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简介)
东晋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简介)
前言
历史传说
行政区划
军事备忘
前言
东晋十六国,中国历史上最为纷乱复杂的一段时期。
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建立成国、汉赵,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这个时期南方是东晋王朝,北方的政权也不全是异族建立,所以在此称为东晋十六国,而不是通称的五胡十六国。“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除十六国之外,还有冉魏、翟魏、仇池国、西燕、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
公元46年后,东汉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这些胡族逐渐成为晋朝管辖下的编户,由于他们需要纳税,且时受官僚欺压,因此心生不满,时有举兵之事。郭钦与江统相继建议强制迁离胡族,但晋室不予采纳。由于胡汉摩擦的状况没有改善,当朝廷元气大伤后,周边胡族便趁机举兵。
五凉五燕三秦二赵魏
一成一夏一代一仇池
行政区划
各政权时间长短不一,统治区域往往也只有数郡。故此不再做行政区划,以时间和地域双规标出疆域范围。
国名 皇帝 民族 都城 统治地区 公元年代 灭于何国
西晋元康六年(公元296年)。中间几度废立。441年,仇池分别向刘宋和北魏投降。国灭。
高祖刘渊- 匈奴 长安 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 304-329 后赵
武帝李雄- 成都 四川东部、云南、贵州一部 304-347 东晋
拓跋倚卢 鲜卑 平城 内蒙古及山西北端 315-376 前秦
昭王张寔- 汉 姑藏 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宁夏西部 317-376 前秦
明帝石勒- 羯 邺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 319-351 冉魏
悼武天王冉闵 汉 邺 同上 350-352 前燕
文明帝慕容煌- 鲜卑 邺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辽宁的一部分 337-370 前秦
景明帝苻健- 氐 长安 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辽宁、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 350-394 后秦
武昭帝姚苌- 羌 长安 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一部分 384-417 东晋
武成帝慕容垂- 鲜卑 中山 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 384-407 北燕
济北王慕容泓- 鲜卑 长子 山西一带 384-394 后燕
宣烈王乞伏国仁- 鲜卑 菀川 甘肃西南部 385-431 夏
懿武帝吕光- 氐 姑藏 同前凉 386-403 后秦
(388年―392年),十六国时期丁零人翟辽在黎阳(今河南浚县)建立的政权。后燕
武王秃发乌孤- 鲜卑 乐都 甘肃西部、青海一部 397-414 西秦
献武帝慕容德-鲜卑 广固 山东、河南的一部分 398-410 东晋
武昭王李嵩- 汉 酒泉 甘肃极西部 400-421 北凉
武烈帝赫连勃勃- 匈奴 统万 陕西北部、内蒙古一部 407-431 吐谷浑
冯跋 汉 龙城 河北东北部、辽宁 407-436 北魏
武宣王沮渠蒙逊-匈奴 张椅 甘肃西部 401-439 北魏
我们现在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所有的政权都被统一到北魏或者东晋里去了,再往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代。
军事备忘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诸国多实行异族分治制度,或称为胡汉分治制度,在一国之中,实行两种不同的军政体制。对汉族,仍按汉族的传统方式进行统治。对胡族,则按各自的部落传统进行统治。
在军队形式上大致同西晋兵制,具有中军、外军组织及都督、将领等职务。中军直属中央,主要保卫京师;外军为中央直辖的各州都督所统率的军队。
在兵役制度上,实行本族全民皆兵制,兼有魏晋世兵制的特点。只要是凡识于战斗的本族人民,皆作为军队基本兵力。其他人民方面皆实行征兵制,征发各郡、县的各族人民补充军队。其中汉族兵的来源,还包括来自投降的坞堡和招募的农民,一般都是终身为兵。
十六国结束之后,并没有迎来和平的曙光,而是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又是怎么样的一幅幅画面呢!让我们敬请期待。
以上就是(东晋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简介))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