中篇小说的篇幅限制,不能塑造太多的人物,但在书中的世界里,你不会认为人们是偏好的一方,而是在不停地自甘堕落,仿佛在往沼泽地里奔跑,起起伏伏,直至淹没。

也正是因此,上校的苦苦挣扎才那么令人为之动容,明明书中的日子没过多久,但每一个捧起书的读者都能领略到度日如年的烦闷、难受以及绝望。是的,没有什么比失去尊严更让人绝望。哪怕你对国家怀抱着赤诚之心,对法律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对不公不义之事感到羞愧难当,这一切的一切都无济于事。

身心的疲惫折磨没有压垮上校,贫病的艰难抗争没有战胜上校,结果上校最后等待而来的,依然是令他厌恶的潮湿的雨季,以及永远都没有到来的酬金。五十六年的洗礼,早已将上校的激情与活力冲刷干净,而年老色衰则伴随着病痛接涌而至。

从本质上说,上校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无论他怎样努力,怎样去面对,属于他的春天并未到来,只有漫无止境的寒冬笼罩,一点一滴地消磨着他的意志与信念。尽管如此,上校却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岁月里,相信法律的公义,挺直腰板昂首挺胸地等待着来信。

在绝望的环境中,上校从没有屈服,只是悄无声息的忍受着磨难。这一切的境遇如同苦海,象征着尘世间的烦恼和苦难。“苦海无涯,生灭甚时彻”。在永无止境的等待中,本书的结局也早已注定。上校在等待中的自我救赎使得上校的灵魂也得以站立,在【马尔克斯】含蓄、从容而又克制的笔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其自身沉重价值的肯定。

最后希望诸位读者的人生就像上校所说那般,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你们。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请珍视你们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年岁。要知道,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

以上就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永无止境的等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原文))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

86%的人还看了:w删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